-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不是一个有关“特殊女人”卖淫的故事,它发生的背景是在1937年12月12日,地点是在南京,这一天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和撤退,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像野兽一样的日军就占领了南京,从此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对中国人民的大屠杀、大奸淫、大劫掠,惨绝人寰的一幕幕从此深刻地烙印在中国人乃至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里。作者借姨妈书娟的眼睛感受了这场屠杀、这场浩劫血腥残暴黑暗的事实,讲述了一个“特殊女人”的故事,也就是《金陵十三钗》那令人心酸、可憎可悯而又令人感动的英勇献身的故事。故事一开头,就见到“血”,虽然这个“血”是来自“我姨妈”书娟才十四岁“初潮”刚来的身体,但也暗示出残酷的战争和大屠杀所带来的血腥已经弥漫在这一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了。“我姨妈”书娟是寄学在金陵城中一座名叫圣玛丽,美国天主教堂里的一位学生,这时的美国处在中立国位置,所以美国的教堂自然成了避难所,12月12日这天清晨,神圣庄严的圣玛丽教堂后院的墙头上冒出了几个打扮俗艳的女人,她们恳请英格曼神父收留,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神父通过艰难的决定,最终收留了她们。她们是来自秦淮河畔青楼堂子间的女人,也就是在清纯的书娟眼里的“特殊女人”,这群人中还有一位令“我姨妈”书娟切齿仇恨的后来成为“金陵十三钗”中主角的玉墨。玉墨是“我姨妈”父亲的相好,正是因为她的介入,使得父母决计远涉重洋到美国,而将“我姨妈”留在了国内;正是因为玉墨,书娟远离父母,不得不独自经历这场人间残酷血腥的大浩劫。被收留的这群“特殊女人”,起初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她们并不知道发生在教堂外那血淋淋的一幕幕,只是从神父们偶尔的言语流露中约略知道外面正进行着血腥的屠杀,虽然成千成万的中国人被杀、被活埋,女人的被强奸、被剖腹……但她们只是约略感觉到这事的邪恶,而并没有感觉到切肤的痛楚,只有当同伴十五岁的豆蔻有一天为了要拿到一把琵琶演奏给一位从死人堆里爬出的军人王浦生而离开了教堂之后,所经受绝无人性的日军残酷轮奸、折磨而变成精神错乱之时,她们才知道这场战争的残酷已经不是跟她们没有一点关系,而是随时都会发生的。从这个时刻开始,她们恢复了人性中最善良圣洁的一面,她们尽心照顾已经放下武器到教堂避难的伤残的中国军人,与院内四十几位女学生也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解。但中立的美国圣玛丽教堂终究不是避难的天堂,在毫无人性,不遵守任何规则的日军眼里,只要他们想要,就没有进不去的地方,圣玛丽教堂终于在12月20日的晚上被日军侵入了,他们搜查避难在教堂中的中国军人,并最终将伤残的中国军人全部用刺刀枪杀,躲在暗处的女生书娟、窑姐玉墨等不觉痛哭失声。第二天清晨,她们一起为这五位被英勇献身的中国军人唱起了安魂曲……唱诗班女学生童稚圣洁的声音在南京城夜空中穿越回荡,它充满着诱惑,使日军邪恶淫荡的魔爪再一次伸进了教堂。12月24日下午,一名日军大佐率领着一群日军即使在英格曼神父强烈的抵制下,还是强行闯入了这块避难之所,他们以庆祝圣诞名义,要唱诗班女生到军营为他们献唱。这是一个陷阱,一个邪恶血腥的陷阱,在这无可退避的时刻,以玉墨为首的一群“特殊女人”挺身而出,她们一共十三位,这就是标题所说的“金陵十三钗”,借着夜幕掩护,每个人都以必死之心,身揣暗器,成功地替尚在稚龄中的女生,而跟随日军前去。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它留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空间,这群“特殊女人”的结局如何?作者用精细的语言为我们叙述了一个发生在南京1937年12月12日至24日间的故事。故事虽然不长,也不是正面写南京大屠杀的场景,但从侧面,将日军凶暴残酷野兽般的本性刻画无遗,同时将中国军人怯弱而英勇的一面也刻画得淋漓尽致,更值得提起的是对“特殊女人”的描写、叙述,是真实的,也是生动的,成功的,正是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人性的蜕变。在《金陵十三钗》这部作品中,你肯定能感受到这个梦魇一般的现境虽然血腥、残酷,却是英烈、凄美的。 -
毕业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 日军铁蹄在中国疯狂扩张,昔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也难逃噩运,纸醉金迷的光环下难掩人心惶惶。 富家少年王沐天,仇恨乱世的不平,厌恶家人的市侩,也懊恼自己的无作为。一个突然出现的女子改变了这一切。 南洋女子桑霞回到祖国参加革命,并以探访姑母的名义住进王 家。桑霞身上充满了那个时代女孩子截然不同的鲜艳和明朗,在王沐天的世界中点燃了一把新奇的火焰。 为重建中央飞机制造厂,留美归来的航天学博士洪望楠回到上海,在中统特务、日本间谍、上海青帮之间游刃有余的他,却对桑霞一见钟情。 …… 《毕业歌》是严歌苓最新作品,新作中严歌苓突破了以往那种“为爱受苦,为情痴迷,又为现实所虐”的感情模式。“毕业歌”不仅点燃了几个年轻人的革命热情,更点燃了他们敢爱敢恨的青春激情,他们跨越了理想与现实中的各种约束,演绎了一段独具青春印记的激情岁月。 与我们的一些作家经验式的写作不同,严歌苓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 ——著名作家梁晓声 我以为中国文坛要非常认真地对待严歌苓的写作,这是汉语写作难得的精彩。她的小说艺术实在炉火纯青,那种内在节奏感控制得如此精湛。她的作品思想丰厚,她笔下的二战,写出战争暴力对人的伤害,生命经历的磨砺被她写得如此深切而又纯净。 ——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陈晓明 严歌苓的作品是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她叙述的魅力在于“瞬间的容量和浓度”,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 ——著名评论家雷达 严歌苓为人物设计了基调,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走了自己的路,这种未知是阅读中最有魅力的。 ——著名评论家贺绍俊 -
有个女孩叫穗子
《老人鱼》——穗子有个没血缘关系的“外公”本来是抗战英雄,却因为一堆勋章,遭来横祸。 《柳腊姐》——柳腊大概是中国最后一批童养媳,在作者笔下,其风貌、渴望、理想却与今天的女学生并无两样。 《拖鞋大队》——不折不扣的残酷青春代言篇,孩童少年狠心、不负责任地伤人,实在是世界一流,“她们”那些以恶报善的行为,几乎天下雷同。 《灰舞鞋》——书中最长一篇,一个“很电影”的爱情故事,不少男女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初恋的倒影,地域跨度从四川,到北京,再到西藏。 《奇才》——堪称一部寓言式的职场现形记,故事发生的环境虽不是现代写字楼,但书中角色皆可在现实社会中找到相似人物。 《耗子》——一篇结局悲伤的小人物志,一段小女子被命运之手耍弄的无奈经历,生活踩落她,捧起她,最终斗败了她。 《爱犬颗韧》——(颗韧,藏语中的“爷们”)催人泪下,比《狼图腾》或《导盲犬小Q》更简洁易读、更贴人心、更近牛活。 -
吴川是个黄女孩
这篇小说充满了各种矛盾,姐妹之间的矛盾,爱与恨之间的矛盾,母女之间的矛盾,大陆文化与香港文化、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矛盾等等,严歌苓很擅长把各种复杂的关系编织成一张网,使角色陷于其中,挣扎于其中。故事就变得好看了。 吴川这个角色身上集中了很多微妙的东西。她有着香港人的冷漠与自私,当她在芝加哥遇到“我”——她同母异父的姐姐时,一方面她舍不得抛弃亲情给她带来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她又不愿意丧失个人的自由而重新被长辈管束。面对母亲的偏心和“我”的不幸,她只感到嫌恶,“你父亲母亲欠你,我又不欠你的”是她真实的想法。她只在乎她的“酷”与高贵的身份,对老土的“我”常常不屑一顾,;当“我”道德说教干涉了她的自由,她更是深恶痛绝。冲突的焦点是“我”干涉了她的感情生活,两姐妹从此走向决裂。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我”被人欺辱而无处伸冤的时候,吴川居然采用了激烈的方式施行报复,为姐姐出气。这个贴着“自私任性、无所顾忌”的标签的后现代青年,骨子里却有着最传统的亲情意识、家庭意识。 -
扶桑
-
一个女人的史诗
部队女演员田苏菲追求并保卫爱情的故事。 严歌苓称她笔下的苏菲对爱情那份痴狂让她很羡慕,在当下物质社会中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她想通过这部小说“为今天的物质爱情唱首挽歌”。 小说畅销,影视版权也一度抢手,本次新星再版新书推出时,正逢央视版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拍竣,由电影导演夏刚执导,赵薇演田苏菲,刘烨出演书中令她神魂颠倒了大半生的男主角欧阳,孙海英扮演三角恋的另一方“首长都汉”。 故事人物的年龄跨度从十五六岁到晚年。爱情,成为贯穿约半个世纪、数个不同年代的唯一主题。本书为作者成熟期作品,题材单纯而语言耐读,情节丝丝入扣。 田苏菲是军区剧团红了几十年的台柱子 她像长征路一样执着地爱着丈夫 以冲锋陷阵的劲头维护他的健康和尊严 此生她最大志向就是 虏获他的心 欧阳萸是革命队伍里的贾宝玉 掺和几分格瓦拉气质 他怀抱爱情理想 毕生不放弃寻找志同道合的梦中爱人 多年后 十几岁的欧阳雪说 妈妈 你爱得太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