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哪里来
☆ 德国图书奖大奖、艾兴多夫文学奖获奖作品!《明镜周刊》畅销榜首,蝉联畅销榜75周!25国语言火热抢读。
☆ 作者生于波斯尼亚,14岁时与父母逃亡到德国海德堡,从波黑战争难民成长为德国文坛新星。机智、疯狂、奇妙、幽默的文风,被媒体誉为“德国当代文学的领军人物”。
☆ 贝尔格莱德红星队、飞向太空的山羊、龙守护神、初恋、祖辈墓地中的井水……自由穿行于回忆与现实,在心酸与温暖交织的故事中找回故乡。
☆ 小说叙事的高度革新!最后一章《龙——守护神》是大胆的文学实验,让读者参与到结尾的叙述中,根据不同的线索和阅读顺序,展现小说结局的多种可能性。
——————————
在呈递给德国移民局的履历表上,我写道:1978年3月7日,我出生在德里纳河畔的维舍格勒。出生前的几天,德里纳河躁动不安,波涛汹涌。在我人生最初几年里,奶奶一直照看我,奶奶是黑社会的人,我给移民局这样写道,干黑社会这一行,有的是时间照看孩子。
随着南斯拉夫解体,波黑战争爆发,我和母亲逃亡到德国。我的家族分散地生活在整个世界,和南斯拉夫一样四分五裂,无法融合到一起。
2009年,我回到维舍格勒探望奶奶,第一次和她一起来到奥斯克鲁沙村:一个只剩下13个居民的村庄。爷爷就生在这里,也葬在这里。
在做梦的南斯拉夫岁月,父母仍在樱桃树下翩翩起舞;而沧桑归来,我站在古老的群山中,寻找祖先的起源。
——————————
【评价】
萨沙以丰盈的想象将小说从编年史、现实主义和精确纪事的传统中解放出来,以极大的幽默感重新呈现了历史的样貌。——德国图书奖评审委员会
《我从哪里来》书写了超越民族的、南斯拉夫理想式的、属于全欧洲的故事。萨沙已成为德国最好的作家之一。 ——《明镜》周刊
如果说德国当代文学中出现了具有移民背景的黄金一代,萨沙·斯坦尼西奇则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德国《世界报》
在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撼动欧洲之际,我们能做什么呢?也许是读萨沙·斯坦尼西奇的作品。——《南德意志报》
斯坦尼西奇笔下的每件事都在回答“你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在这个美妙的故事中,他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以机趣而优雅的方式展开他的想象和经验,并探索了生存的本质问题。——《南德意志报》
萨沙·斯坦尼西奇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现代民谣歌手——《我从哪里来》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滚石》杂志
机智,扣人心弦,疯狂。这本书已经登峰造极,打开看看,绝对值得!——北德广播公司
斯坦尼西奇以浓墨重彩绘出了祖先的肖像画和自己的生平——没有半点陈词滥调,而是以艺术家的绚烂手笔。——北德广播公司
《我从哪里来》塑造了全新的叙述形式:交织漫游的故事、游戏攻略式写法,令人感动、惊叹、目不暇接。——《法兰克福汇报》
-
无爱的世界
西餐馆学徒藤丸阳太爱慕着植物学研究员本村纱英,但纱英对植物的兴趣远超美食和人……在纱英周围,还有一群像纱英一样的“阿宅怪胎”:外表像杀手的教授、研究木薯的老教授、不小心将仙人掌巨大化的学弟。他们看似不通社会人情,却因为对植物的热情比任何人都更加敬畏生命。备受鼓舞与感动的阳太似乎更加懂得了眼前的女孩为什么“奇怪”又可爱……所以,他的情敌居然是杂草?!
他们倾注热情,只为解开每个生命体的生死之谜,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力量与光芒。这是一本超级好读又有趣,又宅又燃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神秘的植物学家的“正常”生活,让每个人感受到生命的敬重与伟大。
-
毁灭者亚巴顿
❈ 20世纪拉美文学巨擘萨瓦托“小说三部曲”收官之作,《隧道》《英雄与坟墓》续篇
❈ 动乱宇宙困境、恐惧、孤独的目击证人,人类世界宗教、哲学、历史之永恒忧思
❈ 简体中文版首次面世
——————————
阿根廷经典作家萨瓦托长篇小说,是其“心理小说三部曲”(《隧道》《英雄与坟墓》《毁灭者亚巴顿》)之终章。“三部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关注现代人的孤独、焦虑与死亡,表达对人的存在与命运这一命题经年的探究和思考”。
《毁灭者亚巴顿》的主线是发生在1973年同一时间的三件事情:其一,“疯子”巴拉甘目睹的异象——一只长着七个头的巨龙盘踞在夜空中;其二,十七岁的纳乔看见挚爱的姐姐与房地产公司总裁有染;其三,二十三岁的马塞洛因与游击队员“小棍子”之间的友谊,在警察局地下室被酷刑折磨致死。
在主线之外,相当混乱地穿插了不同人物的对话、回忆、信函、会谈、新闻报道等。曾经在《隧道》和《英雄与坟墓》中出现过的角色,再次作为客体或主体出场,连作者本人也成为了书中的一个角色。最重要的已不是情节本身,而是其间的争论、思绪,涉及诸多话题的探讨:现实、宗教、哲学、历史、战争、革命、暴力、现实和超现实……作品具有典型的拉美文学魅力,又有独创之处。虽则阅读门槛较高,其文学价值、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
——————————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二人是对手,但不是在狭小的曲径上,而是在无限的宇宙中。博尔赫斯永远也写不出《毁灭者亚巴顿》;同样,萨瓦托永远也写不出《阿莱夫》。我观察到一个普通的细节;将来会有人译出它的象征意义。就是这两个杯子:在博尔赫斯的杯子里是水;在萨瓦托的杯子里是威士忌。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
-
独眼巨人的笑声
☆ _ 本书 = 科幻小说界头号作者 X 搞笑!(人类诞生至今的笑话合集) X 揭秘谋杀案
☆_ 作品畅销全球千万册的现象级作家 贝尔纳•韦尔贝 的重磅力作_曾获《纽约时报》畅销书奖、儒勒·凡尔纳奖
☆_ 悬疑!探案!一桩谋杀案引发的追逐,勾起人窥探欲_在对一桩谋杀案的追查中,金钱、权力、娱乐体制、黑暗的真相……两个记者跌入迷雾
☆_ 除外,它居然还搞笑!从史前人类到如今,幽默段子合集,哈哈哈哈哈哈哈_追逐人类放荡幽默史,揭露笑与谋杀之间的秘密
☆_幽默之外,严肃深思,笑之于人类的意义!_“没人质疑我们的权力。……这种无形权力的一个标志是,政客、经济学家,甚至科学家,为了赢得听众的好感,总是用一个笑话来开始他们的演讲?没有幽默,演讲不过是……乏味的。”“这是最近的情况。就像盐一样。吸收味道。幽默成了一种瘾,腐蚀着我们。”
___________
▼内容简介
喜剧帝国的巨人,流泪悲伤的小丑。
在对一桩谋杀案的追查中,金钱、权力、娱乐体制、黑暗的真相……
他们跌入螺旋状烟雾,却日发逼近人类的天性。
—
本书是法国当代畅销作家贝尔纳·韦尔贝推出的悬疑小说,情节紧张,故事可读性强。故事围绕“人类与笑”的主题展开,既整体呈现了一个精彩的探案故事:著名笑星“独眼巨人”达利斯收到一个古怪的盒子,打开后朗声大笑,突然死在化妆室里,女记者卢克莱斯和“科学神探”伊西多尔就此展开调查。同时又分散呈现了很多时间跨度长、国别不同的笑话短故事。更重要的是在故事之后,他展现了对“笑”这一主题的思考:在对“幽默的进化史”追溯中,展示了笑对人类的意义。
_
总而言之,本书 = 勿要严肃对待?!= 笑X泪X科幻X心理学X探险X悬疑
____________
▼媒体推荐
《未来报》
笑到底是完美武器,还是一切灵性之父,抑或说只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这个夏天躺在海滩上时,究竟是陷入沉思,还是开怀大笑,那就取决于你自己。
*
《不眠夜》
贝尔纳·韦尔贝从神话、奇幻文学、恐怖文学、秘闻传说、哲学故事、历史小说等汲取灵感……他的作品不仅是“科幻小说”,更是“哲学小说”。
-
绝密手稿
《绝密手稿》是爱尔兰当代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的长篇小说,曾获英国最古老的文学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同时斩获了2008年的“科斯塔文学奖”之“年度最佳小说奖”。此外,该作品在爱尔兰图书奖评选中获得“年度小说奖”,并入围了布克文学奖短名单。
《绝密手稿》讲述的是爱尔兰独立战争期间,女主人公萝珊的传奇一生。故事的开篇处,住在罗斯康芒地区精神病院的老年萝珊已经当了50多年的病人,她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旅途中完成一本自传,用以记录20世纪初,她和她的父母在斯莱戈的生活。她把自己的故事藏在松动的地板下面,暂时不希望这个秘密被人发现。故事的第二条叙事线索围绕医院的现任首席精神病医师格林医生展开。医院正面临着即将被拆除的危险,他必须决定转移哪些病患,让谁重新回归社会。格林对萝珊尤为关心,并开始试探性地挖掘她的过往,于是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萝珊和格林医生各自的往事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萝珊是20世纪初,爱尔兰宗教事件和动荡政治的受害者。
该作品延续了塞巴斯蒂安一贯以来的优美文风和对战争的控诉,透过某个微不足道的生命个体,以及其在岁月的变迁中所经历的风霜和磨难,隐射出战争的残酷性。此外,基于原著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已于2016年上映,影片由吉姆·谢里登执导,鲁妮·玛拉和提奥·詹姆斯主演。
-
愤怒的玩偶
“我一个人在这里,被九颗螺丝钉在悲惨世界”
“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恶文学现实主义”先驱,《七个疯子》《喷火器》作者罗伯特·阿尔特 小说处女作
本书初名《猪一样的人生》,以自我毁灭式的邪恶文笔,凝望被侮辱被损害的众生
——————————
《愤怒的玩偶》是“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拉美“恶文学现实主义”先驱罗伯特·阿尔特自传式小说,亦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
主人公阿斯铁尔是一位被学校开除的少年,他不惜一切代价试图摆脱贫穷,但始终未能成功,于是越来越陷入黑暗的悲观主义。小说以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加上荒诞和绝望的气氛,反映了 20 世纪初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混乱局面。
小说初名《猪一样的人生》,后改为了《愤怒的玩偶》。其实小说原名道出了小说的真谛,即这是失败的、肮脏的、失望的人生。新书名的寓意也许是指人是被命运捉弄的玩偶,也可能指涉主人公无用的小发明。有学者认为,这与文中不断提及的诗人波德莱尔诗中许多的“玩具”对应,意在改变玩具本来的娱乐功能,玩具对玩具的制作者产生愤怒和反叛,隐射对这个现代化初期的工业世界的愤怒,因为它消灭了劳动者的梦想。
——————————
我们会创造出我们的文学,并非通过永不停歇地谈论文学,而是在骄傲的孤独中写作,将打在上颌那一拳的暴力包含在作品中。是的,一本又一本的书,“让太监们吹胡子瞪眼”。——阿尔特
阿尔特总是习惯着眼于一般的事物,他看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那里走路,在那里生活,在那里相爱,在那里受苦。——科塔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