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忧郁的先知:陀思妥耶夫斯基
-
罪与罚
《罪与罚》是俄国文豪、心理小说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是一部震撼灵魂的不朽名著。 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具有双重人格: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也不乏正义感;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他竟然去行凶杀人。但是在犯下罪行之后,他身上的两种人格之间发生了强烈冲突,他内心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使他陷入了地狱般的内心煎熬…… 探索灵魂的奥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生的艺术追求。他在《罪与罚》这部作品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人物的潜意识,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是文学史上罕见的,这种极端深入细致的描写,效果格外残酷和逼真,带给读者震撼甚至是战栗。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种天才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对许多作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白痴-费.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上.下册)
《白痴》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描写19世纪60年代出身贵族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的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娜斯塔霞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小说对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善良、宽容的梅诗金公爵无力对周围的人施加影响,也不能为他们造福,这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的徒劳努力,表明作者企图以信仰和爱来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灭。 -
罪与罚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彼得堡。主人公拉斯科利尼夫原在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但迫于穷困,不得不中途辍学。他衣食无着,债台高筑,四顾茫茫,便铤而走险,杀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财。为了杀人灭口,还顺带杀死了老太婆的妹妹。尽管他有一套杀人理论,在实施杀人计划后,饱受良心的煎熬和惩罚,终于去自首了。他走上了接受惩罚和服苦役之路,决心用人间的苦难来洗净自己的罪孽,洗净自己的灵魂。 -
罪与罚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穷困潦倒时仓促完成的作品,也正是俄国刚刚废除农奴制后不久,失败的空想社会主义仍在俄罗斯上空自由荡漾的时期。 《罪与罚》最迷惑人的线索是一桩谋杀案,它阻碍了所有人的是非判断,甚至连罗加本人(罪犯)也痛苦得无法自拔。因为他同时占有了最崇高与最邪恶的两个极端,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或愿意理解他发自善意的作案动机———拯求苦难的现实,这正是导致他自始至终处于孤立与自卑的重要原因。罗加实际上要实现的是类似于中国古代民间流传很广的“劫富济贫”的理想。但是,中国的法律体系直到二十世纪之前仍不健全,它仅仅作为统治阶级权力和威严的象征,百姓只能被迫采取这样一种值得同情但很幼稚的反抗手段。所以波尔菲里尽管理解罗加的善意,却十瞧不起他的做法。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并不能直面宗教的压力以及道义上的遣责。 -
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