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法学导论
《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2版)》的写作过程还得到许多其他方面的帮助。我必须感谢在南京大学的诸多良师益友:尤其是校长蒋树声教授和法学院前院长范健教授。让你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 -
为了人的尊严
日前,著名宪法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最新力作《为了人的尊严: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批判》一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新书倾注作者十年心血,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晶,主题是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格尊严的思想脉络。该书的出版将为读者重新认识和解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提供全新的思维视角。 作者张千帆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担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他还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评论240多篇。 新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美国期间发表的文章结集,最早的一篇文章发表于2000年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主编的英文版《中国哲学杂志》。新书重在探讨中国古典哲学传统中的人格尊严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新的道德与政治理论。新书阐发了儒家道德思想的内在精髓,批判了儒家政治传统的先天不足,论证了礼治与宪政在形式上的共通之处,梳理并评价了墨家与道家思想对尊严理念的独到贡献。作为新的话语体系核心,尊严理念不仅是建构中国宪政大厦的起点,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文明的桥梁。 作者认为,中国古典哲学的共同主线是人格尊严这一永恒理念。通过展开讨论儒家、墨家、道家不同学派的诸多差异,得出三个思想流派只是体现了一个共同道德原则的不同方面的结论,那就是人是作为目的的自身,而不是仅仅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这种内含人格尊严的道德愿景只有通过适当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才能得以实践。 新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是衡量每一个政治体制和社会行为的合法性依据,也是重构之后的中国古典哲学流派所共同接受的宪政原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写作,曾经得到张岱年先生生前的指点与肯定。 阅读此书,反思社会与自我:和古代人相比,我们活的有尊严吗? -
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
人们可能会认为,宪政对于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是重要的,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或许是可有可无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法治对于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但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宪政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许多人甚至认为宪法是和实际社会生活没有关系的空头文件。本书的目的是澄清这种普遍误解。就和保障基本权利一样,宪政对于市场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少的。没有宪政,财产权就得不到充分保障,经济活动自由将受国家的任意干预,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将处于一种失序状态,全国范畴内的市场竞争秩序就难以建立起来,司法系统也难以胜任市场经济对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本书从司法独立、行政法治、政治民主、财政联邦以及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等重要问题入手,全方位探讨宪政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全书观点新颖、内容详实、论证严密、博采众长,是一本结合宪政普遍原理与社会具体实践的力作。 -
宪政中国的命运
這本小冊子收集了作者為紀念憲政改良和辛亥革命而寫的兩篇政論。 -
宪政原理
一个启蒙时期萌发的问题,一位学者经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认识的总结,一种精妙而合乎思辨过程的问题探讨模式,最终成就了这样一块探讨宪法学、政治学最基本问题的美玉。 《宪政原理》分民主篇、法治篇和人权篇三篇来讲述宪政原理。作者张千帆精心设计构思了一种“思维模拟”的行文模式,用定义、公理、前提、结论、推论、反论、例证把逻辑推理的过程生动地体现在书面上。配合观点的阐述辅之以大量的中外经典宪法案例、社会事件,使得本书所讲述的宪政原理更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通读全书可见冷静睿智的文字下热烈自由的心。《宪政原理》虽为学术著作,但更是公民社会的常识书。 -
倚宪论道
法学一贯是以严谨著称的,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美国法律评论的文章动辄就有好几百个注解,这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脚注毕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何况并非所有的注都包含有用的信息。其实,几乎每篇文章的注都混杂着众多的“同上”(IBID)等赘语,徒然占了许多空间,造就了“严谨”的虚名。久而久之,作者便从一开始的惊愕和敬畏变得多少有点厌倦了,时而怀念起过去那种“粗茶淡饭”的格调。这种格调曾经是(现在有时还是)学术不规范的标记,但现在尔也是大家风范的显现。记得美国汉学的开山鼻祖费正清说过,他后来的著作是不用脚注的,不过那是到了他“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代。现在作者离那个境界还相差很远,却也终于要写一本没有脚注的书,心里不免惶恐起来。其实要写好一本没有脚注的“随笔”,远比写一本洋洋大观、引经据典的“大部头”来得困难,因为后者可以大量引述别人(例如法院)的观点,再加上一点个人的评论,便成一篇甚有分量乃至“创见”的论述;前者则得完全来自个人的灵感,而这对于作者这个有问题意识但没有什么理论灵性的人来说是相当难的。好在我们的社会存在着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推动你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