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颇的宪法
美国宪法正位于一个十字路口,凯斯·桑斯坦在一条崭新的宪法解释进路中,清楚地记述了我们当下的困境,告诉我们可以去哪里。 桑斯坦主张,按照当下的解释,美国宪法是偏颇的。首先,它是有偏见的。当下的宪法把现状看成是中立的、公正的,任何对现状的背离都被看作是派系私见。但桑斯坦指出,当现状既非中立也非公正时,这样的推理就会导致不公正。从另外一层意义上宪法也是偏颇的:只能求诸最高法院的决定才能确证宪法的意义。如桑斯坦所表明的,并非总是如此,这也不是合众国缔造者们的意图所在。相反,宪法常常作为对于宪法的一般条款和热望进行公共审议的催化剂——而桑斯坦为了复兴如是对宪法作用的更广阔理解,做了有力的论证。 根据这样的分析,桑斯坦对今天我们争论最为火爆的一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这包括纠正歧视行动、性别歧视、色情文学、“憎恨言论”、政府对宗教学校和艺术的资助。在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论述中,他主张是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一而非隐私权——保护了妇女选择堕胎的权利。桑斯坦将这些争论以及其他争论,同宪法上关于要求政治对手之间进行公共审议的历史承诺联系起来。这样,他对我们许多最为基本的宪法权利进行重新思考,例如言论自由和法律之下的平等。他主张对宪法含义的公共讨论,应该免于以现状为基础的中立原则的束缚。他将美国宪法过程看作是审议民主的运行,这具有历史上的合理性,但却是一项全新的理解。 -
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
本书分三个基础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基础性问题——讨论现有“偏好”的恰当角色,社会规范的生果性,群众观人类货物是否可以衡量,以及分配上的平等问题。作者认为“偏好”一词的含义极为模糊,市场领域所说的人们的“偏好”不应当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相反,市场“偏好”有时是由于背景不公正造成的,或者由于人们实际上并不喜欢的社会规范造成的。作为公民,人们应当被允许改变这些规范。 第二部分讨论权利问题。本书的基本目标是要说明,市在权利睥保护中只能起部分作用以及工具作用。 第三部分讨论的是规范问题,尤其是危及生命和健康的情境中的规范问题。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依剌“自由市场”对于规范性政策是一个重大错误,而放松管制常常是一个愚蠢的做法。 -
恐惧的规则
工业化进程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新的问题。对危险的担忧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恐惧的规则:超越预防原则》是由剑桥大学设立的具有国际声望的著名学者参与的“社会与政治科学双年度系列讲座——约翰·罗伯特·希利讲座”之一,桑斯坦教授在《恐惧的规则:超越预防原则》中分析了恐惧与法律的关系,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如自由主义家长式作风理论,视角独特,具有启发性。 《恐惧的规则:超越预防原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批评预防原则,分析恐惧的形成机制;第二部分探讨恐惧的控制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桑斯坦教授认为,预防作为环境、安全与健康立法的原则,在国际组织的法律文件和一些国家的法律中得到确认。但是,这一原则是瘫痪性的。风险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不可能预防全部的风险。预防原则应当进行重构,代之以灾难预防原则,即对重大危险进行预防,并在政策和法律制定过程中注意相关法律措施的成本。恐惧与法律的关系这一课题具有全新的意义,桑斯坦教授运用心理学和经济行为学理论研究恐惧心理的形成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书中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将为国内法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
谣言
谣言几乎与人类历史同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谣言变得无处不在。 在言论自由的民主社会,从来就不乏谣言的传播渠道。危机时期的“银行破产”传闻、股市上的小道消息、对明星私生活的“爆料”、某政界人物收受贿赂的网络传言等,都可归至谣言之列。谣言有真有假,而假谣言可能对个人造成致命打击,也可能给群体、组织、党派和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那么,谣言因何而生,生于何人之口,如何消除谣言的负面效应呢?这成为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桑斯坦写作本书的中心议题。作者认为,事实经验的缺乏、情感和偏见导致了谣言的滋生、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然而,仅靠保持言论自由和法律管制之间的平衡来消除谣言是不可能的。防止网络时代越来越容易被引爆的谣言,最根本的方法在于摸清散布谣言者的心理机制和谣言的传播机制。深入了解谣言传播者的动机和谣言的传播机制,并辅之以法律监管和文化规范的手段,就能在源头上减弱谣言的力量,从而保护人们和机构少受“莫须有”的罪名的伤害。 -
极端的人群
恐怖主义为什么在全世界蔓延?为什么会发生激进的学生运动或群体事件?互联网上为什么充斥着极端的言论?人们为什么疯狂地投资房地产或股市直到泡沫破灭?……简而言之,人们为什么会走极端?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畅销书作家凯斯·R桑斯坦通过对众多社会学、心理学实验与案例的整理分析,提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许多时候,一群人最终考虑和做的事情是群体的成员在单独的情况下绝不会考虑和做的;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信息的交流佐证并加强了彼此的观点,他们因而更有可能走极端;当这种群体中出现指挥群体成员做什么、让群体成员承担某些社会角色的权威人物的时候,很坏的事情就可能发生;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回音室,充斥着志趣相投的人们组成的小群体,正在成为极端思想与活动的滋生地。 群体与社会自我隔离、人的从众心理、对权威的服从、社会流瀑效应、群体思维的特征等社会心理因素都是群体走向极端的推手。群体极化的现象可能发生在任何机构中:宗教组织、公司董事会、投资俱乐部以及政府部门。 本书对我们了解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对社会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工作者尤其具有参考价值。 -
信息乌托邦
我们被无限的媒体网从四面包围,如何能够确保最准确的信息脱颖而出、并且引起注意?在本书中,凯斯•R. 桑斯坦对于积蓄信息和运用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人类潜能,展示了深刻的乐观理解。 在一个信息超负荷的时代里,很容易退回到我们自己的偏见。人群很快就会变为暴徒。伊拉克战争的合法理由、安然破产、哥伦比亚号航天载人飞机的爆炸——所有这些都源自埋于“信息茧房”的领导和组织做出的决定,以他们的先入之见躲避意见不一的信息。领导者和普通人如何能够挑战思想偏狭的决策,接近人类知识的总量? 许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令人震惊的分享和聚合信息的新方法有助于公司、学校、政府和个人不仅获得、而且创造不断增长的准确的知识。通过不断激动地自动修正数据,覆盖了从政治、商业计划到体育运动、科幻文化的维基,积聚并精炼着信息。开放资源软件使得许多人参与到科技发展之中。预测市场聚合信息,允许公司(从计算机制造商到好莱坞工作室)做出关于产品投放和职位空缺的更优决定。桑斯坦证实了,人们如何能够消化聚合的信息,而不必遭受信息爆炸之痛——何时以及为何新的聚合技术是如此惊人的准确。 在一个正见和八卦日益难分伯仲的世界里,许多头脑聚在一起上网的努力可能会提供最好的通向信息乌托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