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las Shrugged
俄裔美国作家安·兰德(Ayn Rand,1905一1982)的科幻小说《地球战栗》(Atlas Shrugged),这部著作中着重于对虚无主义主题的描写。在当代文学中,虚无主义主题在科特·沃尼格特(Ku rt Vonnegut)的书中也可见。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也是一位经常以虚无主义为主题的美国当代作家。在他的小说“日落之旗”(A Flag for Sunrise)(1981年)中,主角霍利维尔(Holliwell)挣扎着对抗他自己的虚无主义倾向。另一位书写虚无主义的是美国作家恰克·帕拉涅科(Chuck Palahniuk)。如在他1996年的小说“斗阵俱乐部”中,“毁灭计划”的终极目的就是摧毁现代文明以重建人性。然而帕拉涅科声称他并没有故意写虚无主义。 由于这部小说,兰德不再仅仅被称为“最畅销小说家”,而且还被称为“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在其“后记”中,兰德写道:我的哲学,就其精髓而言,是关于英雄般地生活着的人的概念,他以自身感受的幸福作为他人生的唯一道德目标,他以创造性的生产劳动作为他唯一高尚的活动,他以理性作为他唯一接受的绝对准则。 但是“幸福”,作为一种激情,兰德相信,它来自具有客观价值的成就感。这种成就以及达到它们的手段,我们只能凭借理性,从大千世界中去寻找和辨识。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为达到我们命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美德——独立、诚实、正直、骄傲、一致性与创造性。 安.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从下述“公理”出发,她自己称之为“存在的首要事实”(the primacy of existence),或者,又可称为“形而上学现实主义”——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是现实的,真实的,是存在的首要事实。这意味着事物就是事物本身(物自体)。当然,也就意味着,人只能感知和想象他所处的这一客观的世界。这一“公理”,兰德认为,是一切属于人的知识的出发点。作为对比,我援引金岳霖先生的知识论——首先有“主体-认知关系-客体”这一思想图案,其次有客观的“所与”(the given)以及所与在官觉内的呈现,再次有基于所与呈现的意像与思想。 一方面,由于采取了雅理士多德以来西方传统哲学的“主-客”两分的立场,还由于承认生存于特定时空的个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兰德相信,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是以“局部的”,每当我们的思想图像变得足够大从而难以被记忆的时候,我们就创造一个“概念”——通常以“符号”形式——来代表这一思想图像。故而,概念是知识的“单元”。另一方面,或许受到伯格森的影响,兰德相信,当认知主体试图对每一概念里包含着的无数可能的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时,他自身必须具有“同一性”,他自己的人格不应是分裂的,在他的意识里主体是统一的,否则,这概念就是支离破碎的,从而不成为知识的单元。 所以,人能够把无数可能的事物根据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分类为“概念”,首先因为人有理性——在“主体-认知关系-客体”这一思想图案内主体从所与呈现中发现各种关系的能力,其次因为人有尊严——首先是身体的同一性,继而是思想的独立性,再而是生活的完整性。 在西方思想传统里,兰德的上述立场被称为是“客观主义”的,与此相应,兰德的社会理论是个人主义的,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尊严的主体对客体的认知并由此获得升华的过程。在中国思想传统里,金岳霖先生称他自己的立场“既非主观主义的也非客观主义的”,他努力要做到的,是“事与理并重”的态度,是“既求真实又求通理”的认识论,是“有能有式”的本体论。 兰德的立场与金岳霖先生的立场,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对“真”的尊重——我们对外物的真实感要求这外物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要求它不随我们意志的改变而改变,同时还要求我们关于外物所建立的通理是公的而非私的。金先生说,上述三项条件缺一则“真”取消。缺乏真,我们会感到人生不是圆融的,而是支离的,是疏远的,是荒唐的。 求真实的人生,兰德由此认为,要求每一个人努力成就一些真实的而非虚幻的事情。人的这种要把生命的真实感表达出来的努力,被称为“生产”,也称为“创造”。 -
一个人
当今世界最大的恶是:有些人在道德缺席的状态下欣然接受集体主义;有些人在迫不得己需要表明立场时,为了保护自己,自欺欺人地否定发自人心的伦常;一个明显具有奴化色彩的政策出台后,有些人积极拥护,同时又用空洞的语言表明自己是热爱自由的人,不过,从他们的话语中你看不到任何实实在在有自由意味的内容,他们这么说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真面目而已;还有些人认为,理念背后的内容不必证实;基本的信念无需解释,至于现实嘛,闭上眼睛不就看不见了吗?当他们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有着大屠杀和集中营的世界时,他们只希望悲叹一句“这可不是我的本意!”以此逃避自己应该背负的道德责任。那些想要实行奴隶制的人应有雅量还这制度以其本名。他们必须看清楚自己提倡纵容的东西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什么是集体主义完完全全、确确实实、明确具体的本质内容,看清楚集体主义的逻辑内涵、集体主义以为基础的基本信念和这些信念最终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必须直面问题,然后判断这到底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
阿特拉斯耸耸肩
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首次由兰登书屋出版。据说,这部小说当时已被1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以后,恶评如潮但畅销无比,对美国大众的影响仅次于《圣经》,作者也因该书几乎激怒了整个成人世界:父亲、母亲、左派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他们贬低她:“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醉心于她的学说。”咒骂她:“她患上癌症完全是她在哲学上和精神上犯错的结果。”在政治上,兰德是一个失败者,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她摆出的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保守派不喜欢她的无神论;双方同时都反对她的个人主义。 然而,与青年马克思一样,兰德也是“不怕闪电、不怕霹雳、不怕天空中的惊雷”——或许,安·兰德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她提倡自私的美德,公开为资本家辩护,而且毫不掩饰她对庞大政府的憎恶。《阿特拉斯耸耸肩》在美国的销售已达千万,被称为“自私圣经”——在书中,与《资本论》对资本的批判一样,她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批驳:在20世纪发动机公司,实行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开始人们都欢欣鼓舞,觉得这样就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结果能干的人工作越来越多,懒惰的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工厂很快就倒闭了。看来,在对人性的缺点没有充分的了解时,在财富还没有达到无限充裕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显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兰德试图解决这个矛盾,在她看来,财富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妨碍竞争、扼杀创意、执意维护既得垄断利益的资本家是可耻的;而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赚取的金钱则值得尊重。 作为一部乌托邦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描绘了一个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组成的世外桃源,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在这里,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金钱被视作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换和公平正义的象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创造者和思考者。小说结尾,由于强者罢工、抛弃了弱者,世界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而乌托邦里则是一片和谐幸福。同时,兰德借书中主人公约翰·高尔特之口来说明了她的客观主义哲学: 财富观——财富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当你判断某人德性的时候,请听他对金钱的理解:诅咒金钱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金钱,尊敬金钱的人则依自己的本事赚取金钱。金钱是社会美德的气压计,远离告诉你钱是万恶之源的人。 历史观——文明就是一个逐步将个人解放出来的过程。人天生便会思考,让那些叫嚣说人的思想自由在创建工业文明后便毫无用处的吃人者从大学的经济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让他们拿起弓箭,穿起兽皮。每个独裁者都是神秘论者,每个神秘论者都是潜在的独裁者。 道德观——你生命中的道德的唯一目的是去获得幸福,让自己得到快乐便是他的最高道德目标。“牺牲”就是为了你并不在乎的东西而放弃你所看重的。人的生命是道德的标准,在生命里,快乐是成功的状态,痛苦则通向死亡。正如你不能对大自然进行伪装一样,你同样也不能对人的品格进行假造。武力与头脑是截然对立的;枪声一响,道德无存。 价值观——人类是真正的英雄:以自己的幸福作为生活的道德准则,以实质性的成就作为最高贵的行动,以理性为自己唯一的主宰。人不应该为他人而活,也不应该要求他人为自己而活。思考是人的唯一最根本的美德,其它的一切皆因它而生。自豪就是承认你是自己的最高价值,这和一个人所有的价值一样,需要去赢得。 哲学观——A就是A,一个东西就是它本身。存在是特性,意识是鉴明。存在是存在着的。每个问题都有两面,一面是正确,一面是错误,夹在对与错中间的则是邪恶。 2006年,好莱坞明星安吉妮亚·朱莉爆出希望出演即将拍摄的影片《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并自称是安·兰德(Ayn Rand,1905-1982)的粉丝,还希望男友布莱恩·匹特出演男主角,顿时吸引了不少眼球,也使得这部在半个世纪前出版的小说又一次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之中,2007年,这条消息已经得到证实,影片《阿特拉斯耸耸肩》最后确定的男、女主角为布莱恩·匹特、安吉妮亚·朱莉。 对于所有发现了《源泉》,并且就进一步扩展它的思想向我提出许多问题的读者们,我想说,我是在这部小说中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源泉》只是《耸肩的阿特拉斯神》的序曲而已。 —— 安· 兰德 -
源泉
《源泉》之所以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类的光荣,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有多大。 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不过这并不重要。正是这极少数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 我所一贯追求的,正是向这些为数不多的人致意。其余的人与我无关;他们要背叛的不是我,也不是《源泉》。他们要背叛的是自己的灵魂。 ——安•兰德,《源泉》二十五周年再版序言 《源泉》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 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911份子大概还没出生呢)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罗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
阿特拉斯耸耸肩(上下)
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首次由兰登书屋出版。据说,这部小说当时已被1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以后,恶评如潮但畅销无比,对美国大众的影响仅次于《圣经》,作者也因该书几乎激怒了整个成人世界:父亲、母亲、左派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他们贬低她:“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醉心于她的学说。”咒骂她:“她患上癌症完全是她在哲学上和精神上犯错的结果。”在政治上,兰德是一个失败者,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她摆出的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保守派不喜欢她的无神论;双方同时都反对她的个人主义。 然而,与青年马克思一样,兰德也是“不怕闪电、不怕霹雳、不怕天空中的惊雷”——或许,安·兰德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她提倡自私的美德,公开为资本家辩护,而且毫不掩饰她对庞大政府的憎恶。《阿特拉斯耸耸肩》在美国的销售已达千万,被称为“自私圣经”——在书中,与《资本论》对资本的批判一样,她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批驳:在20世纪发动机公司,实行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开始人们都欢欣鼓舞,觉得这样就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结果能干的人工作越来越多,懒惰的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工厂很快就倒闭了。看来,在对人性的缺点没有充分的了解时,在财富还没有达到无限充裕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显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兰德试图解决这个矛盾,在她看来,财富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妨碍竞争、扼杀创意、执意维护既得垄断利益的资本家是可耻的;而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赚取的金钱则值得尊重。 作为一部乌托邦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描绘了一个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组成的世外桃源,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在这里,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金钱被视作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换和公平正义的象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创造者和思考者。小说结尾,由于强者罢工、抛弃了弱者,世界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而乌托邦里则是一片和谐幸福。同时,兰德借书中主人公约翰·高尔特之口来说明了她的客观主义哲学: 财富观——财富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当你判断某人德性的时候,请听他对金钱的理解:诅咒金钱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金钱,尊敬金钱的人则依自己的本事赚取金钱。金钱是社会美德的气压计,远离告诉你钱是万恶之源的人。 历史观——文明就是一个逐步将个人解放出来的过程。人天生便会思考,让那些叫嚣说人的思想自由在创建工业文明后便毫无用处的吃人者从大学的经济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让他们拿起弓箭,穿起兽皮。每个独裁者都是神秘论者,每个神秘论者都是潜在的独裁者。 道德观——你生命中的道德的唯一目的是去获得幸福,让自己得到快乐便是他的最高道德目标。“牺牲”就是为了你并不在乎的东西而放弃你所看重的。人的生命是道德的标准,在生命里,快乐是成功的状态,痛苦则通向死亡。正如你不能对大自然进行伪装一样,你同样也不能对人的品格进行假造。武力与头脑是截然对立的;枪声一响,道德无存。 价值观——人类是真正的英雄:以自己的幸福作为生活的道德准则,以实质性的成就作为最高贵的行动,以理性为自己唯一的主宰。人不应该为他人而活,也不应该要求他人为自己而活。思考是人的唯一最根本的美德,其它的一切皆因它而生。自豪就是承认你是自己的最高价值,这和一个人所有的价值一样,需要去赢得。 哲学观——A就是A,一个东西就是它本身。存在是特性,意识是鉴明。存在是存在着的。每个问题都有两面,一面是正确,一面是错误,夹在对与错中间的则是邪恶。 2006年,好莱坞明星安吉妮亚·朱莉爆出希望出演即将拍摄的影片《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并自称是安·兰德(Ayn Rand,1905-1982)的粉丝,还希望男友布莱恩·匹特出演男主角,顿时吸引了不少眼球,也使得这部在半个世纪前出版的小说又一次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之中,2007年,这条消息已经得到证实,影片《阿特拉斯耸耸肩》最后确定的男、女主角为布莱恩·匹特、安吉妮亚·朱莉。 对于所有发现了《源泉》,并且就进一步扩展它的思想向我提出许多问题的读者们,我想说,我是在这部小说中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源泉》只是《耸肩的阿特拉斯神》的序曲而已。 —— 安· 兰德 -
源泉
小说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洛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