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十三钗
本书的作者系《金陵十三钗》剧组各个工种的工作人员,既包括原著严歌苓、编剧刘恒、文学策划周晓枫等才华横溢的作家,也包括多位新晋“谋女郎”,著名演员佟大为、曹可凡,日本演员渡部笃郎、小林成男,更有平常基本不摸笔、默默无闻奉献在最基层一线的场工、剪辑师、道具师、化妆师等。远在 大洋彼岸的克里斯蒂安•贝尔也未本书亲自撰写文章。 全书91位作者通过自己对一部国际大片长达164天拍摄经历的回顾和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部电影制作的几乎全部细节,如此大规模的顶级团队携手著书讲述电影,还属第一次。本书是电影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珍贵的一手资料。 一部电影的制作和推广,很像一台精密机器的运转,由无数大大小小的零件共同完成。绝非导演一个人的功劳。 ——张艺谋 毫无疑问,《金陵十三钗》是我的最爱,因为她最具超凡脱俗的气质,当然也是让我最操心最忐忑的孩子。尤其在她诞生的关键时候,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刻。为了她的诞生,我第一次倾注所有,这又让我深刻领悟到人世间的冷暖和变脸。 ——出品人、总监制 张伟平 屏幕上展现的是完全新鲜的、甚至我不敢相认的生命!它的丰美和惨烈,它的深广和力量,那些我熟得不能再熟的人物,都频频给我意外。 ——原著 严歌苓 我无意贬低自己的劳动,却也不想夸大它,一己的力量终究是微不足道的。坦率地说,当我在漆黑的影院里领略到片子的美妙之处,想到合作者的种种辛苦和睿智,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没有他们的心血浇灌,我在剧本中书写的文字将失去生命并将永远死在纸面上和硬盘里。 ——编剧 刘恒 投入太多,冷暖自知。今天,回忆伴随我这么久的焦虑,它不仅可以承受,甚至是美妙的……就像鸟落在树枝上的重量。 ——文学策划 周晓枫 电影就是我们一个糊口的营生,只是时间长了就会有一份坚挺的热爱。我给研究生上课时说过,咱们这个行业就是一个行业,和做鞋的、做饭的没什么不同,做好了都能上天入地。 ——国家一级录音师 陶经 -
严歌苓作品集:金陵十三钗
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抛开以往战争题材中凸显的对敌方的仇恨,转而写人性在战争中的成长与壮美。以玉墨为首的十三个风尘女子在空前的灾难面前,在对血腥暴虐的巨大恐惧和悲愤里,成长起来,懂得了尊严与爱,并能舍命为人。 而14岁少女书娟的内心情感也在战火中悄然转变,由对玉墨的鄙视与仇恨,到在神父面前的由衷忏悔,少女心中对神圣与淫邪、高贵与低贱终于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认识。此外还收录了严歌苓多篇经典中短篇小说,如:《天浴》《白蛇》《倒淌河》《无非男女》《我不是精灵》《老人鱼》《白麻雀》等。严歌苓的许多小说都具有这样一种令人唏嘘更让人心灵为之震颤的艺术力量。 -
严歌苓作品精选
《严歌苓作品精选》内容简介:她就这样“八千里路云和月”地来了。也没特别高兴、优越。快上飞机了,行李裂了个大口,母亲见大厅只剩了她一个,火都上来了:“要赶不上了!怎么这么个肉脾气!”小渔抬头先笑,然后厚起嗓门说:“人家不是在急嘛!” 开始的同居生活是江伟上午打工下午上学,小渔全天打工周末上学。俩人只有一顿晚饭时间过在一块。一顿饭时间他们过得很紧张,要吃、要谈、要亲昵。吃和亲呢都有花样,谈却总谈一个话题:等有了身份,咱们干什么干什么。那么自然,话头就会指到身份上。江伟常笑得乖张,说:“你去嫁个老外吧!” -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不是一个有关“特殊女人”卖淫的故事,它发生的背景是在1937年12月12日,地点是在南京,这一天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和撤退,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像野兽一样的日军就占领了南京,从此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对中国人民的大屠杀、大奸淫、大劫掠,惨绝人寰的一幕幕从此深刻地烙印在中国人乃至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里。作者借姨妈书娟的眼睛感受了这场屠杀、这场浩劫血腥残暴黑暗的事实,讲述了一个“特殊女人”的故事,也就是《金陵十三钗》那令人心酸、可憎可悯而又令人感动的英勇献身的故事。 故事一开头,就见到“血”,虽然这个“血”是来自“我姨妈”书娟才十四岁“初潮”刚来的身体,但也暗示出残酷的战争和大屠杀所带来的血腥已经弥漫在这一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了。“我姨妈”书娟是寄学在金陵城中一座名叫圣玛丽?美国天主教堂里的一位学生,这时的美国处在中立国位置,所以美国的教堂自然成了避难所,12月12日这天清晨,神圣庄严的圣玛丽教堂后院的墙头上冒出了几个打扮俗艳的女人,她们恳请英格曼神父收留,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神父通过艰难的决定,最终收留了她们。她们是来自秦淮河畔青楼堂子间的女人,也就是在清纯的书娟眼里的“特殊女人”,这群人中还有一位令“我姨妈”书娟切齿仇恨的后来成为“金陵十三钗”中主角的玉墨。玉墨是“我姨妈”父亲的相好,正是因为她的介入,使得父母决计远涉重洋到美国,而将“我姨妈”留在了国内;正是因为玉墨,书娟远离父母,不得不独自经历这场人间残酷血腥的大浩劫。被收留的这群“特殊女人”,起初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她们并不知道发生在教堂外那血淋淋的一幕幕,只是从神父们偶尔的言语流露中约略知道外面正进行着血腥的屠杀,虽然成千成万的中国人被杀、被活埋,女人的被强奸、被剖腹……但她们只是约略感觉到这事的邪恶,而并没有感觉到切肤的痛楚,只有当同伴十五岁的豆蔻有一天为了要拿到一把琵琶演奏给一位从死人堆里爬出的军人王浦生而离开了教堂之后,所经受绝无人性的日军残酷轮奸、折磨而变成精神错乱之时,她们才知?这场战争的残酷已经不是跟她们没有一点关系,而是随时都会发生的。从这个时刻开始,她们恢复了人性中最善良圣洁的一面,她们尽心照顾已经放下武器到教堂避难的伤残的中国军人,与院内四十几位女学生也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解。 但中立的美国圣玛丽教堂终究不是避难的天堂,在毫无人性,不遵守任何规则的日军眼里,只要他们想要,就没有进不去的地方,圣玛丽教堂终于在12月20日的晚上被日军侵入了,他们搜查避难在教堂中的中国军人,并最终将伤残的中国军人全部用刺刀枪杀,躲在暗处的女生书娟、窑姐玉墨等不觉痛哭失声。第二天清晨,她们一起为这五位被英勇献身的中国军人唱起了安魂曲。 唱诗班女学生童稚圣洁的声音在南京城夜空中穿越回荡,它充满着诱惑,使日军邪恶淫荡的魔爪再一次伸进了教堂。12月24日下午,一名日军大佐率领着一群日军即使在英格曼神父强烈的抵制下,还是强行闯入了这块避难之所,他们以庆祝圣诞名义,要唱诗班女生到军营为他们献唱。这是一个陷阱,一个邪恶血腥的陷阱,在这无可退避的时刻,以玉墨为首的一群“特殊女人”挺身而出,她们一共十三位,这就是标题所说的“金陵十三钗”,借着夜幕掩护,每个人都以必死之心,身揣暗器,成功地替?尚在稚龄中的女生,而跟随日军前去。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它留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空间,这群“特殊女人”的结局如何? 作者用精细的语言为我们叙述了一个发生在南京1937年12月12日至24日间的故事。故事虽然不长,也不是正面写南京大屠杀的场景,但从侧面,将日军凶暴残酷野兽般的本性刻画无遗,同时将中国军人怯弱而英勇的一面也刻画得淋漓尽致,更值得提起的是对“特殊女人”的描写、叙述,是真实的,也是生动的,成功的,正是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人性的蜕变。 在《金陵十三钗》这部作品中,你肯定能感受到这个梦魇一般的现境虽然血腥、残酷,却是英烈、凄美的。 -
金陵十三钗
小说《金陵十三钗》摹写的是“特殊女人”的言行心态。作品中,她把十三个风尘女子放置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和道德的背景之下,进行心灵的剖析和人性的拷问,带给人们的自然是一种剥丝抽茧般的阅读疼痛。 《金陵十三钗》是一篇关于仇恨的小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有仇恨的理由和仇恨的指向,这些仇恨像潮湿的因子,慢慢就聚成汹涌的暗流,然后突然翻转,很快就完成了它溃堤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