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夜灯
-
乡愁与良知
《乡愁与良知:林少华散文百篇》讲述了,小山沟让我产生了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思——乡愁,即对故乡一草一木的顾盼、眷恋和思念。“陌上花开,应缓缓归矣”!那应该是我们心底最坚硬而又最柔软、最厚重而又最缥缈、最庄严而又最平常的情感。我甚至觉得乡愁是其他所有情感的基石和酵母,由此生发出悲悯、仁慈和爱,生发出文学情思和美感。 而它的理性结晶,我以为就是良知。施之于教育,使得我叩问大学的灵魂和教授的操守,施之于文化,使得我懊恼“窥海斋”的终结和优雅的消失;施之于社会,使得我质疑镇长的奥迪和娃娃鱼的遭遇,施之于翻译,使得我选择了村上春树和他的“高墙与鸡蛋”——这就是我将这本散文集命名为《乡愁与良知》的由来。 曾几何时,看书看累了或写东西写累了,我就往窗外看上一眼——从两座六层高公寓楼的红色尖顶之间远远窥看大海。 朝暾初上之际,那里碧波粼粼,粲然生辉:日上中天之时,但见水天一色,白云悠悠;及至日暮时分,又生出半江残照的诗情画意。偶尔,那三角形海面甚至会出现孤帆远影或海鸥独悬的绝妙景观,如梦如幻。于是疲劳顿消,让人思接干载,让人妙笔生花,让人宠辱皆忘。而此刻我看到的却是黑压压的立体混凝土。实在太单调乏味了,变化只在于高矮宽窄略有不同。既无齐鲁传统建筑的沉雄与庄严,又无八大关德式遗作的疏朗与和谐,也看不出现代派天马行空的动感与洒脱…从此往后,我就将面对那堵劈头盖脸的混凝土隔离墙看书写作了。 或许,眼下还算好的,而若将来整个镶了玻璃墙幕上去,太阳一照,金光四射,我势必连眼睛都睁不开了——我眼前已清楚浮现出了戴着深色墨镜坐在书桌前抓耳挠腮的可怜的自己。 -
落花之美
《落花之美》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乡关何处”多是对已往岁月的回眸。故乡晚空的炊烟,外婆脸上的皱纹,母亲灯下的身影,以及受业的恩师、读过的词章、儿时的梦幻……另一方面也想通过缱绻的个人情思为喧闹的现实生活多少唤回渐行渐远的童话。我总以为,没有童话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第二部分“身为教授”主要是对当下状况的质疑一大学的品格,教授的质地,英语的攻城掠地,图像的重兵压境……有的说法或许尖刻,观点或许偏激,好在今年是狗年。“每一只狗都应该叫”。毫无疑问,即使声音再动听。而若天天只听一种,也会引起听觉疲劳。和谐的前提是复数和多元。因此自己也应该叫,应该以微弱甚至走调的叫声呼唤悲悯与良知,呼唤文化乡愁。第三部分“落花之美”则是旅日期间的感悟和思考,着眼于中日文化的同中见异。樱花的开落之际,着装的藏露之间,美女的颦笑之下。细细琢磨,无不透露出耐人寻味的文化审美信息。第四部分“乐在雕虫”谈的是我的老本行翻译。译海独航,长夜孤灯,倭汉之间,踽踽远行。既无雕龙大才,遂以雕虫小技,娱己娱人,不亦可乎?第五部分自然还要谈一谈我的老伙计村上君,他是“林家铺子”的主要供货商,冷落人家是不合适的。只是,确有老生常谈之嫌,重复之处,还望宽恕。其下面的访谈录已经不是散文随笔了,但因内容相关,就顺手牵羊放了进来。 -
异乡人
“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strangers)”。本书是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林少华先生的散文集,是他近年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谁又不是异乡人呢?也许你身在异乡,漂泊无依;也许你感到孤独,即便置身人群之中,心灵的异乡人无处不在。林少华老师的文字抒情意味浓厚,充满智慧与禅意,无处不在暗示着我们——你,要如何才能获得身心安顿?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
高墙与鸡蛋
@林少华:村上说墙与蛋之间他站在蛋一边,钱锺书说吃鸡蛋就行了何必看下蛋的鸡,易中天说大学成了养鸡场,要老师一年下几个鸡蛋而且指定下的地方。于是我附庸风雅,出了一本小书《高墙与鸡蛋》(红旗出版社)。共收散文随笔80篇,分4部分:镜中文胆、梦回桑梓、夜雨书灯、浮世彼岸。 -
挪威的森林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