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金日记
本书收录了巴金1962年至1965年在上海时期的日记,是他在此期间创作活动、社交活动和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借助这些文字,我们除了可以了解巴金的生活脉络,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了解当时中国文化界的状况。 1993年,巴金90诞辰时,四川省作家协会打算以巴金的名字设立基金会和文学奖,巴金又是坚决不同意。1994年1月1日,巴金专门致函四川省作家协会,再次表述自己的意见。他在信中写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现在将我的名字和我省文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对我实在是莫大的荣誉。我非常感谢。但是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 后来,又有一家海外华人组织,与李致联系,说他们准备合出一笔钱设立巴金文学奖,以奖励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海外华人。李致立即告诉他们,巴老一贯不赞成用他的名字设立文学奖,他不会为这事去惊动他老人家了。“日记不单独出版”。巴金喜欢记日记。他的许多日记,是很美的散文,更具史料价值。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出版《巴金全集》时,拟出版2卷巴金日记。1991年的一个冬日,李致到上海向巴金转达四川出版界的这一要求。巴金不太同意,李致做工作道:“《鲁迅日记》也有单行本,您的日记也可以出单行本。”在李致的再三要求下,巴金勉强同意了。 -
秋
《秋》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受中外文学交互影响而产生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运动使小说这个古老的文学样式在华夏大地上从“稗官野史”升级到与诗文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变为作家和读者表现人生、看取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与形式上也经历了由文言章回体到现代形态的蜕变。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始,在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兴盛的基础上,长篇小说也孕育萌芽,三十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出现了巴金、老舍、茅盾、张恨水、李劫人等重要作家和以《家》、《骆驼祥子》、《子夜》、《金粉世家》、《死水微澜》为代表的重要作品,立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的生存状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 为了系统展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成就,我们新编了这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系列图书,选收1919至1949年间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优秀长篇,为读者相对完整地阅读并珍藏这一时段的长篇小说提供一套优质的读本。 -
巴金选集(上中下)
巴金(1904一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我国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受“五四”运动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勇气、良知和责任感,其文学成就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同行者与见证人。著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以及《随想录》等,作品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本辑(上册、中册、下册)收录作者各时期不同体裁、风格的主要作品,力求全面反映其创作成就、艺术风貌和思想历程。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中、长篇小说,中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创作谈、自传,下卷为散文、随想录、序跋、书信。 -
巴金家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怀念萧珊(代序一);再忆萧珊(代序二);一九四九年;巴金致辞萧珊(9月9日北平);巴金致辞萧珊(9月20日北平);一九五O年;巴金致辞萧珊(10月30日北京);巴金致辞萧珊(11月1日至满洲里列车上);巴金致辞萧珊(11月9日莫斯科);萧珊致巴金(11月21日上海);一九五一年;萧珊致巴金(5月28日上海);一九五二年;巴金致辞萧珊(2月11日北京);巴金致辞萧珊(2月12日北京);巴金致辞萧珊(2月14日北京);萧珊致巴金(2月15日上海);巴金致辞萧珊(2月18日北京);巴金致辞萧珊(2月18日北京);巴金致辞萧珊(2月20日北京);巴金致辞萧珊(2月21日北京)………………………… -
雾
《雾》为巴金“爱情三部曲”之一。此次根据良友版进行再版。小说的主人公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周如水。他怀着“土还主义”的乡村建设理想,在海斌旅馆巧遇从前仰慕过的美丽温柔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张若兰,他们双方互有好感。周如水却没有勇气表白。他在家乡有个没有爱情的丑妻,是他十七岁时父母为他娶的,为此他拒绝了几次可能的幸福。周的好友,一个走出家庭过着苦行般生活的陈真,告诉张若兰真相,鼓励她主动向周表白并帮助他摆脱家庭束缚。周如水此时接到父亲来信,要求他回去当官,软弱的周如水最终拒绝了张若兰的爱情,但也没有勇气回家。一年后,周如水又回到这个旅馆,此时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于两年前病死,但张若兰早已离去,只剩下他在海边独自悔恨。 -
灭亡·新生
《灭亡》描写了患病青年杜大心献身革命的故事。《新生》描写了李冷投身革命前后的重重矛盾心态和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