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祖在一号线
全新封面及内文设计,附有20幅精美插画,李海鹏《佛祖在一号线》精装归来。 这些小文章来自李海鹏在《第一财经周刊》、《南方周末》和《智族GQ》上的专栏。它们的略微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有一种声音,发出声音的家伙还算机灵,幼稚又天真,有着执拗的主心骨,觉察了生活 的荒诞,养成了滑稽和嘲讽的态度。他是个嘴巴里含了一颗糖,就敢于嘲笑世界的家伙。除了正义、智识、艺术和灵魂之外,简直没有什么值得他去尊重,倘若有人胆敢冒犯这四样,他却要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
大地孤独闪光
《南方周末》记者文丛之一,作者李海鹏。本书为作者特稿作品精选合集,其中多篇作品如《举重冠军之死》、《无情戒毒术》等追踪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深入采访剖析,在《南方周末》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 -
你好忧伤
本书是中国大陆首部中学生reallife stories集。24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坦率地自述了他们的青春和成长。 -
佛祖在一号线
千呼万唤的李海鹏首部专栏集,中国当下最好的专栏作家之一。 本书是著名新闻人和评论人李海鹏在《第一财经周刊》、《南方周末》和《智族GQ》上的专栏集结。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时评和杂文。语言睿智幽默、见解险直犀利,让民众听到一种最清醒有力的声音。 李海鹏的身份并不是作为《南方周末》的高级记者记,或者《第一财经周刊》的专栏名家,或者《GQ》的专题总监而被大家记住的,他被人尊敬和认识,是因为他近乎天真的对自由的执着,对伟大社会成形的关注及焦心。抽丝剥茧的分析,吹毛断发的文字,掷地成声的观点,恣肆放达的叙述,这些都注满了李海鹏的所有文章,其间到处安放着才情、思想、和对自由美好世界的向往,以至于除此之外,他几乎一无所有了。 图书品牌:磨铁——文治图书 请海鹏写专栏是《第一财经周刊》做的最好的决定之一。很多时候我们怯于表达,海鹏有勇气;很多时候我们的表达不够准确,海鹏对语言和逻辑的把握让他的文字充满力量;最关键的是,海鹏的优雅和从容,于是有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阅读的文字。 ——伊险峰 《第一财经周刊》执行总编 海鹏把第一篇专栏《台风》给我时,不确定地说“不知道是不是GQ要的”。至今我都很感谢他,那篇专栏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回望内心的写作,感受到他“手指触及真理核心时的极度快感”,那声音好古怪。我想,这些细碎、微妙、不经意又很本质的描述,才是生命最原本的光辉啊。 ——王锋 《智族GQ》编辑总监 在世界到处是光的今天,我们缺少另一种光。李海鹏的书像一颗小钻石,清醒、隐蔽,光芒四射。 ——马莉 诗人、画家、《南方周末》高级编辑 无论作为记者还是专栏作家,李海鹏都长于发现无所不在的荒诞,但他文字的底色是悲悯,悲民生之多艰,悲世人昏庸而不自知。因此他刻薄、幽默、不羁却温热。汉语被他如此高妙自如地运用,像一个狡黠而骄傲的小男孩把玩他心爱的弹弓。 ——杨瑞春 《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 -
晚来寂静
小说主体部分的时间跨度为1976年至2008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叙述。主要内容是主人公夏冲从4岁到31岁的经历、见闻,在此主要线索之外还有多条次要线索交替推进,如周围人的故事等等。就个性而言,夏冲是一个对悲剧非常敏感的人,发现周围生活中到处是被忽略的悲剧。他的父母、少年时代最好的朋友、朋友的母亲、高中同学乃至路人甲乙丙,都在各种悲剧之中。与传统的悲剧不同的只是这些悲剧往往被看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小说中也包含一个爱情故事,其实是半个,算是悲剧中的一抹暖色。女主人公是一个比男主人公更好的人物,她同样年轻、聪明,但更平静,也懂得安之若素。书名中有“寂静”二字,是因为主人公有三次拒绝跟任何人说话,一次是幼儿园时期,一次是高一,一次是31岁在四川独自旅行时。小说便从第三次“寂静”开始,次第展开倒叙。概括小说的核心意思,就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国家这生活都像一条龙,庞大、强力、野心勃勃,而主人公则像一只蝉,疏离、弱小、难以平静——小说的最后一章就叫《龙与蝉》——夏冲也不清楚,为什么生活如此平淡又令人激动。当他到了成熟的年纪,成了一名律师,却仍受制于往日记忆,不得自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已经成了一个崭新的国家,生活完全变了。这时夏冲回首往事,就像蝉发出了一串戏谑的鸣叫一般,又悲伤,又懂得这悲伤也是可笑的。他见到的一切都陷入历史的窠臼中无法自拔,并无意义,只有晚来时候的一分寂静给人安慰。 从技术上说,小说试图具备艺术性、创造性和美感。文字务求精确、新鲜。叙述上类似于奏鸣曲式,在主要线索之外,缠绕着多条次要线索,时有偶然的动机演变成主题。因此,既在故事推进上带有滞重感,也因之获得丰富的张力。在结构、节奏、情节上,作者喜欢做迂缓的变化,在不疾不徐间绕过读者的注意力,试图令读者耳目一新。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基于现实生活的、讲述人物的内在经验而非外在命运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