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本书着重从两个方面讨论道德问题。第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简单逻辑来分析各种道德主张的矛盾性和一致性,指出每种主张隐含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可以推广到何种程度,其界限何在。道德说教之所以苍白无力就在于缺少理性分析。说教者板着面孔,说出一堆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主张。叫人觉得滑稽可笑。其实。道德问题中充满着引人人胜的矛盾论证,它常引起喜欢思考的人的兴趣。第二是大量结合我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来展开理性分析,而不是在纯粹的形式逻辑里兜圈子。不仅报刊上有趣的新闻报道可以用作我们的素材,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越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事,越能体现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对这类现象作深层次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了解自己、反省自己,并看出我们应朝什么方向来修正自己的道德观念。 -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最新修订本)
★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然而把现在的“金字塔型”社会建设成为“橄榄型”社会还需要多久? ★我们成天讲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怎么变成了农民的“义务”? ★当一个总人数约1.5亿、掌握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贡献了全国近1/3的税收、使用着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每年吸纳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的新社会阶层崛起时,是与社会阶层分化相伴而来的矛盾激化的前兆,还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表征? ★为什么官二代、富二代能比穷二代农二代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根源造就了当前“二代现象”? ★我们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为什么中国人的怨气越来越大? ★在当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红领”阶层何以成为众多人趋之若鹜的行列? ★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你怎么富?“共同富裕”怎么个共同法? -
心理医生的窥视
《心理医生的窥视》是一篇角度和手法还有想法都很特别的小说。本文通过心理治疗这个独特的角度,揭示出两个主题:1、现代社会中,人人有病,人人都有不为人道的隐秘世界;2、在社会道德整体性堕落的环境中,坚持道德底线的人处于艰难生存状态,维护道德也不得不采用非道德的手段(用心理学治疗的过程中窥视病人内心)…… 久不临床的心理专家收治了几个不寻常的病人。随着治疗的进程,他窥视到了一幅幅欲望、混乱、迷茫的社会道德画卷:(第一个病人)单纯的青年人亲历过瞠目结舌的淫乱场面,(第二个病人)位高权重的官员曾被“鬼魂”吓得神经失常,(第三个病人)光鲜的电台主持人竟然长期忍受性虐待……心理专家企图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保留一点道德和单纯,但最后都无法挽救。原来所谓内心世界,时刻都在表面,探究治疗本身就是误区。 与此同时,这座城市正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专家的病人和利益相关人都牵扯其中,仿佛一切都是上帝设的一个局,仿佛一切在窥视到别人内心之前就已经被上帝窥视…… 《心理医生的窥视》适用于:大众读者、心理学爱好研究者、白领女性、有窥视心理的人。 -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本书一共五个部分。 本书的第一部分谈的是每个老百姓都关心的话题,那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生活总是这么难。我们的老百姓总会面临几个难题,似乎还都很难解决。 第一,为什么我们的收入这么低。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收入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了,我们工作不努力吗?我们不够节俭吗?都不是。 第二,为什么我们什么东西都比美国贵。美国人实在太幸福了,人均年收入四万美元,我们呢?才几千美元,而且美国几乎什么都比中国便宜。 第三,为什么我们的蔬菜价格这么贵。这已经不仅仅是大蒜和绿豆的问题了,而是一般蔬菜价格也像股价一样大幅度的变动,搞得这些小菜贩子卖菜像玩股票一样。 -
警察难做
《警察难做》内容简介:警察,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弱势群体;他们可以为陌生人出生入死,也可以让他人生不如死,他们一边接受着感激的泪水,一边负担着绝望的诅咒,他们总在冲突的漩涡中身不由己,却要承担这个漩涡吸引过来的目光与责任。陈麦就是这样一个基层警察,被制度限制,被利益诱惑,被欲望驱使,被良心折磨,被爱缠绕,被恨笼罩,本想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却在漩涡中越陷越深。15年的警察生涯,陈麦始终处于各类冲突的漩涡中心,上访的来了他去截访,抗拆的来了他去维稳;曾被人用枪指过头,也曾亲手击毙暴徒;闲来鬼混于色情场所,一纸命令又冒死潜入国际贩毒组织当卧底;打黑他冲在最前面,但事前先保护好自家兄弟,别人指控他滥用特权,他却连自己也保护不了,威严神圣的制服下面,肉身的躯壳充满七情六欲,最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深爱的人万劫不复……翻开本书,让一个混迹于黑白两道的警察,带您透视当下社会突发事件的表相与真相。 海报: -
通天人物
入木三分剖析那个令小角色呼风唤雨、大人物亦步亦趋的权力法则。 很多人想托他办事,更多人盼着替他办事;别人眼中天大的事儿,到了呼伯这儿,都成了给谁谁谁打个招呼的事儿。这境界,是呼伯花了半辈子经营出来的。 一个不起眼的岗位上,端坐着一个半人半神似的人物,没有一官半职,也不喜欢在任何场合露面,大多数时候,他只是在呼家堡的小院子里,揣着手踱步,但县长却听他差遣;市长听他差遣;省长给他三分薄面;省银行行长来拜寿,只是在院子外面领了句“还是不见了吧”便打道回府了。 小说以曲折迷人的故事,展示了半文盲呼天成如何以传统民间文化为根基,以他对人性的洞悉为手段,织出一张覆盖全国的人情大网,经营出自己独特的权力王国,翻云覆雨四十年屹立不倒,上到京城、省市领导,下到许田市、颖平县的各级官员,没有人不买“呼伯”的账,人们总是以神秘而崇敬的语气在背地里谈论这个通了天的人物。 本书自1999年初版问世以来,一直被评为当代官场小说的经典。 翻开本书,看作者如何将那些那些权力通天的人物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