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斯万家那边
《去斯万家那边》为《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小说一开头,叙述者醒来后躺在床上。童年时代的回忆,在贡布雷姑婆家的生活情景,清晰地重现了出来。然后小说的时间倒退十多年,我们看到了他家的朋友斯万与奥黛特之间的一段恋情。斯万的女儿吉尔贝特,后来是叙述者在巴黎时单恋的对象。 《追寻逝去的时光》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家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议论。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庞大交响乐。 -
追憶一回→普魯斯特
《追憶一回普魯斯特》全書特色: ◎細述《追憶似水年華》各冊情節,並穿插摘自原書文句,既能盡覽原書全貌與普魯斯特風華,又能避免睡魔襲擊。 ◎「普魯斯特冒牌專家十誡」:十項良心建議,讓您立刻成為普魯斯特專家。 ◎《追憶似水年華》珠璣集,主題包括「時間與記憶」、「友誼」、「愛情」、「習慣」、「想像力」、「知識」等。 ◎《追憶似水年華》各冊主題一覽表,讓您馬上找到一副適合用來閱讀普魯斯特的「眼鏡」,尋找普魯斯特上癮者口中的「聖杯」。 ◎普魯斯特相關書目簡介,讓普魯斯特上癮者永遠無法自拔。 「我們記憶最精華的部分保存在我們的外在世界,在雨日潮濕的空氣裡、在幽閉空間的氣味裡、在剛生起火的壁爐的芬芳裡,也就是說,在每一個地方,只要我們的理智視為無用而加以摒棄的事物又重新被發現的話。那是過去歲月最後的保留地,是它的精粹,在我們的眼淚流乾以後,又讓我們重新潸然淚下。」 ——普魯斯特 -
巴黎1922,普魯斯特
小說之外的現實人生,往往比小說更精采; 《巴黎1922,普魯斯特》追憶普魯斯特一生似水年華、最終也最燦爛的時光。 1922年的巴黎,「普魯斯特存在的年代」與「普魯斯特消逝的年代」成為當代藝術文化的重要分野,當時的巴黎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拔尖的創作人才,其背後一群愛好藝術、大力襄助文化活動的名流貴族為一重大支柱,富麗酒店正是這段歷史的重要場景。普魯斯特生前一次重大公開露面,5位20世紀初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小說家喬伊斯、畫家畢卡索、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和舞蹈家狄亞格列夫以及普魯斯特,在1922年5月的某個晚上於富麗酒店聚首。當時這幾位藝術家的成就都已站上高峰,執藝術界之牛耳,其中又以寫就《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聲勢更是如日中天,無奈他的健康狀況也到了無法樂觀看待的地步,在病榻上卻仍持續創作。同年11月18日、富麗酒店的晚宴6個月後,普魯斯特在家中辭世;失去城市最佳書寫者的巴黎,也因時代的挪移,漸漸失去其世界文化最重要基地的地位。 本書詳實描繪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法國巴黎的華貴、知識文化的高成就和流言、上流人士的醜聞陰謀,作者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精闢點寫普魯斯特對《追憶似水年華》這部文學史上突破性鉅作所投入的勇氣,其所代表的除了是一個時代的藝術高度,普魯斯特所呈顯的寫作者特質,大師如他也逃不過每位創作者必經的打磨過程。1903、1905年,普魯斯特的父親、母親相繼辭世,對普魯斯特來說,猶然一股生出必須獨立的心情,而無所依恃更可視為一種個人心智的解放。原本未被認真看成是嚴肅作家的普魯斯特,後續專心動筆建構破格長篇《追憶似水年華》,出版後造成廣泛討論。普魯斯特因《追憶似水年華》獲得爆炸性的成功,包括掄下一座龔固爾文學獎,名氣卻也替他帶來巨大的甜美與負擔。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透過大量資料採集,生動再現時代氛圍,除此之外對普魯斯特寫作的心理狀態亦有極為細膩的捕捉。小說之外的現實人生,往往比小說更精采;透過普魯斯特生命時光的重現,一窺孕育20世紀文化、巴黎的時代風華。 本書特色: ※這本書是一部普魯斯特個人傳記及寫作歷史,也是描寫巴黎在1920年代,一次世界大戰與之前的上流社會。 ※社會階級的交錯及分野,上流社會對於文化的景仰與附庸風雅,書中歷歷在目。 ※我們想看到的巴黎,藝術的不堪與創意,不想知道的作家內幕,皆在本書有詳細描述。 ※如果看《追憶似水年華》太累,看《巴黎1922,普魯斯特》也大約可以把《追憶似水年華》的內容及寫作方式有相當精闢的認識。 -
那地方恍如梦境
【本书将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与文艺评论集《驳圣伯夫》中的经典章节,按照“追忆瞬间艺术中的永恒”这一主题编译成册。通过对莫奈、伦勃朗、华托、夏尔丹等画家及其作品的评论,以及对逝去时间中美好时光的追忆,以散文的形式,完美呈现了作家对藏匿于瞬间艺术中的永恒之美的体悟,以及他高超的意识流写作手法。】 这就是我要宣称的全部内容,以此来证明我自己有资格写画家。画家们总是猛烈抨击作家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地评画论画,自以为是地在画中发现一些画家自己都不曾想过,也从不想画上去的东西。不过他们确实有意无意把这些东西画了上去,而这对我而言也就足够了。 即使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也得靠理智把散落一地的感性珠宝网罗起来,这是因为,在我们这个远非完善的世界上,艺术杰作也只是那些大智至理者遇难沉船时漂散海面的残留之物,唯有智力之网能将其收拢起来编织成作。 如果人们相信他们还没有追忆到逝去岁月中那些最美好时刻的话,那么破除懒惰振奋精神,感到必须说出他们的逝水年华,现在应该是时候了。 ——普鲁斯特 -
寻找失去的时间
本书真切地反映了1900年前后,法国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衰朽和没落,表现了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人们思想上的彷徨、苦闷、空虚,其他种种病态的心理特征。 -
Paintings in Proust
A captivating, colorful examination of the ways in which Proust incorporated artists and the visual arts in his work.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by Marcel Proust is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ly visual works in Western literature. Not only are there frequent references to specific works of art, notably during the narrator's visits to Venice and in his evaluations of the style of the imaginary painter Elstir, but certain characters are also evoked by comparison to particular paintings. Bloch's appearance as a boy is likened to the portrait of Mohammed II by Gentile Bellini; Odette de Crécy strikes Swann by her resemblance to a figure in a Botticelli fresco. Even the lesser figure of a certain Mme. Blattin becomes the subject of Proustian mischief by being described as "exactly the portrait of Savonarola by Fra Bartolomeo." Eric Karpeles has identified and located the many paintings to which Proust makes reference; in other cases, where only a painter's name is mentioned to indicate a certain style or appearance, Karpeles has chosen a representative work to illustrate the impression that Proust sought to evoke. With some 200 paintings beautifully reproduced in full color and texts drawn from the Moncrieff/Kilmartin/Enright translation, as well as concise commentaries on the novel's evolving story, this book is an essential addition to the libraries of Proustians everywhere. The book includes: • An authoritative introduction examining the various ways in which Proust used paintings and the arts to extend his descriptive vocabulary • A comprehensive index of artists and paintings mentioned in the no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