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洛维夫人
本书详尽地讲述了克拉丽莎·达洛维为了一个上流社会派对所做的筹备,通过每个人物的回忆、联想,穿梭时空和进出人物内心世界,由此铺开了她的爱恨纠葛,她的处境,她的青春,衰老给她带来的死亡的恐惧以及客人的到来引起她的对人际恩怨的回顾,小说充满了意识流的描写,想象丰富,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编辑推荐:
1.10部传世力作,首次结集《伍尔夫作品集》丛书。
2.20多个角色的自由切换,用一天时间写尽女人的一生。
3.依据多个版本互相参校。
4.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与女性主义文学先锋,也是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知名文学组织“布鲁姆茨伯里派”的组织者之一。
专业书评:
英国传记作家福斯特:“她属于诗的世界,但又迷恋于另一个世界,她总是从她那着了魔的诗歌之树上伸出手臂,从匆匆流过的日常生活的溪流中抓住一些碎片,从这些碎片中,她创作出一部部小说”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她希望给小说找到一种新的技巧,好让小说家能够非常真实地把内在的现实描绘出来;而且,她还要表明这种现实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存在。成熟时期的伍尔芙既不像萨特那样判断,也不像劳伦斯那样说教。她所关心的只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更清晰、更新颖的生活视域,以开阔他的眼界,使她能从表面事件之下发现那些难以觉察到的思想感情活动。”
精彩文摘:
大厅里很凉快,像在地窖,达洛维夫人抬手挡住眼睛。女仆露西关门时,她的裙子沙沙作响。达洛维夫人感觉自己像一个修女,远离尘世的修女,感觉那熟悉的面纱就在她周围,感觉到过去的虔诚得到了回应。厨师在厨房里吹口哨,打字机咔嚓咔嚓地响,这就是她的生活。她在大厅的桌子前低下头,受到感化后鞠躬,感觉自己受到了保佑,得到了净化。达洛维夫人从桌子上拿起记录电话号码的本子,自言自语,这一刻多么像是生命之树上的花蕾,它们是暗夜之花(就好像一些可爱的玫瑰只为她一人绽放)。她一刻也没有信仰过上帝,正因为如此,她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仆人、狗、鸟儿有所报答。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丈夫理查德有所报答,他是这一切的基础,有他才有欢乐,有他才有这些绿色的灯,甚至有他,厨师才可以放心地吹口哨。因为沃克夫人是爱尔兰人,她们有成天吹口哨的习惯。——人啊,一定要有所回报,不然就不会有这么美妙的时刻藏在心底。正好露西在跟前,她就想解释给露西听,手里仍旧拿着电话本。
“太太,达洛维先生……”
克拉丽莎仔细看了看电话本上的留言 :“布鲁顿夫人想知道达洛维先生今天是否可以和她共进午餐。”
“太太,达洛维先生让我告诉你他不回来吃午饭了。”
“天啊!”克拉丽莎说。她想让露西和她一样感到失望,露西也的确失望了(但还没到痛苦的程度)。露西感受到了她和达洛维夫人的默契,她对这种暗示也是理解的,她思考着上流社会人们之间的爱情,心态平和地规划着美好的未来。露西接过达洛维夫人手中的阳伞,就像接过一件女神从战场凯旋后卸下的神圣武器,然后把它放置在伞架上。
“无须再怕。”克拉丽莎说。无惧骄阳酷暑,因为布鲁顿夫人请理查德而不请她,这件事让她感到颤抖。正如船桨划过,河床上的植物会抖动一样,她也摇晃、颤抖。
米莉森特·布鲁顿中午的聚餐据说别有一番风味,可布鲁顿居然没有请她。庸俗的嫉妒是不会把她和理查德拆散的,只怕日久生变。你看布鲁顿夫人的脸,简直就是刻在毫无知觉的石头上的日冕,从她的脸上不难看出,她的生活质量在下降。她的生命一年年地减少,余下的时光是那么少,不能再像青春时期那样延伸,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吸收人生的色彩、养分和声音。这样,她一进屋,室内就充满了她的气息,当她站在自家客厅门口犹豫不定的那一刻,她常能感受到一种美妙的焦虑,就像潜水员入水的那一刻。此时,脚下的海水忽明忽暗,波浪大有把海面分开之势,但只是轻轻划破了表层。海藻被带着水珠的细浪裹挟,时而翻滚,时而被遮盖。
达洛维夫人把电话本放在大厅的桌子上,然后就上楼去了。她把手搭在楼梯扶手上,似乎刚参加完一个宴会。宴会上,这个朋友或那个朋友回想起她当年的音容笑貌。似乎她关上门,走到外边去,独站良久,独自面对这可怕的夜,准确地说是面对这个实实在在的六月早晨的凝视。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玫瑰花瓣闪闪发光,她能感受得到。达洛维夫人在楼梯间敞开的窗户前停了下来,窗帘的啪啪声、犬吠声破窗而入,想着想着,她突然感觉自己萎缩了,变老了,胸部也变平了,磨面声、风声、花开声也都进来了,她感觉自己突然出了门,出了窗户,远离了自己的身体与大脑。现在她的大脑也不好使了,就因为布鲁顿夫人,她的午餐宴会别有一番风味,却没有请她去。
像是修女退场,又像是小孩探索塔的奥秘,她上了楼,在窗户前停了一会儿,又来到了浴室。浴室的地垫是绿色的,一个水龙头在滴水。生活的中心是空虚的。还有阁楼。女人们必须脱下华贵的服装,中午她们必须脱去衣服。她把别针插在针垫上,把羽毛装饰的黄帽子放在床上。床单很干净,用一条白色的宽带子紧紧绑在床上,她的床窄得不能再窄了。蜡烛已燃掉半截,马尔博男爵的回忆录,她读得很投入,她在深夜读了从莫斯科撤退那部分。因为下议院总是开会到很晚,而她又身体抱恙,所以理查德坚持让她独自安睡,以免受到打扰。说实在的,她就喜欢读莫斯科撤退那部分,他是知道的,于是就把她的房间安排在了阁楼上,床是窄床,便于她躺在那里看书,因为她常睡不好觉。生完孩子后保留下来的那种处女感,像床单一样裹着她。少女时期的她就很可爱,忽然某个瞬间——比如在克利夫登树林的河边—由于她生性冷漠,她让他失望了。后来在君士坦丁堡也是如此,再后来几次也都是如此。差在哪里,她自己明白,不在长相,也不在头脑。而是一种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东西,一种有温度的东西,它可以冲破表层,使男女和女人之间冷漠的接触泛起涟漪。对于这样一种东西,她隐隐约约可以察觉到。对于这样一种东西,她很憎恨,心里存在顾忌,这顾忌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老天才知道,她觉得是大自然恩赐的(因为大自然总是明智的)。然而她有时却不由自主地被女人而不是少女的魅力所倾倒,是女人们在争吵后或做了傻事后敢于承认错误的魅力,这种事她们经常做。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因为她们的美貌,还是因为她的年龄偏大,或是出于某种机缘巧合——比如一股淡淡的清香,或是隔壁的小提琴声(在某些时候声音的威力还是相当大的),无疑她和男人们有同样的感受。只有一小会儿,但已经足够了。那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就像一丝脸红,想要把它控制住,却又不能,只好任其发展,这时你就会躲得远远的,浑身发抖,整个世界都向你靠拢,惊人的力量和抑制不住的狂喜不断膨胀,终于冲破一层薄薄的表皮,喷涌而出,带着无穷无尽的慰藉,在裂缝和伤痛上倾注。那一刻,她看到了光明,像番红花中燃烧的火柴,内在的意义都表达出来了。但是正在靠近的事物开始远离,坚硬的物体开始软化。那一刻——结束了。在这样的瞬间(和女人们在一起时也有这样的瞬间),床、马尔博男爵和燃烧掉一半的蜡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放下帽子时)。她躺在床上睡不着,地板吱吱响,灯火通明的房子突然暗了,如果她抬起头,就能听到门把手轻轻的响声,那是理查德穿着袜子悄悄爬上楼来的声音,多半他还会因为失手把热水袋掉在地上而骂自己。那时,她笑得多么开心!
-
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超值白金版)》内容简介:《尤利西斯》是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最重要的作品,它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世界著名的出版公司“蓝登书屋”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作过一次评选活动,即选出本世纪100部最佳英语文学作品,结果《尤利西斯》荣登榜首。1998年全球读者投票评选,《尤利西斯》被评为20世纪小说类第一名。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经历。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玛莉恩太太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乔伊斯选择这一天来描写,是因为这一天是他和他的妻子诺拉·巴纳克尔首次约会的日子。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为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章节和内容也经常表现出和荷马史诗《奥德赛》内容的平行对应关系,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尤利西斯》全书共十八章,表面上每章内容晦涩凌乱,实则内部结构与荷马的《奥德赛》有密切联系。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并对应一个《奥德赛》的故事主题,角色和情节也和《奥德赛》有不同层次韵对应。 这部构思酝酿了10年又动笔写了8年的伟大作品,在报刊连载时因被指淫秽而在英美屡遭禁毁,两次卷入官司,然而,官司却使得作品的名声迅速提高,很多报社都为此专门写了评论。一些出版公司愿意为作者出版删节后的单行本,但乔伊斯宁愿不出也不肯修改一个字。1922年《尤利西斯》的初版本在巴黎出版,旋即在英美等地流传。经过一批著名作家的努力,1933年这部作品终于可以在英美公开出版,引起了全球读者的广泛关注,至今畅销不衰。 -
傀儡娃娃2
我的城堡墙头,紫色玫瑰的发条停止了,变成了一堆枯萎的荆棘;房间墙壁上魔镜的发条停止了,变成了一块裂缝的玻璃;抚摩黑猫的纤细手臂发条停止了,变成了一堆黯淡的尘土;窗上蝴蝶的发条停止了,变成了一滴艳红的血液…… 傀儡娃娃的发条还剩下最后240转,她会在妄想的洋馆里迷失,还是找到幸福? 《傀儡娃娃2·妄想洋馆》的故事在表面上是关于死亡的,李欢用一贯的黑色美学风画面和文字,给我们描述着女孩活着与死去后的一个个颓美、寂寞的片段,画面寂静得让人似乎能听见来自于地下六英尺的轻声叹息。死去是一切的终结吗?作者笔下的主角在死去后地下六英尺的黑色世界里,反而获得了比生前更珍贵富足的体会。我们在忙着活着的过程中,到底丢失和忽略了多少东西?我们所珍视的目标、幻想、信仰、友情、秘密……是否在死亡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每人都拥有一座妄想的洋馆,它陈列着曾经的我们最珍贵的宝物、最狂妄的想象、最羞于启齿的秘密,银光闪闪,安静地矗立在每个人心底六尺的地方,安静地等待……当我们以为已经永远地失去它而放弃,我们就真的失去它了。 《傀儡娃娃2·妄想洋馆》由两部分组成——《妄想洋馆》与《妄想洋馆(逆)》,正在创作中的《妄想洋馆(逆)》的内容处于完全保密状态,连编辑也不得而知;而已经出版的《妄想洋馆》收录了李欢悉心创作的精致插画图文短篇作品7部:《发条洋馆-For love inDeath》:我的发条,只剩下二百四十转;《地下天鹅绒》:地下六尺,被忘却的华美天鹅绒;《莉莉与安娜小姐》:初春,万物死去的时节;《爱丽丝囚徒》:囚禁在爱丽丝的梦境里;《爱的莎蒂丝》:爱我,还是杀了我;《甜美箩耶德》:在水中,等待我的完美定格;《爱德华说》:这个秘密,永远不要告诉别人;还特别收录与花图摄影联合打造的傀儡娃娃华美真人影像特别篇《闪光少女》,并随书附送精心设计的贴纸两页;用读者的话说,这是一本“很美,美得很变态”的另类绘本。 2008年夏,《傀儡娃娃2·妄想洋馆》,黑色女生的黑色童话,黑暗上市。 -
高手寂寞
本书讲述一个发生在虚拟世界的故事,涉及了高手与寂寞的关联,友情和爱情的抉择,平凡与非凡的差距,付出与回报的不确定性。它传达了一种执著地去努力追求梦想的精神,教会大家在追求的过程中如何看清方向、如何拒绝诱惑以及应该在何处努力。故事告诉读者,应该如何去忍受寂寞,去直面本心、坚持自己、奋斗不息。 -
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乔伊斯短篇小说集》置景于二十世纪初期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真实全面地展示了都柏林中下层市民肉体、精神“瘫痪”的社会现实。15个短篇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浮现出麻木、苦闷、沦落、苍凉的世态。《都柏林人:乔伊斯短篇小说集》是乔伊斯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它不着眼于曲折的情节和飞扬的文采,而潜心于全新的语言实验和手法探索。 -
喧哗与骚动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这是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家中原来广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败的宅子,黑佣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尔西和她的小外孙勒斯特了。一家之长康普生先生是一九一二年病逝的。他在世时算是一个律师,但从不见他接洽业务。他整天醉醺醺,唠唠叨叨地发些愤世嫉俗的空论,把悲观失望的情绪传染给大儿子昆丁。康普生太太自私冷酷,无病呻吟,总感到自己受气吃亏,实际上是她在拖累、折磨全家人。 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虽然没有以她的观点为中心的单独的一章,但书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为都与她息息相关。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挑放荡的女子。 哥哥昆丁和凯蒂儿时感情很好。作为没落的庄园主阶级的最后一代的代表者,一种没落感始终追随着昆丁。这个“簪缨之家”的遗子极其骄傲,极其敏感,却又极其孱弱(精神上、肉体上都是如此)。他偏偏又过分重视妹妹的贞操,把它与门第的荣誉甚至自己生与死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凯蒂的遭遇一下子使他失去了精神平衡。就在妹妹结婚一个多月后,他投河自尽了。 杰生是凯蒂的大弟。他和昆丁相反,随着金钱势力在南方上升,他已顺应潮流,成为一个实利主义者,仇恨与绝望有时又使他成为一个没有理性、不切实际的复仇狂与虐待狂。 班吉是凯蒂的小弟弟,他是个先天性白痴。一九二八年,他三十三岁了,但是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岁的小孩。他没有思维能力,脑子里只有感觉和印象,而且还分不清它们的先后,过去的事与当前的事都一起涌现在他的脑海里。通过他的意识流,我们能够体会到:他失去了姐姐的关怀,非常悲哀。现在家中唯一关心并照顾他的,只有黑女佣迪尔西了。虽然按书名的出典理解,班吉这一章可以说是“一个白痴讲的故事”。事实上福克纳还是通过这个杂乱的故事有意识地传达了他想告诉读者的;一系列的信息:家庭颓败的气氛、人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