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逝去的武林
《逝去的武林:一代形意拳大师口述历史》口述者李仲轩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碌、尚云祥和薛颠门下,深得形意拳大义;后隐于市井几十年,不为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所侵扰,洁身自好;及至晚年,机缘巧合之际,娓娓道来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传统武术界的人物风貌图,并透露了许多从前秘而不宣的练武秘技。滴水映月,令后学者得以窥见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一代形意拳大师,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普通的看门人?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为什么又突然开口,将自己毕生经验和盘托出?《逝去的武林:一代形意拳大师口述历史》为您讲述一个真实的武林,讲述在那个武术被称为国术的时代中国传统武者的爱恨情仇。书中有武林旧事,有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中华武术所独有的训练体系。 -
日本剑道
-
武艺二书
兵法是武士处身立世的生存之道。尤其是主将,更应该按照兵法行事,而一般的士卒也应对兵法有所了解。在当今这个时代里,已没有武士能真正懂得兵法之道了。 首先,让我们阐述一下“道”的含义。佛家讲求的是救赎之道,儒家行的是教化之道。对于医者,他的道是治病救人;而诗人,他的责任是教人诗艺。同理,茶有茶的道,箭手有箭手的道。技艺、手段或有不同,但原理殊途同归。人们按照各自的喜好,发展各自的特长,选择自己的道。 作为一个武士,应当精通文、武二道。一个人,即使并不具备成为“武士”的天赋,只要不断努力,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兵法修养,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武士。 人们通常认为,武士一定要有视死如归的决心,才能称之为武士。其实,能坦然赴死的,并不仅仅只是武士。即使是地位不如武士的乞丐、妇人、农民等,也都懂得自已的责任,也同样以回避死亡为耻。在这方面,他们和武士并没有差别。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超过别人,这是武士道的基本观点。或者是在个人的决斗中取胜,或者是赢得一场战争武士能为主公博得荣誉,为自己赢得利益扬身立名。这就是兵法的价值。 当然,仍然会有人认为,即使学习了兵法,也不能保证它在需要的时候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其实,所谓真正的兵法就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真正的兵法之理不仅适合武士,也适合一切职业的人。 论兵法 在中国和日本,以武为生者叫做兵法家。他们作为武士,就不能不学兵法。 近来,也有许多被称为兵法家的人,其实不过是精通剑术的剑客而已。 最近,常陆国鹿岛香取神庙的僧侣们创建了一些道场,自称他们所教的知识是来自于神的传授,并遍游各国宣传他们的教义;不过,这也是最近才有的现象。 自古以来,文武诸艺均被称之为“艺能”。艺能被视为是一种技术。因此,当我们谈论“艺能”的时候,不能仅仅把它局限为剑术。即使是剑法本身,如果只是单纯地把它理解为仅凭剑技取胜,就很难真正掌握其精髓,更无须说通晓兵法的奥义了。 随着剑术之花的绚烂开放,兵法也盛行于世。但是,在现在的兵法中,无论是教的人还是学的人都喜欢过分炫耀花哨的技巧,片面地讲求利益,这是兵法的大忌,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就像有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不成熟的兵法是致祸之源”,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
五轮书
五轮书,ISBN:9787801478689,作者:(日)宫本武藏著;李津译 -
五轮书
《五轮书》是三大兵法之一,与《孙子兵法》、《战争论》齐名。在日本、欧美的销量数以亿记,被誉为日本有史以来最畅销图书。长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畅销书榜。 本书在日本一直红极一时,被日本人看作商场与人际关系必胜之书。 同样,本书与《孙子兵法》在西方也大行其道,它们比一些艰深的学术文章更加好读易懂,兵法里的杀人或被杀更能唤起公司高层领导人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 本书与《孙子兵法》在东西方被人们贴上摧毁竞争对手使其万劫不复的标签,而事实也是如此。以战场来比喻商场很有吸引力,因为这能够帮助我们看清对手在哪里,明白对手是谁以后,不论你是一位将军或是公司总裁,世界就变得分清楚了…… 与众多管理理论相比较,本书有一股无法抵挡的优势,它胜在简单和实际,以击败对手为终极目的…… 修炼你心中的剑——剑道与人道的极至、生命与智慧的圆融!一个沾满泥土味的青年,捧着一把剑。抱着“成为武士”的梦想。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中,以“剑”立下道德的指标,义无反顾地冲向时代的狂潮,奋力挣脱人类命运的禁锢。这把剑,不是杀戮之剑。也不是诅咒之剑,这把剑是“生命的标竿”,是宫本武藏寻找道路、真理与成功的守护之剑。 -
逝去的武林
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多年来高温不退,而真实的武术和武林到底是什么样子?始终浓雾重重,一般民众难有概念,甚至会觉得武侠文化仅是想象和虚言。《逝去的武林》这本书则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武林。 真实比想象更精彩,清朝灭亡后,民间习武的禁忌被打破,为解救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甚至直接在武馆任职,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门风光无限,代表着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 李仲轩先生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门下,后退隐几十年,未曾受过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扰,他所见证的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李仲轩先生生于书香门第,被唐维禄悉心培养,后又被尚云祥、薛颠破例收于门下,三位大师着重的是他的文化素质。果然,一个甲子过去,人间经过又一上轮回,当三位大师的徒弟一辈人尽数凋零的时候,李仲轩凭借他的文化素质,给世人留下了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 收李仲轩为徒,是三位大师早有的深意。老一代拳师多因文化水平所限,即便武功修为很高,却深陷无法表达之苦,李仲轩能留下文章,是中华武术的一次险胜。 书中有武林事件,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区别于西方技击、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训练体系。武术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当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此书则把两者联系在一起,道出了武术的无限进境。 这不单是给武术界看的书,更是一本给普通人看的书,此书有着具体而微的种种细节,滴水映月,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