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 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
萧红精选集:呼兰河传
本书是琥珀经典文丛之一。收录萧红经典作品《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生死场》《回忆鲁迅先生》等名篇。萧红的作品,充满灵性、诗意细腻,同时力透纸背。在她笔下,美丽而闭塞的乡村,善良而愚昧的人们,沉滞而窒息的生活,无不蕴含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巨大的文化隐喻。 本书附赠许鞍华导演作品《黄金时代》电影手册及海报一张。内含精美海量剧照,萧红小传。与萧红经典作品一道,立体展现文学洛神萧红的传奇一生。 -
呼兰河传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小说,前者为萧红成名作,后者则公认为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两部小说都是在讲述东北大地上普通人的生活。《生死场》偏重于表现偏僻村庄里一群人的生命状态,以刚硬直拙的笔触描摹中国人“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呼兰河传》偏重于童年的小城生活记忆,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就只是讲述着小镇上人、事、物的种种,其中有落后、愚昧、人性的阴狠晦暗,也有明亮、温暖、赤子的烂漫可爱,美好与丑恶并存,怀念与批判兼具,其诗化语言和隽永内涵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编辑推荐】 教育部新课标推荐学生必读书目 民国“文学洛神”萧红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名列《亚洲周刊》所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 【名家推荐】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现代作家) 《生死场》《呼兰河传》真是好得不得了。 ——夏志清(文学评论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一的。 ——林贤治(当代作家)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内容包括了生死场、呼兰河传。其中《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武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干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
呼兰河传
呈现到读者面前的这一套《现当代名家游记散文摄影珍藏版丛书》,具有崭新的视觉效果。 这样的新颖,使得我们凭此厚实的业绩,足以豪迈地宣布一个图文时代的大旗已经竖起。 当然,它也很老,在明清时代文人画的画与题跋的关系中,我们能找到坚实的历史根基。 读图曾经被视为思想幼稚、情感肤浅、心灵浮躁。然而,也正是在读图中,我们发现了尚未泯灭的童心、留恋不去的生趣和活泼泼的感性。 图文不同插图,在插图书籍中,图是文字的点缀并且紧紧依附于文字。 但对于图文书籍来说,图自成系统,前后呼应,它被文字所拥有,又一次次从文字的空隙中滑脱,向世界直接展示它的光影和色彩,并吸引着文字对它再一次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