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掩饰
《掩饰》是作者第一本书,融合了有力的法律论证和诚恳的自我剖析。该书于2007年获得了由PublishingTriangle颁发的RandyShilts奖,被誉为年度著名同性恋非小说类书籍。 该书结合个人经历和学术观察,作者提出,社会对待同性恋者往往有三个阶段的态度:首先把它当成病,予以治疗;随后,社会不再强迫这个群体改变自己,前提是他们必须在很多场合冒充成“正常”的异性恋;如今,这个群体不再被矫正,很多时候也不需要伪装,但社会仍然要求他们淡化自己的某些特质,保持低调,作者称其为“掩饰”。事实上,每个人都因种种顾虑,需要在不同场合掩饰自己。作者以有色人种和女人为例,进一步说明了掩饰如何阻碍我们充分实现公民权利。最后,作者并提倡一种跳出身份政治的新民权范式,让每个人都能更真实地做自己。 -
酷儿理论
酷儿理论不是指某种特定的理论,而是多种跨学科理论的综合,它来自历史、社会学、文学等多种学科。酷儿理论是对社会性别身份与性欲之间关系的严重挑战。它的前身是各种与同性恋有关的理论;它的哲学背景是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理论;它的终极目标是圆满解决性别和性倾向的问题,创造新的人际关系格局,创造人类新的生活方式。 -
發現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研究
本書提供獨特而具批判性的研究取徑,並強調LGBT(女同志、男同志、雙性、變性)研究的跨學科特質。全書分為四部分:歷史、政治、文學和藝術、以及媒體。在歷史部分,介紹情慾在從古希臘和羅馬文化到當代世界之多元的文化、科學、和心理學領域中如何以不同方式呈現。在政治部分,探討性和情慾如何在當代政治領域中持續成為熱門話題。 在文學與藝術部分,除將焦點擺在LGBT社群所熟知的純粹美學作品外,還包括政治和行動份子的藝術。並藉由二十世紀中期美國兩種相當受到同性歡迎的主要娛樂形式,來闡明通俗文化如何有助於鞏固酷兒的認同感。最後並探討與同性藝術相關的爭議,以及因恐同而引發審查的特殊案例。在媒體部分則討論大眾媒體以及另類的發表方式。探討利用電影與電視提高酷兒能見度的兩難,如何在提高主流的接受程度以及削弱地下社群的力量之間權衡。還有透過網際網路以及各種非主流媒體如何協助LGBT族群發展認同與社群。 近幾年來,《發現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台灣的同志或相關的性別運動日益興盛,大學開始開設同志研究、酷兒研究等主題通識課程,不僅大學,連數所知名高中業已籌設同志或LGBT社團,台灣同志大遊行也在二○○九年邁入第七屆。足見台灣社會對於LGBT的接受程度日漸增加,本書,則可以作為進一步深化LGBT文化的關鍵著作,本書從爬梳歷史出發,進而引用媒介、藝術與文學等跨學科概念,來以求確實掌握當代LGBT的樣貌。它詳細說明了歐美同志相關文化的過往今昔,對於理解國外LGBT論述、實踐等面向的轉折,有相當大的助益,並且足為台灣相關研究與學者的借鏡。 此外,其中最具特色之處,就是在每個章節中,都會附上與該主題相關的精選文獻,讓理解脈絡流變後,還有機會直接閱讀具深刻影響力的原典。好比在「第二章、建構當代同性戀」時,就附有重量級歷史學者代米留(John D’Emilio)闡述資本主義與同志文化的獨特論述。三位作者意圖以原典與二手闡釋並置的方式來保留經典的原義與易讀性,可見他們如何得匠心獨具,也因此,誠摯地認為此書有必要譯為中文,以饗讀者。 -
非常故事
也许我们从未注意地这样一群人,也许我们从未被这样一些故事感动过,但是这些有意无意的忽视并不代表他们的不存在。事实上,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中不乏达官显贵、艺坛红星,当然更多的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百姓。社会看到的是他们的表面,只有夜色缥缈的孤独里,他们还原自己。在他们的隐秘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只截取生活的一些细节,只关注生活的某个截面,也许通过这些被大众忽略的东西能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去看他们,进而认识他们。 -
同性恋在中国
《同性恋在中国》无疑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本书介绍改革开放十多年,无论是医学界还是社会、心理学界,对同性恋问题都曾给予相当的关注。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学术讨论乃至咨询医疗实践上都有过不少的文章,应当说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有一定进展和收获的,但像方刚先生这样亲临一线做实地调查,并撰写出如此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者尚少。 -
同性爱
国内第一部全面讨论同性恋问题的学术著作,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阐释了人类史的发展是朝着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拥有平等权力的方向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