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群、组织与大众民主
《社群、组织与大众民主:印度喀拉拉邦社会政治的民族志》讲述了:“到民间去”,曾经是一个世纪前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发生期所酝酿出来的口号。先有具备学术规范的社会调查,才有社会科学的出现。在少数人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一句凝结着共同体集体意识的“到民间去”成为1919年之后的知识界的运动,在中国促成书斋学问之外的社会调查之风蓬勃兴起。社会科学诸学科此前在中国主要是课堂传授的西方书本知识,“到民间去”的调查之风呼唤着以中国社会为对象的知识生产,这种知识生产逐渐造就了中国社会科学诸学科。 -
与世界同步
《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简介:印度在崛起!印度在快速的崛起!这是一个丝毫不用置疑的命题。作为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全球性大国,印度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它出现了哪些失误?对印度来说,未来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在《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中,尼勒卡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引发了巨大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动。印度已经开始担负起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了。然而,它的前途却绝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作者还追溯了形成这个国家历史和现实的种种主流观念,深入探讨了印度的发展前景,以及印度作为崛起的经济大国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对于印度所面对的各种挑战——既有来自国内的挑战,也有融入全球经济后遇到的挑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指出了印度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印度人总是在说,“同邻国中国相比,我们太慢——改革的慢,适应的慢,变化的也慢。”中国人也常常说,“印度发展得太快了,它有一天是不是能超过中国?” 在尼勒卡尼的眼里,中国的发展路径就是印度的最佳参照物——中国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印度需要借鉴,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麻烦印度需要规避,中国曾经走错的路,印度也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 《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全面对比了中印两国在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国外投资等领域的发展异同及两国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对印度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感兴趣的读者,《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能够给你提供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图景。 -
论经济不平等
本书是阿玛蒂亚·森的两本论述不平等问题的专著《论经济不平等》和《不平等之再考察》的合集。《论经济不平等》主要考察了对经济不平等的各种测量方法,讨论了与之相关的分配原则问题,并对有关经济不平等、贫穷问题、福利经济等问题做了详尽的论述。《不平等之再考察》是对不平等进行的重新审视,致力于对平等的本质和如何达到平等要求的探讨。 -
全球“猎身”
为什么印度的整体社会发展缓慢,而软件出口却独领风骚?为什么美国的IT公司不断裁人,同时又引进外国雇员?作者基于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长达两年的人类学实地调查写作此书,指出其中关键在于IT产业中的“猎身”体系。它是指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全球化劳动力配置和管理体系。 -
印度——走遍全球
《印度》是《走遍全球》系列丛书之一。《印度》四色彩印,装帧精美,资料详实,内容实用,既是一本立刻就能用到的实践中的旅游指南,也具有可以使人们了解印度的入门书的特性。对于初次旅行的您来说,也许是本简单明了的指南吧。 -
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
《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选译了六派哲学的主要经典。其中最早的根本经典均据梵文原典译出,除了《弥曼差经》是节译外,其余都是全译本,意在使读者能完整、准确地了解各派的基本体系和思想。六派的其他典籍则多据英译本节译。各派的早期经典年代久远,文字简略,许多经句如不根据经典上下文或有关古注是很难理解的,有些经句中省略了许多字词,如不根据经典的上下文或古注以适当的方式补充一些具有经典暗含观念的字句,也难于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译者在这方面作了较多的努力,在文中圆括号内加了一些沟通文意的字句,力图使译文既不远离作者原义,又能为当代读者所理解。除了在译文中作了这类处理之外,书中还加了大量注释。注释分两种:一种是该经典在印度古代就有的注释,即所谓古注,这种注释加在了本文相应经句之下,用方括号标出。另一种注释是译者所加,采用脚注方式。经典的古注多数根据英译本译出,少数从梵文译出,多为节译。具体情况每篇译文中的有关脚注均有专门说明。此外,在附录中,《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还收录了古译《胜宗十句义论》和《金七十论》,并加了标点。古印度六派哲学(即胜论派、正理派、数论派、瑜伽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被称为印度的“正统派哲学”。这些派别在印度哲学史上所占有的地位极为重要,可以说构成了印度古代哲学的核心部分。它们不仅在古代,而且在近代对印度的思想、政治及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巨大和深刻的影响。 我国翻译印度的宗教哲学古籍已有约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但其中主要翻译的是佛教典籍,而对作为印度“正统”的六派哲学的经典,古代翻译甚少(仅《金七十论》和《胜宗十句义论》)。到了近现代,直接从梵文翻译成汉文的此类经典也不多。这一方面固然与梵文难学,我国从事此种翻译的人员稀少有关,但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六派哲学的典籍本身深奥难懂,即便是有一定梵文基础的人,若无印度哲学的专业知识,翻译时仍然会无从下手。要把这些典籍译成国人能看懂而又不失原义的汉文确属不易。 从事这项工作很可能是费时、费力但又未必能做好。尽管如此,这项工作仍然是非做不可的。因为它是我们深入研究印度哲学的一项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