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
近年来,教育公平作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舆论对中小学择校、教育乱收费、“教育产业化”、高校招生中的不公等问题的声讨不绝于耳。本书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涉及中小学“择校热”、重点学校制度、示范性高中、“转制”学校、“校中校”、 “名校办民校”、教育投入、教育乱收费、教育发展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性别之间的教育差异、高校招生中的不公现象、高校扩招、高校贫困生现象、“独立学院”现象、“教育产业化”等若干热点问题,以及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公平的评价等。 书中所揭示的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严重不公等问题。并非泛泛议论,而是建立在长达一年半的实证调查基础上。本书不但深刻剖析了中国教育不公的诸多症结,而且对症一一开出了医治良方,对教育投入、教育规划、教育政策等诸多方面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
艰难的日出
当我们在为建设先进文化努力的时候,文化创新自然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课题。文化原创力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所在,如何发掘、发扬和保护文化原创力,如何赞成一种能使文化原创力蓬勃发展的文化生态,必须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了。把这套丛书命名为原创丛书,只是表明我们的一种态度,一种呼吁,一种要求和一种愿望。 20世纪中国现代教育风云激荡的历史,形成了一些可以辨识的价值和特点。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态度、对外来教育文化的态度,以及对自身教育改革的态度,或许可以成为理解这一历史的简明线索。由于现代教育——当时称为新学或新教育——本身是反叛陈旧传统的产物;因而,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批判改造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 -
城市季风(满江红书系)
-
城市季风(修订本)
在初版《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修订本)的结尾,我曾写道:在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中,“京派和海派,依然是一个富有价值和魅力的义化主题吗?”今天看来,这的确已成挽歌。上海不是那个上海,北京也不是那个北京。这同样不再重要。生活仍在沸腾,新的一代正在新的城市创造属于他们的文化,在《站台》,在798厂,在超级女生,发出他们粗粝的肯春冥想和尖锐的“海豚音”。 -
杨东平教育随笔
本书是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感慨。文章分为三大部分:教育时空、大学之道、感悟与随想;并对于中国现在教育状况提出了疑问和个人见解。 事实上,我们是在接连不断的“教育革命”中长大的。从1905年废除科举、建立新学开始,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将近百年,大致是前50年学习借鉴美日,此后模仿移植苏联的历史。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基本的教育问题并未得到很好地解决,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众矢之的”;“教育危机”的警报此起彼伏,从未停息,一些教育弊端令人始料不及,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 面对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中国教育需要正视现实,需要居危思危,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民族的教育精神需要一次新的振奋——就像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那样,中国需要一场学习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中国的教育生产力需要一个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