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外状态
本书是阿甘本“神圣之人”系列的第三本作品,是对西方生命政治的历史—哲学考察计划的进一步展开。阿甘本继续延伸自己的语言—法律思维, 试图将“主权”的概念重新定位为“例外状态”的产物,一方面从回顾西方现代的例外状态史出发,上溯罗马法以考察其典范渊源,一方面则在施米特与本雅明的思想论战中思索翻转“例外状态”的出路,思索超越“权限”与“权威”之对立,打开一个新的政治行动空间的可能性。此次纳入“精神译丛”的简体字版由译者对原台湾麦田版的译文进行了全面修订。 诚然,例外状态今天已经达到其全球部署的顶点。法的规范面因此可以被一种治理暴力在不受制裁的情况下抹除与违背;而当它对外忽视国际法、对内宣告恒常性之例外状态的同时,却仍然宣称是在适用着法。 生存于例外状态之中,意味着同时经验这些可能性,但总是借由将两股力量(制法之力与废法 之力)分离,而不断尝试中断那正将西方导向全球内战的机器之运作。 ——阿甘本 《例外状态》一书适时且令人折服地探索了国家权力撤回对于法律保障与法律权利之确保的能力,同时既将其属民弃置于法律暴力的即兴之下,又强化了国家的权力。我们不应将例外状态仅仅理解为偶发和限定的,事实上,引发例外状态已经成为建构现代国家权力的基础。阿甘本灵敏地思量这个权力的历史与哲学意涵,提供了关于“生命”和其与规范性之间的紧张关系的卓越思考。这是一本博学而挑战主流观点的书,呼吁我们“让机器停摆”,并且打破法对于生命所施加的暴力束缚。 ——朱迪斯·巴特勒 -
剩余的时间
首部国内正式出版的阿甘本著作 当代最具挑战性的思想家 对最有影响力的圣经书卷的独特解读 搞清楚一个词在历史上每个时期的语义并不简单,特别是像保罗书信这类文本中的词语,它们本身的语义史与整个西方文化的历史完全交融在了一起,与西方文化决定性的中断和延续交融在了一起。 ——阿甘本 《罗马书》对教会影响至钜:奥古斯丁、加尔文、马丁•路德等人都深受它的启示。“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阿甘本——当今欧美学术界的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在对《罗马书》首句的逐字解读中,试图谨慎地辨明那些经由历代神学探讨、翻译、注释后被强加到原初文本中的东西,将文本重置于早期的犹太弥赛亚主义背景(即“犹太—基督教”背景)下,指出它们是“西方传统中具有奠基性质的弥赛亚主义文本”。 这一对弥赛亚主义的哲学性探究还联系到了另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通过仔细解读、对比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与保罗书信,阿甘本洞悉到两者间有许多未曾发现的惊人相似之处。 -
幼年与历史
《幼年与历史:经验的毁灭》内容简介:如今要探讨经验的问题首先必须承认我们再也无法得到它。任何想在今天恢复传统经验的人都将面临自相矛盾的境地。幼年恰恰是颠倒的引擎,将纯粹的前巴别塔时代的语言转化为人类话语,把自然转化为历史。 -
潜能
本书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代表作之一,以语言、历史和潜能为专题,收录了作者三十年来的重要论文共22篇,集中体现了阿甘本的哲学论题、基本概念、关注领域和著述风格,涵括了阿甘本最关键也是最著名的思想成果,例如他对亚里士多德“潜能”概念的当代诠释。这些论文涉及哲学、语言学、古典学、文学、宗教、艺术史及历史等多个领域,虽各自独立,相互间又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 -
无目的的手段
《无目的的手段:政治学笔记》是继《牲人》、《未来的共同体》、《没有内容的人》及《剩余的时间》之后阿甘本的又一力作,收录了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见于各处的文章。除了表达对舞蹈的蔑视之外,书中还出人意料地显示了对权利的虔诚渴望——《人权之外》:如果没有法与执法的结合体(即某种类似于国家的东西),权利是多么富有意义啊!除此之外,对“贝克特的梦与夜”的指涉也让让我们疑雾重重。 《没有目的的手段》紧靠吉奥乔·阿甘本那独一无二的躁动思想列车的一贯核心:在大屠杀之后,集中营将例外状态列入了国家主权的基本模式,考虑其遗留的影响,我们该怎样思考今日的政治? 在讨论居伊·德波《景观社会评注》的《旁注》中,阿甘本那支柱性的矛盾化政治学依旧锐利逼人。这一点既反映在《面孔》中的对话(其中那位不明身份的谈话者据说是伊曼纽尔·列维纳斯)里,也见于作者对当代政治学——尤其是对意大利政治——所做的深刻个人思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