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伦魔法师
“两位魔法师,现身英格兰。
前者畏惧我出现,后者久把我期盼。”
……
公元一八〇六年,英格兰在抗击拿破仑的持久战中八面受敌,实践派魔法师早在几百年前就已销声匿迹。然而,研究过往光辉历史的学者们发现,尚有一位实践派魔法师——诺瑞尔先生在世。此人深居简出,然略显身手,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惊叹。移居伦敦后,他唤美妇人起死回生,召幻影舰队威慑法寇。他一贯瞻前顾后、小题大做,怎奈后生可畏——乔纳森·斯特兰奇初出茅庐,已崭露头角。该生风华正茂、一表人才、意气风发,方方面面与诺瑞尔截然相反。自此,两位伟大的魔法师之间斗争不断、险象环生,比起英法两国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二人各怀执念,暗中更染指黑魔法,哪知一切实为作茧自缚,前途凶险难料。
——————————
✪ 当代奇幻经典,被《美国众神》作者尼尔·盖曼赞为“七十年来英国奇幻小说中醉好的一部”,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比肩托尔金的杰作”,被《魔法师》作者莱夫·格罗斯曼誉为“二十一世纪头一部奇幻大作”
✪ 被改编为同名英剧,2015年震撼上映,众星云集,掀起收视热潮
✪ 收录尼尔·盖曼为本书所作序言,搭配波西娅·罗森堡精美插画,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本书的附加值
✪ 获奖无数,几乎将欧美幻想文学大奖尽收囊中:雨果奖、轨迹奖、世界奇幻奖、创神奇幻奖……并入围星云奖、英国奇幻奖、英国科幻协会奖等
✪ 以架空历史独辟蹊径,游走于历史小说和幻想小说之间,并得到纯文学界的肯定和褒奖,入围布克奖、惠特布莱德奖、《卫报》图书奖等,最终斩获英国国家图书奖
✪ 横扫欧美各大畅销书榜及好书榜,被《时代周刊》、美国书商协会双双评为年度醉佳小说,悉数攻占《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权威媒体年度好书榜
✪ 中文版出版六年,初心不改,重版归来:近80万字译文,精心打磨,全面修订;三卷合一,内外双封,黑底烫红,精装典藏
✪ 同步出版:《皮拉内西》《英伦魔法拾遗》
——————————
2005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005年世界奇幻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005年轨迹奖最佳处女作小说奖
2005年创神奇幻奖最佳成人小说奖
2005年英国国家图书奖年度新秀奖
2004年美国《沙龙》图书奖
提名2005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提名2005年英国奇幻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入围2005年英国国家图书奖最佳文学小说奖短名单
入围2004年布克奖长名单
入围2004年惠特布莱德文学奖最佳处女作小说奖短名单
入围2004年《卫报》最佳处女作图书奖短名单
提名2004年英国科幻协会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时代周刊》2004年度最佳小说
美国书商协会2005年度最佳小说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4年度最佳小说
《纽约时报》2004年度好书
《华盛顿邮报》2004年度好书
《旧金山纪事报》2004年度好书
《芝加哥论坛报》2004年度好书
《罗利新闻观察报》2004年度好书
《哈特福德报》2004年度好书
《人物》杂志2004年度十大好书
《沙龙》杂志2004年度十大好书
《沃斯堡明星电讯报》2004年度十大好书
《亚特兰大宪法报》2004年度十二大小说
《西雅图时报》2004年度二十五大好书
《堪萨斯城星报》2004年度好书百佳
《落基山新闻报》2004年度书评家最佳选书
《村声报》“顶层书架”选书
南希·珀尔所选2004年度十二大好书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幻想小说百佳
——————————
毫无疑问,这是七十年来英国奇幻小说中最好的一部。它诙谐幽默,够动人也够吓人,读来如入彼界奇境,既魔幻也现实,恍若于光影之间穿行——这是一部娱目悦心之作。
——尼尔·盖曼
我知道克拉克女士写《英伦魔法师》这本书花了十年工夫,可读的时候就感觉整本书是一个礼拜内一气呵成的,她信手拈来、挥洒自如,随便一写就写了个精彩纷呈。我认为这本书可谓二十一世纪头一部奇幻大作。我期待她下一部作品,就算再等她写个十年——甚至五十年,都值得。
——莱夫·格罗斯曼
扣人心弦……令人无法抗拒……我一气呵成,非读到头停不下来……作品所达到的高度令人叹服。我想不起有什么作品与其哪怕只有一点点相似。
——查尔斯·帕利泽
美妙绝伦……奇幻作品中诡秘幽暗的神话传说与简·奥斯汀式脍炙人口的人间喜剧相结合,造就了一部堪比托尔金的类型小说杰作。
——《时代周刊》
克拉克女士想象力惊人,节奏把握得极有技巧;她懂得如何用不露声色的幽默来营造威严庄重的气氛。
——《纽约时报》
很多书读读即可,有些则待研究,而为数不多的几本是为了让人连续数个礼拜沉溺其中的。《英伦魔法师》属于这最后一类。
——《华盛顿邮报》
一本八百多页的小说还嫌太短?靠的无论是什么魔法,文坛新秀苏珊娜·克拉克已经“入了魔”。
——《今日美国》
这部八百多页的奇幻作品——试想哈利·波特的世界常见托尔金与阿拉斯代尔·格雷的身影——对英格兰的历史进行了另一番绝妙的解说,在那片土地上,魔法、仙子、精灵与巫蛊曾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克拉克女士十余年写出这样一部幻想造就的奇作,读毕仍感觉意犹未尽。
——《纽约邮报》
不同凡响……无论把它当成奇幻作品还是严肃文学来阅读,都会被它迷住。
——《出版人周刊》
这部作品特别有吸引力、创意高妙,时代细节丝丝入扣。小说的精彩之处在于克拉克女士是如何将笔下世界里的另一番天地布设得那样完备而可信。
——《书单杂志》
问世便成经典,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奇幻小说之一。
——《柯克斯书评》
今年文坛最闪亮的一颗新星。
——《沙龙》杂志
这位作者没有忘记:真正的童话故事总是带刺,故事里的生灵也从来不是乖乖养在育儿室里的。魔法是如何悦人亦可毁人的——她这部奇异的作品可谓这方面的活教材。
——《村声报》
结合了简·奥斯汀的才思与柯南·道尔作品里不见天光的恐怖。
——《西雅图时报》
绝对令人着迷……克拉克女士笔下历史小说与奇幻题材的结合令人耳目一新,这种结合出人意料,一定会吸引那些只图穿越的读者——穿越到一名技艺高超的小说家精心构建的世界里去。
——《丹佛邮报》
对白妙趣横生、论述机智巧妙、注脚引人入胜……这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传奇故事,生动有力的枝节细部俯拾皆是;史实与幻想相辅相成,虚构的天地虽为深远的想象所造,读来却同周遭世界一般真实。
——《旧金山纪事报》
不同凡响……如果《哈利·波特》令你打算重返童年,《英伦魔法师》这样的小说会提醒你:成年人的世界方才有意思得多。
——《亚特兰大宪法报》
一部引人入胜、独具一格的作品。
——《巴尔的摩太阳报》
精彩夺目、妙笔生花、趣味横生……传统的幻想型叙事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这故事有活力、吸引人、独具匠心,等于是把幸运的读者掳了走,共赴一场难得的旅程。
——《爱尔兰时报》
一本十九世纪风格的小说,料足、暖心,定能帮读者熬过无数个风雨交加的黑夜……就像一口沸腾冒泡的大汤锅。
——《每日电讯报》
一部风雅且风趣的历史奇幻小说,其自身(极为可观的)优点足以作为评价它的唯一依据。
——《星期日电讯报》
这魔法故事不同凡响,一下子把我抓住了……它引人入胜……成果斐然。
——《星期日独立报》
真“神”了——这个词无论取其原义还是口语意义,用来形容这本书都恰当——一部极有创意、令人难以抗拒的作品。
——《星期日泰晤士报》
令人如痴如醉……故事讲得极有技巧,步调缓急有致……想象力高妙,雅趣横生,手法超群。
——《苏格兰人报》
美妙……一部精彩绝伦、极有魄力的作品。
——《洋葱报》
无拘无束的想象……这部作品读来轻松舒缓,却也引人入胜,领我们走入另一片天地。实乃逃避现实者的理想国。
——《每日邮报》
不瞒您说,聚会时我当话题讲的、捧着翻个没完的、用来磨脑筋的、常挂嘴边的、带上火车读的,都是同一本书——《英伦魔法师》……毫不夸张地讲,我拿起它就放不下。
——《尚流》杂志
宏大、灵慧、新颖……克拉克女士文风平实却又妙趣横生,语体狡黠,可读性极强。
——《娱乐周刊》
克拉克女士以讲鬼故事所用的想象力将民间传说与奇幻题材结合起来,她笔下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格兰兴轰热闹,充满不可控制的力量所带来的希望与危险……克拉克女士冷静持重的风格使具有奇幻色彩的内容显得理智而现实,而她在历史方面一丝不苟的调研令魔幻的情节更为传神、令人生畏。
——《人物》杂志
无可争议是本年度最精彩、最有创意的作品之一。
——《全国邮报》
妙极了……精彩的场景一幕接一幕。
——《环球邮报》
太有创意、太有魄力,简直令人呼吸困难……显示出惊人的想象力……毫无疑问,这是我一年来读过的作品里最棒的一本。强烈推荐。
——《映像》杂志
令人陶醉、肃然起敬……了不起的成就:这故事好似精巧复杂的多棱镜,妙趣横生;疑团谜案扣人心弦,事件发展有活力、有策略,一切源自幻想世界中最幽暗的角落释放出的能量。
——《赞巴拉》杂志
令人神往。
——《时尚芭莎》
满卷皆是魔法咒语、凄风苦雨、说话的雕像、闹鬼的舞池、一头蓟毛般白发的恶人……等着被它迷住吧!五星好评!
——《世界时装之苑》
-
被弃养的女孩
★“名奖作品•互文”系列,全新装帧,优质译文
★意大利文坛黑马,好评不断,圈粉无数,仅在10个月内就售出近20万册,翻译版权售出多国
★一举斩获意大利久负盛名的坎皮耶罗文学奖、那不勒斯文学奖,入围维亚雷焦文学奖
★一段真挚细腻的青春款曲,直击每个渴望爱与被爱的坚强灵魂。触动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仿佛在呼唤我们的名字。
★一个关于抛弃与默默寻求真相的故事。用犀利而充满温度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深度剖析亲情、母爱、成长与责任。
——————————————————————
获奖情况:
获第55届意大利坎皮耶罗文学奖
获2017年意大利那不勒斯文学奖
入围意大利维亚雷焦文学奖
——————————————————————
内容简介:
十三岁时,拥有一个温馨家庭的她突然被告知自己是个养女,必须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她不得不告别好朋友和“家人”,开始一段别样的生活。她要和妹妹挤在一张旧床上,和几个哥哥争抢食物,照顾年幼的弟弟,还要忍受父亲的沉默寡言以及母亲的火爆脾气。从未谋面的大哥向她投来炙热的目光。她努力找寻自己被弃养的缘由,却总是收到大人们含糊的回答。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在疑惑与悲伤中渐渐迈向成熟……
一位被弃养的少女,两个天壤之别的家庭,曾经的殷实少女能否淡然面对底层世界的苦涩?生活的激流中,她将如何安放自己懵懂、敏感却异常执着的心?被辜负的亲情能否获得它期盼已久的温情回馈?
-
待宰的羔羊
这是一本关于“欺骗”的短篇故事集,是英国传奇作家罗尔德·达尔为成人而写的童话。
在这里,你会读到:被警察吞下的凶器,开孤儿院的赌徒,偷伞换钱的酒鬼,专门帮人复仇的公司,不靠卖书挣钱的书店……
十个童话,一次揭露生活所有“欺骗”的真相:所谓完美的骗局,不过是等待被戳穿的假象!
其中《待宰的羔羊》一篇名列畅销书《岛上书店》老板A.J.费克里的私人书单之首,《南方男人》一篇被收录在《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后被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改编成电影《四个房间》中的一部分。
-------------------------
【编辑推荐】
★童话一生要读两次,一次是梦幻甜蜜,一次是人间清醒
★英国传奇作家:罗尔德·达尔,他是公认的童话大师,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作者,也是英国特工、007电影编剧、巧克力历史学家、医疗器械发明者、美术收藏家、古董家具专家、美酒专家……
★强大译者阵容:《哈利·波特》 译者马爱农、《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译者程应铸倾情献译!
★获奖作品系列:3次荣获爱伦·坡奖,世界奇幻文学大会终身成就奖得主
★作品已被译成58种语言风靡世界,终于等来中文版正式授权!
★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都是他的粉丝!希区柯克、斯皮尔伯格都争着拍他的小说!
★短小精悍、直击荒诞、反转刺激、猜不到结局的故事盛宴,给沉闷的成年人一记重拳!
·
【媒体推荐】
★他从坟墓里爬出来,击败了J.K.罗琳!——《卫报》
★罗尔德·达尔是位讲故事的王子。——《每日邮报》
★罗尔德·达尔令人沉醉、上瘾。——《爱尔兰时报》
★达尔拥有以往伟大作家的资质──善于营造情节、精于刻画人物,但达尔也拥有自己荒诞不经的一面,以及自己的一套挖苦讥讽的手段。——《洛杉矶时报》
★达尔的故事讲得太精彩了,结局简直令人无法预测。因此,你永远都无法得知,结果赢家是残暴的人,还是受到残暴对待的人。——《每日电讯报》
-
巴黎传
从罗马时代的“卢特提亚”到21世纪的“大巴黎”,作为首都城市,巴黎的历史与法国的历史息息相关。在漫长的中世纪里,巴黎见证了一个个王朝的兴亡盛衰;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中,巴黎始终在漩涡中心左右着法国前进的方向;在浪漫传奇的世纪之交,巴黎也作为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是一部巴黎通史,既包罗万象又妙趣横生。城市的建设,民众的斗争,文化的衍生……科林·琼斯以生动、诙谐的笔法,呈现了巴黎千余年的历史进程,勾勒出一幅幅迷人的城市生活图景。
媒体评价
科林·琼斯笔下的巴黎史真实可信、可读性强……本书的亮点在于作者渊博的学识和他对巴黎及其人民的了解。
--《英国历史评论》
琼斯以朴素、亲切但并不伤感的声音,将历史、文学性和经验融合在一起,对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做出了杰出的描述。
--《出版人周刊》
-
亚当·斯密与启蒙德性
亚当·斯密在今天常被视作经济学家,然而,在其同时代的伟大哲人眼里——如休谟、伯克、康德、黑格尔——斯密是一位有独创见地的深刻思想家。其著作涵盖道德哲学、政治经济学、修辞理论、美学与法理学。本书即为斯密专家、著名学者格瑞斯沃德对斯密道德哲学与政治思想的全面研究。
关于启蒙之性质与命运,当代哲学一直争论不休。格瑞斯沃德在此语境中展开了他的研究,将斯密的著作与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当下讨论关联起来,探讨了斯密对古代哲学的借用与批判,以及斯密对人类道德、政治视野的辩护。格瑞斯沃德在古今之争的视野中重新审视这个现代性的关键人物,而斯密与柏拉图等古代哲学家的联系,亦将得到重新评估。
-
吹口哨的女人
◆ “女人吹哨,母鸡打鸣,亵渎上帝,祸害男人。”——英国谚语(本书灵感来源)
◆ 20世纪经典文学,“拜厄特女性成长四部曲”收官之作,中文版初次面世。
◆ 诺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王安忆、麦家、格非等齐声推荐本书作者拜厄特!
◆ 世界文学泰斗拜厄特,被《泰晤士报》评为“1945 年以来英国50位伟大作家”之一,荣获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英国皇家文学协会会员等多项终身荣誉,狂揽18项世界文学大奖,包括布克奖。
◆ 女人也可以吹口哨,可以自由追逐任何不合时宜的梦想。
◆ 辩论式探讨自由女性的异己人生,全景式展现1960年代的思想大爆炸。
◆ 上外高翻学院教授黄协安潜心翻译,拜厄特国内研究教授姚成贺亲撰导读,轻松进入拜厄特宏大瑰丽的智性世界!
◆ 我想用女性神话来代替男性神话。男性神话是濒死和复活。女性是新生与复兴。
——本书作者拜厄特
◆ 这个时代的女性虽然得到了比前辈更多的自由,却没有因此而获得一种身心的解放感和幸福感……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粉饰自我,在社会舞台上演绎异己的人生,忍受双重生活的压力,这些都成为 “自由女性”的隐衷。
——学者陈姝波(论《吹口哨的女人》对“自由女性”的重构)
女人吹哨,母鸡打鸣,亵渎上帝,祸害男人。——英国谚语
传说中,有一群从未离开过山谷的女人,她们渴望见识真正的速度、风雪和黑暗的危险,却因此被诅咒,永远地变成了半人半鸟的怪物。
现实中,走出婚姻的弗雷德丽卡,在节目主持这份新工作中,看到更广阔的智性世界,却犹豫要不要为了情人,放弃工作,重回小镇。
在激荡的1960年代,女人们开始思考,在事业、家庭的多重压力下,女性如何得到完全的自由与独立。
在神话和寓言之上,作者拜厄特建造了一座知识的圣殿:文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学……这个智性闪耀的世界,照出现实中那些被放弃的梦想、被诱惑的妥协、被打压的自我,写尽自由女性的隐衷和独立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