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pire of Great Brightness
-
Superfluous Things
-
藩屏
世袭贵族在明代历史研究中基本上被忽略了,或仅仅是其他一些更令人关注的研究对象故事里的脚注。《藩屏》一改旧例,将明朝的贵族(包括被历史遗忘的宗室女性艺术家)作为主角,以王国的艺术生产为中心,讲述王国的历史与地理。这本独具一格的专著,有可能会修正人们对明代艺术的理解。 -
中国艺术
“牛津艺术史”中文版最新品种,中国美术史国际权威学者柯律格经典著作,以最前沿的学术观念盘整中国艺术史脉络。 牛津艺术史——西方当代最权威的艺术史丛书,由英语世界顶尖学者撰著,采用开放式的出版理念,已出版三十余种。每种配有百幅以上的全彩精美图版,用前言观点与新颖材料阐述艺术史核心问题,被誉为“通向21世纪艺术史的大门”。 中文首次引进,特邀美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易英教授主持编选翻译工作。精选了国内艺术史研究界当下最需要的十种专著,侧重于构建出西方艺术史的核心脉络,并兼顾富于当代性的新选题。 国内外一流美术院校学者郑重推荐: 《中国艺术》是一次对中国艺术的全新审视……生动而晓畅。——杰西卡•罗森(牛津大学副校长、墨顿学院院长) 全书论述清晰,不时冒出激动人心的见解,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界的大量研究成果巧妙嵌合,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茱莉亚•穆雷(威斯康辛大学教授) 这本书是对传统艺术史的巨大挑战,文辞优美,充满智慧。——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 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门类众多,但如此丰厚的传统以往并未获得西方学者足够的理解,比如他们多聚焦于欧洲文化所看重的绘画和雕塑,而忽视了像书法这类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一情形近来才有所改观,柯律格的《中国艺术》正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 作者指出,任何关于“中国艺术”的定义都存在诸多的异常现象和内在矛盾。因此,他反对从既定的概念出发,他要追问的是:古代中国的“艺术”究为何物?它们是在何时,又是怎样成为“艺术”的?《中国艺术》关注的作品有的在创作的当时就已被视为艺术品,而另一些作品的艺术身份则是后来的时代所强加的。有别于一般艺术通史以时间为序的写法,柯律格将中国艺术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划分为陵墓艺术、宫廷艺术、寺观艺术、精英分子的艺术,以及在市场中买卖的艺术等不同形式,加以多种语境的考察。这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的著作,从独特的视角,重新盘整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并生发出诸多新的学术课题。 -
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
明代中国发展迅速,在经济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得益于这种传统的早期消费社会的模式,奢侈品消费者的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艺术领域的迅速发展。 图像是该时期主要的奢侈消费品之一,图像不仅以独立的图像环路的形式存在,还出现在墙壁、书籍、印刷品、地图、陶瓷制品、漆盒、纺织品,甚至是华丽的衣裙上,这些艺术品最初只包含一些规则的图形或动植物,后来扩展到描绘自然景观、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者重要事件,以及与文学作品插图所构建出的世界密切相关的场景。 —————————————————————————— 本书写作之时,英语国家的艺术史学界正热衷于“视觉文化”的讨论。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围绕以下问题,即有哪些物品或是哪一类图像,此前不被重视,而今却应纳入新近得到扩展的艺术史研究中去。因此,本书以“图绘”这一范畴来连接绘画作品和印刷作品以及诸如陶瓷或漆器这类物品上的图像,这可视为是对那场论争的一个贡献。 ——柯律格 -
山水之境
这本有关中国山水园林文化的论文集,有选择性地收入柯律格、包华石、汪悦进等海内外学者的相关论文12篇,试图从艺术、文学、建筑、考古不同方面,展示中国园林文化的历史面貌。 作者们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观进行剖析,重点在于揭示和澄清中国文化本身对“万物”的理解——也就是在现代启蒙思想框架影响下开始接受西化的“自然”概念之前,中国人对景观环境的看法。这种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断发展和变更,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古以来,山水就是中国文化之镜。从后汉到前清,可分为三个大的变化阶段:山水文化在魏晋南北朝的全面生成;在唐宋之纪山水逐渐偏向于文人个性的表达;元明清期间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这种时间上的历程正是本书甄选和组织文章的内在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