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性逸事
-
香火
这是一个禅的故事,可以媲美中国文化史上任何一件“禅宗公案”。 饥荒年代,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村庄少年在咽下一只棺材里跳出来的青蛙后,读出白纸上的“观音签”。少年被母亲厌憎,又被与自己长得完全不一样的爹爱怜。爹想把他送到庙里讨口饭吃,在替少年讨药的路上不幸溺亡。少年当了香火,忘掉了原本的名字,有了三个师傅,一个能在缸里坐化的大师傅,一个可能是通缉犯的二师傅,一个满世界寻找生母的小师傅。荒唐岁月,寺庙亦非净土。人们要“破四旧”,来砸菩萨像。这个不信菩萨的少年在一个人的呓语中看见了爹的魂灵,并在几位善良村人的帮助下,与一个时代的凶蛮对抗,保下太平寺与镇寺之宝《十三经》……然后娶了媳妇,生了孩子。 文革结束,他卖掉祖传之物翻修太平寺。这才知道,小师傅是母亲的亲生儿子。他只是一个被抱错了的孩子,是那个烈士陵园主任满世界寻找的孩子。岁月若琉璃,洁净无瑕。开发商来了。他与爹并肩坐在天上。 “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 终其一生,他只选择做了一个伺候和尚的香火。 -
陈奂生上城出国记
本书概括了陈奂生从“上城”到“出国”的人生变迁,塑造了一个寓意深刻的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
残雪中篇小说选
残雪,女,本名邓小华,1953年5月30日生于湖南长沙。父母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党员,解放后在报社工作,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社长,1957年父母双双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残雪从小由外祖母抚养,这位老人心地善良,但有些神经质,有一些怪异的生活习惯(如生编故事、半夜赶鬼、以唾沫代药替孩子们搽伤痛等),对残雪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残雪从小敏感、瘦弱、神经气质,短跑成绩和倔强执拗在学校都很有名。她小学毕业后恰逢文化大革命爆发,便失学在家。1970年进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1978年结婚,丈夫是回城知青,在乡下自学成木匠。1980年残雪退出街道工厂,与丈夫一起开起了裁缝店。残雪自小喜欢文学,追求精神自由。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超过六十万字。已发表的短篇小说有《污水上的肥皂泡》、《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旷野里》、《公牛》、《山上的小屋》、《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天堂里的对话》、《天窗》,中篇小说有《黄泥街》、《苍老的浮云》,长篇小说有《突围表演》等。残雪的作品有不少被海外文学界翻译和介绍。 -
公开的情书
-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
我们将50年来的当代文学分为五个阶段:1949—1962年为第一阶段;1962—1971年为第二阶段;1971—1978年为第三阶段;1978—1989年为第四阶段;90年代以后为第五阶段。这与习见的几种分期都有所不同。把1962年作为第一阶段的结束和第二阶段的开始,是因为这一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意味着此前的“调整时期”的结束,文艺上的极左思潮开始新一轮的泛滥,并一步步走向了“文革”。把1971年作为第二阶段的结束和第三阶段的开始,是因为这一年的“林彪事件”实际上将“文革”分为了两半。“林彪事件”后,不少人开始不同程度的觉醒,文艺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将1978年作为第三阶段的结束和第四阶段的开始,是因为这一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解放和文艺复苏上的意义,远远大于1976年“四人帮”的垮台。将1989年作为第四阶段的结束和第五阶段的开始,是因为进人90年代后,文艺面貌的确有了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