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奥斯丁
穿梭时空与大师共度文学生涯。《百家文学之旅》原版引自英国,由安东尼·伯吉斯等国际著名作家、学者撰稿,深受各国文学爱好者赞赏。京·沪·台著名外国文学专家专文推荐导读。 简·奥斯丁出生于十八世纪英格兰南部的中上层社会。在道德与宗教方面,她的态度倾向传统保守;在政治方面,她支持的是保皇党——她不断在她的小说中营造出这样的环境背景。事实上,她的成长环境为她的才华提供了十分良好的发展条件:对人物的精确观察,机智、强烈的直觉,对现实生活对话的高灵敏度,谨慎的判断力。我们从简·奥斯丁早期的讽刺小说《诺桑觉修道院》和《理智与情感》中就能明显看出她这些天分。在她文笔臻于成熟时的伟大作品,如《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中,她更是将这些天分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本传记收录了多幅插图,是热爱简·奥斯丁小说家暨评论家玛甘妮塔·拉斯奇,在长期研究这位英国女作家的作品、书信,以及十八世纪当时的历史背景后,所撰写出的精心杰作。 -
信
该选集收录简·奥斯丁现存书信约三分之一,作家当时的生活状况及人际交往从中可窥见一斑。本书信集的注释已减少至最低限度,主要限于身份不清或易混淆的人名。简·奥斯丁的书信没有分段。她尽可能写在一张信纸上,因为多用一张信纸将耗费她双倍邮资。 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简·奥斯丁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十八世纪的传统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正是这种现代性,加上她的机智和风趣,她的现实主义和同情心,她的优雅的散文和巧妙的故事结构,使她的小说能长期吸引读者。”并且说:“当时(指十九世纪初)流行夸张戏剧性的浪漫小说,已使人们所厌倦,奥斯丁的朴素的现实主义启清新之风,受到读者的欢迎……到二十世纪,人们才认识到她是英国摄政王时期(1810~1820)最敏锐的观察者,她严肃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性质和文化的质量,记录了旧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代评论家也赞佩奥斯丁小说的高超的组织结构,以及她能于平凡而狭窄有限的情节中揭示生活的悲喜剧的精湛技巧。” -
诺桑觉寺
凯瑟琳·莫兰在舞会上爱上了亨利·蒂尼。同时,她还碰到了另一位青年约翰·索普。索普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向亨利的父亲蒂尼将军谎报了莫兰家的财产,蒂尼将军信以为真,竭力怂恿儿子去追求凯瑟琳。后来,索普追求凯瑟琳的奢望破灭,便恼羞成怒,把以前吹捧莫兰家的话全盘推翻,说她家如何贫穷。蒂尼将军再次听信谗言,把凯瑟琳赶出了家门,并勒令儿子把她忘掉。但是两位青年恋人并没有屈服,他们经过一番周折,终于结为伉俪。 -
诺桑觉寺
《诺桑觉寺(经典插图本)》内容简介:痴迷于哥特式恐怖小说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有时把现实生活也当成传奇故事中的虚拟世界。她被带着去巴思社交场合见世面,结交了虚情假意的索普兄妹,并与正直英俊的富家子弟亨利一见钟情后,受亨利的父亲蒂尔尼上将盛情相邀前去他家做客。在诺桑觉寺这所幽深、古老的宅子里,凯瑟琳脑海里浮现出恐怖小说中的可怖情景,上演了一幕幕可笑的历险记。嫌贫爱富的蒂尔尼上将听信索普的谗言,出尔反尔,对凯瑟琳冷酷地下了逐客令。然而爱情的忠贞最终战胜小人的谎言:教堂的钟声响了,人人都喜笑颜开。 20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
曼斯菲尔德庄园
《曼斯菲尔德庄园》主要内容:善良懂事的芬妮由于家境穷困,从小被寄养在富裕的姨妈家。姨妈家的两个表姐虽然聪敏美丽,但都高傲任性,幸亏表兄埃德蒙的亲切关怀,才使她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得到安慰和快乐。成年后的芬妮也常随表姐表兄参加社交聚会,他们在牧师家里结识了风流倜傥的青年克劳福德和他的妹妹玛丽。埃德蒙对美丽机智的玛丽一见倾心,芬妮的两个表姐则拼命追求克劳福德,未料克劳福德在逢场作戏后发现自己真心喜欢的是芬妮,而芬妮深爱的却始终是温和真诚的埃德蒙……陷入感情纠葛的这几对青年男女最后的结局出入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
傲慢与偏见
一个富有的单身汉所缺少的一定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太太,这已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不管这个单身汉的感情或者看法如何地鲜为他的新邻居所知,这条真理在周围住户人们的脑子里却是根深蒂固的,乃至总有这个或者那个邻居把他看作了他们某一个女儿的理所应得的财产。“班纳特,我亲爱的”,他的太太有一天对他说,“你听说尼塞费尔德花园已终于被租出去的消息吗?”班纳特先生说他没有听到说。“可这却是真的,”她接着说,“因为郎格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