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
于光远
京西宾馆原定20天的会议何以延长到36天华国锋定框框,原定的三个议题何以被突破“只进不出”,人事调整,陈云进常委“宜粗不宜细”,指名道姓批评汪东兴华国锋作检讨,真理与“凡是”的正面交锋胡耀邦四次发言,极言“党内有党,法外有法”小平的手稿被“发现”,揭示转折时期的最大谜底二胡“胡耀邦、胡乔木”之争,农业文件的藏头藏尾 话,主张同西方打交道。二胡(胡耀邦与胡乔木)在农业问题上的争论。
第一节 分组讨论
第二节 关于着重点转移问题的讨论
附记:评胡乔木《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些提法问题》
第三节 第二次大会:
纪登奎对农业文件的说明
第四节 关于农业问题的议题
第五节 关于1979—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这个议题
第六节 关于国务院务虚会这个议题
第四章 对原定议题的重要突破
陈云提出“六点问题”,原定议题取得重大突破。叶剑英说有些人前怕狼后怕虎,就是不怕中国人民不答应贫穷落后的现状。北京市委为天安门事件平反,新华社长曾涛“胆大包天”,率先发快讯;华国锋在大会作表态发言使会议讨论更加深入。
第一节 陈云提出解决冤假错案问题
第二节 争取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
第三节 北京市委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真相
附;《胡绩伟对此文的一点补充》
第四节 一件会外发生反映到会内的事情
第五节 华国锋在11月25日大会上的表态
第六节 应该对天安门事件进一步作科学分析
附记:确认天安门广场事件是伟大的革命事件
第五章 正面较量,点名批评汪东兴
吴德作检讨发言,康生问题成为发言“热点”。江一真指名道姓,第一个批评汪东兴。《会议简报》对激烈的语言未加修饰照登不误,“两个凡是”再次受到指责。因为是党的高级会议,各方面的问题都揭露得很彻底,而不再是藏头露尾、模棱两可。
第一节 指名道姓批评汪东兴
第二节 汪东兴与“两个凡是”
第三节 吴德的检讨发言
第四节 康生问题
第六章 真理标准问题的交锋
端正思想路线的大辩论从一个哲学常识开始,小平说,“常识不应该成为问题”,《红旗》“不卷入本身可能是卷入”。真理标准讨论与“两个凡是”的短兵相接。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是这场讨论的积极参加者;三位秀才的三次联合发言。
第一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我与杨西光、王惠德的三次联合发言
第三节 一场端正思想路线的哲学辩论
第七章 胡耀邦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作为西北组的主要召集人,胡耀邦几次“请假”,那是他承担了会议的组织工作、中央常委和各组之间的联络工作。邓小平、叶剑英的闭幕讲话,他也参加了起草。那段时间,作者(于光远)与耀邦有四次长谈。耀邦在西北组的四次发言更是语出惊人,眼界不凡。
第一节 热烈的西北组
第二节 胡耀邦与中央工作会议
第三节 胡耀邦在西北组的四次发言
附记:我与胡耀邦的一段交往
第八章 人事与机构调整
人事和机构问题是会议的“敏感区”,本着“只进不出”的精神,与会者提议陈云进入中央政治局的发言最普遍。汪东兴兼职过多的问题也相继提出,西北组的“十二点建议”,其中有七八条是针对他的。胡耀邦顶着巨大压力,就中央专案组问题,极言“党内有党,法外有法”。
第一节 中央人事问题
第二节 中央专案组等几个机构的问题
第三节 西北组的《十二点建议》和其他组类似的建议
第九章 邓小平和“宣言书”的起草
小平无疑是会议的核心和灵魂,他在同外国记者的谈话中肯定毛泽东的功绩,遏制并纠正了错误的倾向,对“文革”等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小平还为此专门找许世友等九人谈“过关”问题、大局问题。《主题报告》手稿的发现。以及小平与作者就讲话起草的四次谈话均属首次发表。邓小平在党内的领袖地位实际确立于此时。
第一节 邓小平和外国人的两次谈话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闭幕讲话起草的几次谈话
第三节 关于邓小平在闭幕会上的讲话
附:韩钢《一份邓小平珍贵手稿的发现》
第十章 叶剑英再著功勋
第十一章 闭幕与散会
第十二章 命运之门向中国打开
第十三章 举行三中全会的那五天
再版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