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學會生活
2011年蔡穎卿(Bubu)最新著作 這本書是我送給自己五十歲的生日禮物 --蔡穎卿 林白夫人教會我辨識能與不能、勝利與失敗、喜樂與痛苦、勇敢與退怯; 我所不懂得的,似乎都可以因為一再閱讀與思考而乞答於她。 她把從大海得到的禮物分享給大家, 使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在自己生活中沉靜的能力與深呼吸的自由。 --蔡穎卿 一本即將敲響台灣女性心靈的沉思筆記 1955年,遠在西方的林白夫人寫下了世紀經典散文《來自大海的禮物》 影響世界無數女性,包括台灣作家蔡穎卿、簡媜、朱天文等 2011年秋冬,蔡穎卿(Bubu)寫下《我想學會生活》 她說,「這本書是我送給自己五十歲的生日禮物」 更是她從林白夫人的給予受用中,極想傳遞的生命之禮 兩位原本陌生的女性,透過閱讀與書寫 穿越時空,傳遞生命的責任、樂趣與力量 蔡穎卿素樸生活美學的原點,真摯面對生命的從容源頭 慶幸自己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林白夫人這樣一位女性之時,生命正當年輕, 雖然心中的行囊裡也有一些理想與堅定,但躊躇與徬徨又似乎比信心還要多更多。 我因為這本書而看見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女性是不怕生活中的種種平凡, 她們用平凡的生活把自己淬鍊得真正不凡。 我必須要說,林白夫人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時間點,是禮物中的禮物。 在我當時快三十歲的眼中, 作者五十歲的回顧與省思剛好把我從短視的生活顧盼中拉了出來, 我不再只關心同年齡的人是如何生活, 而更在乎自己五十歲的時候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少了許多習慣性的觀察與比較之後, 我因而生活得更專心也更自由; 相信,這就是林白夫人要捎給每一位女性的訊息。 --蔡穎卿 兩位溫柔睿智的女性,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蔡穎卿閱讀林白夫人的著作《來自大海的禮物》(Gift From The Sea), 從12個關鍵字: 珍惜、變動、恩典、付出、牢籠、平衡、創作、複雜、溝通、捨棄、錯覺、快樂, 呼應林白夫人的書籍內容,逐篇分享她在生活中經歷的小故事。 「遺憾與懊惱也等於是一種廢棄,如果能因自省而採取行動,生活就有改變, 這是我寫這本書最大的感觸:但願我能常常修正生活, 使它具備有愉快容納自己並和諧於環境的功能。」 透過本書,讀者可以看見她如何在紛亂生活中找到自己, 如何在人生轉捩點思考抉擇,如何真誠的思考生命真義, 專注而單純的活出和諧況味--那種「使日子充滿微風吹動的美感」…… -
廚房劇場
從空盤到滿盤,化觀念為實作; 用雙手重建飲食的價值,改變生活的質感。 如果教育不能使我們更有生活的能力、更懂得美、更理解愛,就只是落為討論。 梵谷曾說:「生活的習作在哪裡結束,創作從哪裡開始,這是無法說清楚的。」 因此,我不是只想寫一本實用的廚房工具書, 我還想藉著這本書從觀念的討論到練習的落實,來印證我對於教育的信念與實行。――蔡穎卿 怕麻煩而不下廚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這樣想的人大概就只能當「生活」這齣戲的觀眾,無緣享受「導」與「演」的樂趣。在本書中,蔡穎卿將以「廚房劇場」的概念,分享「做」與「用」的經驗,讓想做菜的你有路可循,讓廚事成為美好的生活體會。 在廚房劇場中,食材是演員,烹調的工序宛如流轉的劇情,再加上擺盤與餐桌營造的舞台效果,三方巧妙搭配之下,每個人都可以舞動出食物的百態之美。而掌握廚事的關鍵就在於:「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曉烹飪的規則原理,在實作中不斷地融會、觀察、記憶與比較,身為導演的你,就能創造屬於自己更深度而獨具創意的演出。 生活全是腳踏實地的事,談生活就不應該離開實作練習,在我們做得熟而生巧之時,創作與快樂自然會出現。開展自己的廚房劇場,除了享受「忙」的樂在其中,更特別的價值應該是「創作感」的滿足――當我們心裡充滿了不同的經驗和情感,創作的滿足便使得狹窄的生活有了延伸的各種可能,信心與能力也由此成長。 蔡穎卿希望年輕人學習烹飪,不是以追求時尚為目的,而是以自己對生活的掌握為出發。如果能從長計議地經營每一餐,學習做一個懂得珍惜「物」、「用」、「情」、「感」的生活者,當生活的基礎穩固後,時尚或品味的敏感必會呈現於出手或品食之間。 全書分為【概念篇】與【實作篇】兩大主題,各以明晰的圖文解說佐以感性的飲食體驗,幫助你循著完整的理解路徑,養成確實的廚事能力。 【概念篇】將解說烹飪的科學原理與基本工法,讓你了解飲食的份量如何計算,各種烹飪動詞如何運用,油、火、水等關鍵因素在烹飪過程中的作用影響以及調味的準則等必備知識,幫助你掌握料理的要領與精髓。 【實作篇】以八種日常食材為主角,引領你習得每種食材之經典菜色的作法與工序,了解從此延伸而出在食材搭配、動詞應用與擺盤設計上的種種變化,希望你從嫻熟基礎做起,練出一手好菜,用雙手創造多重感官的喜悅。 Bubu的廚房守則 ◎ 所有的訣竅與規則都有成因,要習慣去探討後面的道理或證實不這樣做的後果,才不會停留在狹隘的條件限制中。做菜跟任何功夫一樣,要熟練之後才有自然的舉止,你不是因為隨性而顯得瀟灑,而是因為胸有成竹而感到自在。 ◎ 記住你的成功,也記住你的失敗。你該從過程與結果中推敲出原因,這些經驗會在腦中累積成個人的資料,才能在不同的條件中複製成功,延伸穩固的烹飪基礎。 ◎ 能與不能,不是一個人的價值代表;想或不想,卻可以實際改變我們的生活質感。在食物過度豐富的今天,我們該學習的是:不要失去生活中的每一項平衡,也不要失落在物質富裕的表象中。 ◎ 不必苦追一把頂級的刀,懂得用、經常用才能使得巧。下刀處理食材時都該想一想,為什麼選擇這麼切而不那麼切,食材的尺寸會直接影響到加熱的時間,形狀則影響到整道菜的視覺效果。 ◎ 平衡在調味中的意思並不是用量均等,而是達到最高和諧、互相幫襯。鹹的另一頭不是甜,是「不鹹」,要先設法回到中點再繼續往下,緩衝或脫出鹹味都是辦法之一,在甜鹹中加碼拉扯就不是。 ◎ 在一開始做菜就想到擺盤的規劃,食材的切法即可提前得到良好的定位,形成擺盤中可用的條件。而一如看戲,局部特別好是一種遺憾而非優點,我總是「以整體最美為考量」,拿掉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