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女生
高歌
本书中这四五十篇文章,是作者从三年前,在学习与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写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感到又亲切又陌生。文章中间所提到的人和事有的已经离作者很遥远,而有的故事却还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回过头来看这本书里写到的人和事,要感谢多维新闻网的负责人何频先生,他对作者的写作投注无限的信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软硬兼施地鼓励其每星期一篇,以“专稿”的名义,在多维网站上重点推出。在作者父亲对其文章大泼冷水之际,何频先生总是坚定地支持予以发表。作者体会,这并不意味着他认为他的文笔有多么好,而是他期望更多地能够通过他的文章,使中文读者了解在美国长大的年轻人的动态和看法。作者的文章是否有代表性?其实未必。去年秋天,作者因为既要承担全盘管理公司的责任,又要力拼报考法学院,超负荷运转的日子里,作者不得已中断了专稿的写作。好在现在在美国用中文写作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担任某种“代表”的压力也就可以渐轻。
作者父亲对他的文章挑过很多刺。尽管作者曾经对他的推敲大表不满,但是后来有时也暗自承认他的指点对他还是非常有益的。试想,每个星期只有与父母通两三次电话的时候才能够敞开了说中文,而平时从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到深夜睡觉最后一个梦境,都得用英语(偶尔还得用德语),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来练习、改进中文,在写中文文章时,词不达意和提笔忘字就成了绝对难免的事——当然这不能用来作作者写作进步甚慢的借口。而对中文读者的需求和趣味的了解,作者的父母比作者有更大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