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
夏目漱石生于一八六七年,死于一九一六年,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小说《心》由"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及"先生和遗书"三个在形式上各自独立,在内容上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部分的"先生和遗书"是小说的核心部分,可以说前两个部分都是为第三个部分的展开而做的铺垫和伏笔。《心》讲述的是"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评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 ,在绝望中自杀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婚后的"先生"一直无法忘却K ,他的内心无比的寂寞,终于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
少女不十分
★物語系列、戲言系列作者西尾維新,回歸原點最新創作! ★象徵著西尾維新的「我」── 一名大學生,被一個名叫做「U」的小四女生綁架的故事。 【故事簡介】 很抱歉,這本書沒辦法寫出劇情概要。 因為,這並不是一本小說。如果您想在文字的起承轉合間發現什麼伏筆與驚喜、或大快人心的結局,我肯定無法滿足那樣的期望。 這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一件事,是過去的事,更是已經畫下句點的事。 是記憶早已曖昧不清的10年前曾發生過的事,並沒有連繫到什麼未來。這甚至不是一本用來娛樂消遣的書,但有一件事是我可以保證的。為了寫這本書,花了我整整10年── 關於「少女」與「我」 不十分的無關係。 -
同栖生活
★《恶人》《怒》《横道世之介》作者的天才之作;一部日本读者“爱疯了”的小说。 ★出人意料惊心动魄的结局,揭示出潜藏在日常中的人性崩坏。 ★第15届山本周五郎奖获奖作品;颠覆你对群租生活的所有认知与想象。 ★合租的年轻人创造了专用于这个屋子的“我”,组成了相安无事却暗流涌动的“家”。虽是住满了人的公寓,却像一个真空地带。 ★同名电影获第60界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协会奖,藤原龙也主演;同名舞台剧由山本裕典主演。 吉田修一获得第15届山本周五郎奖的小说,讲述了五个年轻人在东京一间公寓群租的故事。全书分作五章,分别以五人的视角讲述看似平淡的日常,描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以“表面之交”达成的和谐共处。到最后结局则是出人意料的惊心动魄,揭示出潜藏在日常中的人性崩坏。 杉本良介 21岁,H大学经济学系三年级学生 现在在下北泽的墨西哥餐馆打工挣钱 大垣内琴美 23岁,无业 正处于和当红小生丸山友彦的热恋中 相马未来 24岁,插画家兼杂货店店长 正处于为寻求人生意义而酗酒的状态 小窪萨特鲁 18岁,自称从事“夜间工作” 正零敲碎打地出卖着徒劳的青春 伊原直辉 28岁,独立电影发行公司职员 正专注于预测第5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赢家 -
京都三六五日。生活雜貨曆
去接觸、尋求古老的東西,也就是去知悉舊時代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多小的事情或發現,都顯得無比珍貴。 欣賞眼底夾道的櫻花樹,心情輕飄飄的,為櫻花心醉的每一天; 在螢火蟲飛舞的疏水道沿岸,那微弱的光,是迎接夏天的暗號; 秋天,群山宛如交疊的色紙紛紛染上秋色; 雪花從天而降,時而被大雪冰封的冬天,是放鬆肩膀力量的休憩所。 在京都這片土地扎根,心情隨著季節的更迭而雀躍。 參加在每個季節反覆登場的京都節慶,彷彿天經地義般, 那些風俗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頁,自然而然地扎根人心。 搭上電車,風景與時間的交錯中,那些器具和雜貨靜靜吐息。 那些大自然創造的美景、溫暖可親的人們就近在身邊,那一瞬間的感動 使我的心震顫不已。 作者在享受每一天的生活中,催生出本作。 本書共收錄了三百六十五篇京都札記,有下<鴨神社的姻緣籤>、<三嵨亭的紙燈籠>、<偶然發現的和紙鋪>、<梅宮大社的梅乾>、<變成一輪插花瓶的鹿>……等等,透過作者細膩的筆觸與觀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彷彿自己也在那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留下美好印記的錯覺。其實您也可以跟作者一樣,讓未來的每個尋常的日子都成為無可取代的一天。 【好評推薦】 ‧「一杯抹茶、一個午後,讓自己的思緒隨作者帶領、進入京都365日的世界中。」--抹茶糰子 ‧「好想也擁有365件屬於京都雜貨的小確幸!」--旅遊作家 / 肉拉 ‧「簡短的語句慢慢滲透到心裡,彷彿日子裡的小小悸動也在字裡行間展開。」--妮蒂亞 插畫‧手作生活Blog《妮蒂亞在夏天》 -
陰翳禮讚
本書開篇之作<陰翳禮讚>從電器用品進入日式建築所帶來的美學尷尬談起:前所未有的明亮,無所不在的電線,和木構建築格格不入的瓷磚……然後又說關於廁所,日本人無疑富於詩意的想像力,由於小屋「一定建在離主屋有一段距離之處,四周綠蔭森幽」,蹲在被紙窗濾過的幽光中,不但可以沐浴芬多精,還可以一邊辦事一邊聆聽風聲、雨聲、鳥叫蟲鳴(包括蚊子、蒼蠅嗎?),於是,住宅中最不潔的場所一變而成為最雅緻的地方。 「當人們將那冰涼滑溜的羊羮含在口中時,會感覺到室內的黑暗宛若化作一顆甜美的方塊融化於舌尖,即便原本不怎麼好吃的羊羮,味道也會因此增添幾分異樣的醇厚。……我曾受邀參加某茶會,會中上了道味噌湯,那赤褐色的濃稠湯汁平時飲用時雖從不引人留意,但在朦朦的燭火下,看到湯汁沉澱在黑色漆椀裡,實在讓人覺得那顏色既引人深思又秀色可餐。此外,以醬油之類為例,京阪地方在食用生魚片、醬菜、燙青菜時使用口味濃郁的『溜醬油』,那黏稠又帶光澤的油汁,多麼饒富陰翳,與幽暗多麼調和!另外,諸如白味噌、豆腐、魚糕、山藥泥、生魚片的白肉切片等,這些表皮是白色的食品,如置於明亮的處所,色澤也無法引人垂涎。 再怎麼說,即使拿白米飯為例,以黑黝黝的木製飯盒裝盛,再置於暗處,不僅視覺上美觀,亦能刺激食欲。那剛炊熟的純白米飯,若我們猛然揭開鍋蓋,在熱騰騰的水氣由下竄起之中,將之盛入黑色器皿。如此,那一顆一顆如珍珠般泛著光的米粒入眼時,只要是日本人,任誰也會感受到米飯的珍貴!如此想來,我們可以明白,我們的料理之所以往往以陰翳為基調,與幽暗有著切也切不斷的關係。」 ──谷崎潤一郎 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通篇要抒發的,不是「日本雖然沒有歐美現代化,可是日本的美(或日本人的美意識)卻勝過一切」或「外來的新生事物粗暴地破壞了古老的日本的美」之類的牢騷,而是,我認為,意在言外的、不帶排他性的樸素問句:「當我們義無反顧地追求進步時,能否冷靜自省,我們的一切營為,是否同時也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生活品質變得更好?」並宣示重新取回幾乎要讓渡給他者的、對於美的詮釋權。 ──吳繼文 -
唐草物语
本书于1981年获得第九届泉镜花文学奖。 本书是作者以历史上十二位著名人物的故事为蓝本,用自己独特的奇幻风格重加演绎,创作出来的十二篇随笔。这十二个故事,有的脱胎于历史人物的真实经历,有的出自关于历史真实人物的精彩传说,还有的是作者受一些轶闻趣事的启发而进行的原创。如:再现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如何为观测火山现象而献身的《死于火山》,以安倍晴明为主角、反映轮回与辩证法思想的《三个骷髅》,反映徐福与秦始皇关系的《海市蜃楼》等。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对人类文明和精神的暗黑面进行了探讨。本书风格诡谲,充满其妙的幻想,是涩泽风格的最高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