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袍与牢骚
民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本书聚焦普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人与事,被遮蔽与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本书分三编。上编“社会思想”介绍了林森、张澜、张君劢、胡适等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致力于推动现代中国的转型,其情切切,其心拳拳。中编“文化传奇”讲述了成舍我、夏衍、柳亚子、张伯驹等人的风骨铮铮,蕴藉风流。下编“时代变迁”讨论了物理学家饶毓泰、新闻人杨刚、地方绅士牛友兰等人的坎坷命运,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
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诗歌,生命中意外的美好】 【当代最具锋芒的诗人——伊沙 编选】 【打造新诗史,每行每句都是时代的变奏】 伊 沙 监制 北 岛/余光中/多 多/食 指/郑 敏 洛 夫/王小妮/蓝 蓝/杨 炼/巫 昂 臧 棣/沈浩波/雷平阳/洪 烛/王家新 等众多当代名家联袂呈现 《新世纪诗典》是诗人伊沙开设的微博诗歌荐评专栏,《新世纪诗典·第二季》包括了该栏目一年内推荐的三百多收现代汉语诗歌。 不以姿态、立场、资历、辈分取舍作品,只以作品质量为唯一评价标准,《新世纪诗典·第一季》的呈现,引得400万网络用户持续关注,《新世纪诗典·第二季》继续让人们对诗歌的热情攀升。它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首次集体呈现,它记录时代的声音,它展示国人沉郁的生存,它传递诗人激愤的情感。编选者伊沙的点评生动凝练,句句切肤,更熔铸着一份深沉的挚爱。 本书选入包括北岛、余光中、多多、食指、郑敏、洛夫、王小妮、蓝蓝、杨炼、巫昂、臧棣、沈浩波、雷平阳、洪烛、王家新在内的当代众多名家、实力派诗人代表作。 -
开放力
★2012年,可谓中国企业界的“开放年”。 ★柳传志:没有开放就没有中国企业的今天,不深化开放就没有中国企业的未来; ★任正非:“华为不开放就要死亡”; ★马化腾:“开放不是态度是能力”,并启动“腾讯开放战略”“迎接开放时代”。 “开放力”日益被提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有鉴于此,本书作者提炼出”开放力”这一核心概念,并以苹果、百度、网易、万科、万达、新东方等数十家中外企业为案例,分析他们经营中的得失,为当下企业经营,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王道。 ★可口可乐、凡客、海底捞,这三家企业背后共同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薛蛮子为何从一个低调的投资人,转身“公知”? ★富士康为何频频发生跳楼事件?它的管理模式问题何在? ★丁磊养猪,背后战略剑指何处? 一切答案,尽在《开放力》! ★建议阅读人群:企业高管、创业者、投资者 -
人与土地(增补本)
《人与土地》是“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最为著名的摄影系列,拍摄于1974—1986年,展现其时台湾乡村正在逐渐消逝的人情与风景,曾在国内外诸多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 那时候还没有任何旅游指南,阮义忠依靠一册台湾客运路线图,走遍岛上大大小小的角落,在都市的触须探达之前,记录下乡民最朴素的日常生活。这是人与自然还亲密依存的年代,人们在土地上成长、劳作,视勤俭与坚韧为生活的信仰,又在最终归宿于土地。 增补本收录了《人与土地》系列全部86幅照片,每幅配以简净文字,讲述照片背后动人的真实。在人与土地的联结已变得冰冷而遥远的今天,幸有阮义忠捕捉到的一个又一个瞬间,留给我们可供寄托的不变。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本书是台湾摄影人阮义忠2012年的微博结集,并附有大量精妙的摄影作品。 全书分三大章12小节,第一章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第二章主要涉及音乐、摄影、艺术及美食等作者的个人爱好,其中不乏作者对音乐、摄影、美食的独特认知,思维很开阔。第三章分两部分,前两节是作者随台湾慈济证严法师行脚行善的记录,着重精神体悟,后两节是作者来内地参与摄影活动时的见闻,着重观察记述。 ----------------------------------------------------------------------------------------------------------- 在浩如烟海的微博中,台湾摄影家阮义忠的微博是如此与众不同。 他每日只关注、记录日常生活中最为美好、生动的细节。 作为艺术家,他在摄影、设计、音乐、美食及家居布置中多有巧思,最难得的是,他字斟句酌,从不轻易让自己的文字卷入微博上喧嚣的表达及传播热潮中。 140字分寸之间,读来却使人如见深远广阔整个世界。 -
苦菜花,甘蔗芽
★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传奇老奶奶姜淑梅2014年最新作品 ★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2013年面世后,入选:【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 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等专题推荐 ★《新周刊》《读者》《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知音》等专题报道 ★梁文道、许戈辉、王小妮等名家鼎力推荐 【《苦菜花,甘蔗芽》是姜淑梅的第二部作品,是《乱时候,穷时候》的姊妹篇。本书分为《老家女人》《老家男人》《百时屯》《在东北》四部分,延续了第一部的写作风格,语言通俗凝练,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记录了作者亲身与闻的中国老百姓的故事。】 ★姜淑梅: 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出来以后,在北京开了个读者见面会。 有个女孩想问俺啥,她叫了声奶奶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说的啥俺没听清。 她这么难过,俺觉得对不起她,就说:“孩子,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本书来。” 俺这辈子跟弹花槌子似的,两头粗,中间细,经历的事太多了。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许戈辉: 姜奶奶的书中,让人惊讶的段落比比皆是。她的文字干净利落,不加评论,避免描述,对于往事,她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她身上的质朴与真实,让那些故事弥足珍贵。在她笔下,历史变得如此真切,几十年国家民族的风云变幻,化为了普通人身上的普通事。姜淑梅老人把传统朴实的价值观融入故事,讲给年轻人听,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最基本的文化传承方式。老人家一辈子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如今写书也没有技巧可以仰仗,但是她却把传统中国女性的美德融入到了写作当中,让那些故事显得温柔、善良。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 姜淑梅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之后,很多人奔走相告,觉得是本奇书,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奇人。姜淑梅女士带来的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不需要别人替她代言,而是自己用笔写出来。她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中央电视台“读书”主持人李潘: 我曾经很害怕变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是想起来都觉得很恐怖的事。可是在读完《乱时候,穷时候》,认识了作者姜淑梅老人之后,我对于老年的到来,开始有了一些勇气。 ★《南方周末》陈一鸣: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三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说:这个我也能写。《乱时候,穷时候》写她自己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姜淑梅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 ★《新周刊》杨杨: 人命关天,但在乱时候、穷时候,人命脆弱到仿佛一根指头就能捻碎。姜淑梅60岁那年开始学写字,75岁那年开始尝试着将这些故事写出来,76岁时,这些故事结集成书,读过的人说:每个字都“钉”在纸上。 ★王小妮: 在二〇一三年,我们正像遇到一个偶然现身的隐士一样,碰到了也许会被写它的人彻底深藏,永不为人所知的一本书。 姜淑梅的作品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现在让我们安静下来,翻开书页,听听姜淑梅老人的故事。 ★亚马逊编辑特别推荐: 姜淑梅的作品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像是在某个午后,盘腿在土炕上,坐在姜淑梅老奶奶的对面,泡上一壶土茶,听她娓娓道来满腹传奇。在某个瞬间,会恍惚回到那穷乱不堪的世道,体味人与贫穷、生存、动荡、命运抗衡的惊心动魄。 这本书以极为质朴的方式在讲故事,通篇都是简练的大白话,甚至连第一人称用的都是“俺”;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丰满复杂,人物事件真实有力,貌似简陋的讲述方法,反而能激发出故事的质感,还原出时代环境的样貌,让人能闻到泥土的味道,听到背景音的噪杂。 那些大时代下偏居一隅的小人物,或可爱,或可怜,或可笑,或可恨,都是那么真实。作者虽然在裹脚的年代中长大,但是对那些笔下之人身边之事,并不作一丝评判和嬉笑怒骂,简单的勾勒让所有悲喜触手可及。但是读过的人,却能感受到一种力透纸背的触动和震撼,开始体会出:美与丑,爱和妒,温暖和冷酷都根植在人性之中,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年代,都将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