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
人文主义左派的精神领航星:良心的守护者
同代人中最具全球意义的声音
本书是关于约翰·伯格生平及著述的首部精神传记
~~~~~~~~~~~~~~~~~~~~~~~~~~~~~~~~~~~~~~~~~~~~~~~~~~~~~~~~~~~~~~
经验的纹理、政治的重压、艺术的力量、历史的转向,
还有那间歇折返前行的路途,铺展开来一副三联画:
——作为新闻工作者和文化战士的早期,尝试解开冷战挫败感的缠结
——活力、感性、高产的变革中期,六十年代的革命力量随后被瓦解粉碎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崛起,自我重塑为抵抗者和农民经验的编年史家
~~~~~~~~~~~~~~~~~~~~~~~~~~~~~~~~~~~~~~~~~~~~~~~~~~~~~~~~~~~~~~
《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是关于约翰·伯格生平与著述的首部传记。
约翰·伯格是战后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作家之一。作为小说家,他在1972年获得布克奖,并将一半奖金捐给黑豹组织。作为电视主持人,他以《观看之道》改变了我们看艺术的方式。作为一个政治活动家,他捍卫了全世界工人、移民和被压迫者的权利和尊严。他在1953年写道:"我远没有把政治拖进艺术,而艺术把我拖进了政治"。直到2017年1月去世,他仍然是一位革命家。
围绕着一系列个人和历史的分水岭,《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追溯了伯格的发展历程,从1950年代伦敦冷战时期的艺术学生和论战者,到1960年代的狂热——当时革命不仅是政治的,而且是性的和艺术的,再到他重塑为田园作家,以及之后经历的新左派的兴起和衰落。通过第一手的、未发表的访谈和最近公开的档案资料,本书作者在诸多争议性的时刻之下挖掘出一个具有非凡复杂性和韧性的人物。他的形象是一位文化创新者,既被人称颂,又经常被误解,他是一位越来越被他所热爱的事物和他所反对的事物所驱动的作家。
《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将他的众多面孔汇聚在一起,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重新带回他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图景中。
~~~~~~~~~~~~~~~~~~~~~~~~~~~~~~~~~~~~~~~~~~~~~~~~~~~~~~~~~~~~~~~
了不起的约翰·伯格得到了与他相称的深刻细腻的研究。乔舒亚·斯珀林对这位格外多面的作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讨论都游刃有余:他的艺术评论、他的小说、他热情的政治承诺、他对阿尔卑斯山村民生活的沉浸等等。伯格作品的爱好者会在这里找到丰富的背景资料,而那些还不了解伯格的人,我希望也会受到启发,读懂他。
——亚当·霍希尔德(《利奥波德王的幽灵》作者)
观点尖锐,文笔潇洒……伯格本人的观看之道,加上其散文本身的直中要害和抒情性所带来的力量,横跨了岁月,给年轻的一代带来了希望,正如这部传记本身所体现的那样。
——《纽约书评》
这本书对于伯格的研究,以及对过去五十年文化左派总体的学术研究,都做出了生动而精辟的贡献。
——《出版周刊》
这部引人入胜的住传记追述了伯格的创作进化历程,突出了他大量的产出中的精华作品,并将这些作品与他一生追随的马克思主义之中。
——《纽约客》
在约翰·伯格90年的人生中,他曾先后,有时同时是艺术评论家和小说家、纪录片作家和编剧、农场工人和历史学家、诗人和论战家……这一堆显然矛盾的身份聚合起来代表着什么呢?对于任何一位约翰·伯格的准传记作者来说,诀窍就是要在多样性中找到统一性。乔书亚·斯珀林能胜任这项任务。
——《洛杉矶书评》
读斯珀林的评传……就是进入了一个失落的高风险知识分子的狂热世界。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伯格对一件事情的观察和理解“面面俱到”的天赋,他那不可思议的浮动视角,如果不是他总能用它来选择正确的一面,价值就会降低。
——Sarah Nicole Prickett,Bookforum
作者熟练地从政治切换到个人,再从个人到政治,反映出了多舛,有时动荡不安的人生的高潮和低谷。
——《星期日卫报》现场报道
《G.》《第七个人》和《看问题的方法》的作者当然是一生都在论战和革命。但是,归根结底,他是一个“与其说是被他所反对的东西定义,不如说是被他所热爱的东西定义”的人。乔书亚·斯珀林对约翰·伯格的研究时而批判,时而充满热情,他的观察力、严谨性、深刻性和这本书的主人公一样出乎预料地引人入胜。
——大卫·埃德加,《写在心上》作者
这是一个值得欢迎的介入,它公正地对待了伯格的思想和作品遗产,在英国,对这些遗产的低估简直到了犯罪的地步。
——《晨星报》
极佳……斯珀林虽然是一个伯格迷,却并没有写成满是恭维的圣徒传。[斯珀林的]传记……揭示了一位仍能以最雄辩而充满激情地说出我们当前的挫折、恐惧、希望和欲望的作家。
——Elisa Wouk Almino,Hyperallergic
论据充分,有趣,信息量大
——《艺术报》
-
简洁如照片
《简洁如照片》涉及到了约翰·伯格所有作品背后的主题——故事,诗,艺术,哲学,社会观察,等等。他揭示了爱和分离的关系,诗歌如何赋予语言祈祷的承诺,先锋的运动和时代的落后力量之间的张力。他在伦勃朗的画中重新发现了神秘的力量,也重新审视了卡拉瓦乔的经典画作。他还探索了家对于早期人类,以及今天城市中成千上万移民的意义。这本书“包罗万象”,是伯格对对周围世界的美丽而又亲密的回应。
-
讲故事的人
讲故事的人将自己的声音借给他人的经验;随笔作家将自己借给特定的场景,或者他所写作的问题。这里所选择的文章能够相当直接地归属到几个标题之下:旅行和移居,梦想,爱情和激情,死亡,作为行为和人工制品的艺术,理论与生产、再生产世界的体力劳动之间的关系。在约翰·伯格的人生里,从而也在本文集里,对于故事叙述和语言的关注是一个更全面、更广泛的议题。“离乡”一辑的主题是旅行、放逐、移居,本书最后“未修筑的路”继续着这些反思;“爱情入门”的所有文章显示了约翰•伯格对于艺术作品,尤其是绘画的关注。“最后的照片”集合了不同媒介、不同处境下关于死亡的四篇随笔。 -
另類的出口
年過七十,依舊精力旺盛的John Berger,向來被敬重為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評論家。他的Ways of Seeing,從社會關係談論藝術,翻轉傳統觀畫的方式,從側面切入,看到了傳統藝術史沒有看到的問題,是使許多人印象深刻,影響深遠的一本書。 本書同時清楚標示了他的馬克思主義色彩,為文熱情、反向思考、大膽批評。二○○一年的新作The Shape of a Pocket,收錄二十四篇,他在蘇黎士、馬德里、瑞典、法蘭克福、赫爾辛基等地以不同語言發表的講演與文章,初次翻成英文出版,基本觀點集中於對現下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批評,文字依舊有著濃烈的批評色彩,John Berger曾在訪問中提及,這是近幾年少數幾本迫切著非出不可的一本書。 書中以對法國史前藝術的觀察,古典藝術大師米開蘭基羅、林布蘭、竇加,以及個性強烈的墨西哥女畫家卡蘿,廿世紀雕塑大師布朗庫西(Brancusi)等人的作品,以及相關的歷史社會分析,批評全球經濟掛帥環境下,對藝術的欠缺理解與乏善可陳,是一本權威敢言且殷切提醒的書。 我所謂群體意指一小群反抗勢力。當兩個以上志同道合的人聯合起來,便組成一個群體。反抗的是世界經濟新秩序的缺乏人性。凝聚的這群人是讀者、我、以及這些文章的主題人物─林布蘭,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畫家,一個來自羅馬尼亞的鄉下人,古埃及人,對描繪孤寂的旅館客房很在行的一位專家,薄暮中的狗,廣播電台的一個男子。意外的是,我們的交流強化了我們每個人的信念,堅信今天在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是不對的,所說的相關話題往往是謊言。我寫過的書,就屬本書最迫切。─約翰.柏格 「柏格既敢言且獨特…其散文風格─一種不加渲染的放聲思考─引發…不同的世界體驗,而當中的藝術,讓人永久牢記。」─〈華盛頓郵報〉 「激發、誘惑、旁敲側擊、暗示,甚至鎮定人心…柏格令我們吃驚的是,重新賦予日常事物以深度,並擴展我們自己。」─〈奧勒岡人報〉(The Oregonian) 「激發、誘惑、旁敲側擊、暗示,甚至鎮定人心…柏格令我們吃驚的是,重新賦予日常事物以深度,並擴展我們自己。」─〈奧勒岡人報〉(The Oregonian) -
觀看的視界
本書是約翰•伯杰的代表性文集,就涵括的時間範圍、書寫類型和陳述主題而言,都是最廣泛的一本。鎖定這本文集的關懷主題,則能對他作品的發展脈絡有所理解。 讓我們清楚看出,是哪些力量在背後驅動他的大多數作品,不管是哪種媒材和類型。愛與激情、死亡、權力、勞動、對時間的體驗,以及當前歷史的本質:這些貫穿本書的主題,不僅是伯杰作品的關切重點,也是當代最迫切的緊要事務。 旅行和遷徙,夢,愛與激情,死亡,做為一種行動和創作的藝術,以及語言工作和體力勞動之間的關係。與藝術作品、藝術功用,以及藝術生產工作有關的主題,為伯格的文集提供了一個自然焦點。 影響深遠的〈立體主義的時刻〉,具體示範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的靈活彈性、無遠弗屆,書寫的不只是布拉克、雷捷、畢卡索和葛利斯,還包括這世界在二十世紀初聚合在一種神奇的許諾感之下的那個不可思議的時刻。本書收錄了這篇文章,做為第六部〈藝術創作〉的重點。 而有關說故事和語言的主題,在伯格的人生和作品裡,則是一種更加無所不包、更加漫射擴散的關懷。第二部〈離家〉,引介了旅行、流亡和遷徙這三個題材;這些反思在接近文集尾聲的〈未竟之路〉裡,繼續綿延。 第四部〈愛的ABC〉裡的所有文章,全都展現出伯格對藝術創作和特定畫作的關注,探討了一系列藝術家獨特的愛與激情經驗,而〈史特拉斯堡之夜〉一文,則是記錄了伯格在創作電影劇本《世界之中》時,對於激情的種種想法。 五篇素材不同、情境迥異的文章,組成了談論死亡的〈告別照〉;在每一篇裡,我們都可清楚看出,死亡不只是屬於過去――埋葬死人的永遠不是死人――也屬於現在和未來。 從文藝復興到廣島原爆,從博斯普魯斯到曼哈頓,從法國小村的木雕工匠到哥雅、杜勒和梵谷,從愛與失落的私人體驗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政治大變動,這本書鼓勵我們,以如同作者般的廣度、勇氣和強烈道德感,去看待這個世界。 -
观看之道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 本书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最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