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洛西的大石像
《玛洛西的大石像》是亨利·米勒的一本游记。书中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在希腊的各种经历,描写了希腊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字里行间体现着他对一个伟大民族深厚的敬仰之情。 -
我一生中的书
有些作家总是试图把那些对他们的思想形成产生过影响的文学作品隐藏起来,秘而不宣,而亨利·米勒并不这样。在这部风格独特的著作中,他以彻底的坦白和自我剖析精神,将他在性格形成时期的阅读经历娓娓道来。形形色色的图书造就了米勒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他而言,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充满新奇的发现之旅,他将在此历程中感受到的心灵深处的震撼和欣喜忠实地记录在本书中,与读者分享。 米勒钟爱的作家中,有些是公认的文豪巨匠,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惠特曼、詹姆斯·乔伊斯、托马斯·曼,以及中国的老子,也不乏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作者一一走近他们,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新颖的视角解析他们的作品,只言片语之间充满睿智与灼见。 更重要的是,亨利·米勒将阅读与自身的成长和创作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他的目光,读者看到的不只是文学进化史的冰山一角,同时也在不自觉中,步入了作者充满激情而又隐晦敏感的内心世界。 -
性爱之旅
亨利·米勒的书根本无须包装,单单一本《北回归线》也并不是他的一切:《亨利·米勒全集之四:性爱之旅》光是书名就能占有足够多的市场,而这仅仅是他的全集的一种。 -
黑色的春天
★ 亨利•米勒——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 大师米勒的一幅“自画像” 出版后遭英语世界封杀 ★ 精神世界的诅咒“散文诗” 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 ★ 写作手法多样:大量超现实的梦幻、纷繁多变的象征、对往事意识流式的追忆 ★ 语言如同散文诗般优美流畅,令人着迷,极具文学和艺术价值 《黑色的春天》是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与《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创作于同一时期,1936年在巴黎出版后也遭英语世界封杀。该书追忆了米勒在布鲁克林的青少年时代及其旅居巴黎的生活经历。通过对从纽约到巴黎的不断回放,以及超现实的梦幻和象征手法,米勒以颠覆性、自我启示般的笔法,勾勒了人们和他们所居住的城市,而更深层次地,是在寻求心灵的精神家园。 -
在巴黎的屋顶下
「我們的文學大都像課本,我要讓讀我作品的人愈來愈少,我希望並深信今後一百年,整個文明世界將會消失。我相信沒有文明,人類可以生存得更好、更豐富多采。」 ──亨利.米勒 亨利.米勒在文學上的價值即是語言本身的「越界」, 閱讀其中,若是坐立不安、褲襠微濕,自然是生理現象; 若是認識不清、毫無心理準備,奉勸切勿輕言目睹! 1941年,洛杉磯書商以一頁一元美金的報酬委託亨利.米勒寫下此書。書中那位個性坦率、天生機智、善於嘲諷、放浪不羈的阿爾夫,從瑪色蕾到坦妮亞、亞麗珊德、安娜……等,再從巴黎左岸到紅燈區皮卡(Pigalle),一幕幕巨細靡遺又靈活生動的畫面,彷若親臨酒肉叢林之中──挾我們捲進情色漩渦,追群自然真實的自我。這一切皆來自作家自身豐富的想像和經驗,讀者像是經歷一場最大膽的感官性之旅,跟著那個卑鄙下流又幽默機智的主角一同挖掘醜陋異化的自我,回歸內心最原始的本然。表達人性文明壓抑之苦而爆發出的宣洩,逃回原始世界的渴望。 -
柯利希的宁静日子
本书由《柯利希的宁静日子》和《梯脚下的微笑》两部分组成。 《柯利希的宁静日子》是与《北回归线》同时期完成的自传体小说集。作者在作品中描绘了自己在巴黎度过的一些潦倒但自由的生活片段,作者在郁积的苦闷之中寻求解脱而选择的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在作品中一览无余。我们从而得知,凡真实的留存皆为永恒,包括放纵的历程。 《梯脚下的微笑》描写了马戏团小丑奥古斯特从辉煌到暗淡,由落拓到再次辉煌,最终在选择再一次的流浪之后偶然死亡的短暂经历。小说由此揭示出,个体生命的尊贵与卑微全然在上帝的戏弄与摆布之间。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更有不能承受之轻。惟有欢乐的体验是我们赖以延续活力的一剂良方。所以,欢乐是自私的,而制造欢乐的欢乐更是自私的,也更为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