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
当农民不再是一种社会阶层,而是一种生活选择,一种态度 。 台湾作为世界最先进的农业地区之一,他们的乡村生活,农业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如何在传统的诗意与现代商业对接的?台湾那么多小而美的农作物食品,那么多美好的民宿,他们是怎么形成的?绿妖亲身走访,将他们 的故事与经验与遇到过的问题朴实而详细的讲述出来,最动人的不是经验,而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状态。 ---------------------------------------------------------------------------------------------------------- 作者走访台湾60余位农民、10余个民间团体与台湾当局、以农民的个人故事与乡村的普遍现状,勾连台湾农业、历史、经济、民生、环保、社会创新等多个维度,相当丰富地呈现了台湾乡村的现代化与传统的结合,农人的职业、创造与坚守,以及他们的尊严与骄傲,他们的闲适。 ---------------------------------------------------------------------------------------------------------- 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乡村,能将自己的粮食, 蔬菜,水果,有保障的进入它该有的商品渠道,农人也是商人。 在乡间喝茶的农人,在他城市的客户眼中是个有个人品牌的商人…… 当农民是生活的创造者与享有者,而不只是承受者,不再代表阶层与社会地位,而是代表以土地为对象的职业,一种身份,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沉默的,是积极参与的…… 当现代化科技与传统乡村生活结合,与土地细水长流,人们终将收获安静、阔大又家常、温暖、满足的生活。 -
沉默也会歌唱
点击观看绿妖新书《沉默也会歌唱》宣传片:http://site.douban.com/bbt/widget/videos/291789/video/562799/ ★ 一个人的大城漂泊记,一代异乡人的青春出走书 2000年初,正值互联网论坛黄金时代,绿妖身边有许多和她一样的外省文艺青年,他们一起高谈阔论,挤站在现实的舞台候场区等待上场,仿佛一个全新的时刻就要到来。 在本书中,作者为这一整代人的青春发声——那些来自“县城的”、“乡下 的”、“小地方的”、“外地的”年轻人,怀揣故乡和过往融入了北京这座大城,经历了这刚过去的、中国变革最剧烈的十年,他们滋养了这座城,这座城也以它的火热蒸腾,淬炼和成就了他们。 ★ 十年沉淀,厚积薄发 本书是绿妖十年随笔精选,从“失恋的感觉”和“死亡的震动”开始写作,以一个写作爱好者的简陋的技巧,到如今的成熟写作者,书中记叙的家庭关系,社会变迁,成为一个完整的标本,呈现出在蒙昧中长大的青春,是如何借助阅读自我启蒙,借助写作,“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她曾是沉默的大多数,如今,她唱出了自己的歌。 在作者笔下,她和小城、大城之间的关系,对于命运的对抗、接纳、厌倦、吸引,显得格外复杂而迷人,堪称她生命中最纵情的挥霍。 -
我们的主题曲
本书内容:我一直想写一写胡东。23岁时我答应烈军属一个关于他的故事。27岁在网上看到他杀人新闻。那个晚上,我想我一定要写一写胡东,可是时间又过了这么久。 小石遇到胡东那年17岁。 挤在“月半湾”酒吧看演出的人堆里,踮起脚也看不到前面的歌手,还有不知去向的姐姐。 后来她退到后面,贴住墙脚打瞌睡,头一沉一伏昏昏沉沉时,听到一阵清冽琴声,同时灯光全暗。琴声下雪般冷,一下醒来,听清楚这晚上第一句歌声:“今天我,塞夜里看雪飘过……”她打个冷战,人群在此时安静,露出台上歌手,白衬衫,绿色裤子裤脚绾上去,弹琴时眼睛谁也不看。 一个月后小石知道这首歌是香港BEYOND原唱,主要黄家驹已经辞世。而当时她什么也听不到,一声声里都是孤寂无助,全都是寒的冷的,又偏偏无比倔强。…… -
阑珊纪
这本书有7个爱情故事,《我们的主题曲》是我一直想要写的一个故事,它的背景是我曾经狂热爱过的音乐,它试图在说一个问题,当社会越来越物质之后,那些心怀理想的少年们都去了哪里,做着什么,我的回答是,一部分失败了,一部分学会遗忘后生存下去,变成和你我并无两样的写字楼动物。这个理想可以是音乐,也可以仅仅是像文中小石那样的爱情。这是我第一篇上万字的小说,感谢它打开了我的小说道路,接下来的《听完这首歌再走》,讲另一个问题——音乐青年、文学青年向生活臣服之后,他们的生活。当然,还有爱情。做为女性作家,写写爱情是世人对我们的最大期待,而爱情本身是一种信仰,我把它与艺术、理想、美、创造力并列在自己内心的陈列室,疏于供奉,但敬仰不改。 在我的小说里,女人都活得十分吃力,她们大多并不美貌,显得有点笨拙,但都十分强悍,足够坚韧,“因为方真他们要求的多,尊严,自由,独立,品质好的生活,她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你会发现我没有提到爱情。这是女人的死穴,有一部分人已经修炼到没有,有些人则永远保留,如同保留没有进化彻底的阑尾。 小说里反复出现叫做齐征明、李小路、和王小石的人们,你能看到他们在同一条渡河上重复出现,来来来往,每个人都以为河对面才是彼岸、终点,然后负重前往,以为在彼岸就可以放下此重负。这个重负可能是责任、善良、邪恶,光亮、黑暗,可能是爱情,或许就是生存本身。 时间在我们身边过去,但生命的痛苦不因为科技的发达、GDP的上升而有所减轻。这些衣着光鲜时髦的人们,并不比托斯托也夫斯基笔下,或张恨水小说里的人们更幸福。网络的时代、国际化的时代、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性解放的时代、爱无能的时代、性无能的时代、恨无能的时代——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由过,同时我们为此付出了更大代价。而那些为了与时代同步而每天保持微笑坚挺的人们、那些不小心被大时代抛弃的小人物们,他们的失落或卑微,也并非不值一文。 作为一名故事陈述者,我并不比看故事的人高明,我只是陈述我看到的都市女人,她们,还有我。 -
北京小兽
冷漠而热烈,文字如版画,绿妖以五年之力写出《北京小兽》。这是一本伤痛之书,其中有参透、愤怒、怜悯和谅解。 李小路孤单单从宝城到北京,被吞噬进滚滚众生。她只是凑巧站在一间时尚杂志的办公室门口,从此她的未来有可能光鲜。她一次次搬家、分分钟准备着换工作。作为大城市的异旅人,Prada、Dior和爱人,每一样她都要拼命才能得到。 夏永康是金牌编剧,他和李小路一样,把生活压缩到极简。他浪迹已久,狠过,也混过,他生活的一个原则只剩下: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替代。他甚至不能再爱。 孙克非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者,成熟,完美,无懈可击,他从来不会有夏永康的困惑和烦恼。这是天生的强者,在北京这个庞大丛林,他们拥有比别人更强的生存优势。惟一的问题是,这样的人也会爱吗? 外省青年在大都市,工作也好,恋爱也好,只有有点头脑,加点运气,总能渐渐立定脚跟。就如李小路,她的世界是混沌渐开,世事愈发洞明,无论爱情还是事业,都在将她锻炼成钢铁。只是,再安定也是流浪,因为心之流浪根本没有终点。 北京并非一座城市,而是更为广渺的尘世本身。所以这个故事,远不止关于北京,而是有关现在、世人。无论作何取舍,你都不会百分百地得,不会百分百地失。这个故事,只是对于人生的一个残酷提醒。停下来,生活不是你看到的样子,穿着Prada的是一头小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