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卷)》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德川庆喜(第一部)
幕末时期风云骤起,日本存亡岌岌可危。国内政权纷争不休,尊攘两派剑拔弩张;而西方列强以武力胁迫,强行占领各大通商港口。此时,民众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日本第一公子”德川庆喜身上,认为他是唯一可以拯救日本的人。然而最高权力机构内心怀鬼胎的高官们,又怎会轻易交出早已腐朽的政权! 阴谋与权术相纠缠,大义与私欲相冲击,日本史上最悲壮的权力斗争,一场没有硝烟的血雨腥风……人人都知明治维新的辉煌,却不知这辉煌背后以一肩之力扛起整个日本,并最终令国家转危为安的“再世家康”——德川庆喜! “若能读透这本书,就能看透日本为何能在一片颓废中轰然崛起。”——山冈庄八 “德川庆喜宽广的胸襟和过人的谋略,值得每一位领导者学习。”——松下幸之助 “他(庆喜)所实施的体制改革,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极为新颖且彻底的。”——稻盛和夫 -
伊达政宗
他,是日本历史上堪比织田信长的战国武将,日本德川幕府文明盛世的重要开拓者,时称天下的副将军。他,自幼残疾,天生叛逆,具有卓越的才能和佛家的慧根,。十六岁走上战场,逐渐崭露头角,开始了制霸奥羽、争锋天下的宏大计划。他,二十四岁之年遭逢巨变,生身母亲对其暗下杀手。之后展开了与秀吉的周旋之中。他展现的叛逆迹象,令秀吉既吃惊又佩服。开创了影响日本历史的“伊达风”。他,中年以后,接受家康、秀忠的委托,成为大长老,重新睥睨天下动向,开启一族永续之道。日本畅销巨著《德川家康》的作者山冈庄八,以文学化的传奇之笔再现了伊达政宗从制霸奥羽到进入中央,周旋于秀吉、家康之间,从战国一个勇猛的武者到一个文明盛世的开拓者的全过程。伊达政宗有织田信长狂傲不羁的性格、更有秀吉的狡黠和家康的隐忍。全书包括黎明之卷、人取之卷、醍醐梦之卷、黄金日本岛之卷、苍穹之鹰之卷、攻打大板之卷、和平战略之卷、旅情大悟之卷八个部分。本书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让读者于轻松中领略历史,于历史中领悟人生,开启人生至善至美的完美境界。 -
德川家康(第十二部)
自庆长十八年始,天下风云突变,丰臣氏重臣召集浪人,与天主教徒勾结,致使野心之人云集大坂,战争一触即发。年事已高的德川家康为世间太平,不得不费尽心思延缓开战,不得已于庆长十九年冬亲自领兵之后,又围而不攻,欲令丰臣众人醒悟,主动解散大坂浪人。但大坂不能领会家康苦心,迫不得已之下,德川家康炮轰大坂城天守阁,令丰臣家乌合之众丧胆,同时授意己方与丰臣家暗通款曲,至此,淀夫人等方被迫接受议和。德川家康为消除隐患,欲移封秀赖至大和郡山。 原本东西议和,天下安定,然大野治长等大坂主战之人,以德川方填埋总壕为借口,再生风波,派兵烧毁郡山,屡屡挑衅,和约已成废纸。德川被迫再度出兵,丰臣氏自寻绝路…… -
德川家康(第十一部)
丰臣秀赖进京未果,德川家康不仅不加责怪,反而令六子忠辉往大坂探病。但淀夫人仍无动于衷,反而生起疑心。 德川家康重用英吉利人三浦按针,激起旧教国葡萄牙与西班牙传教士的不满与恐慌。但家康内心对新旧教并无区别对待,对其明争暗斗浑无知觉,一方面重用林道春等儒家学人,治理国内礼仪风气,一方面愈热衷于海外发展,逐渐取得成果。 不料值此天下太平、百废俱兴之际,大久保长安竟生起狼子野心,私藏黄金,制联名状,想让主子忠辉与将军秀忠平分天下,但尚未及起事,长安突然病亡。长安身亡后,联名状事发,德川家重臣大久保家受连累败落。 德川家康进京,丰臣秀赖上洛相会。祖孙携手言欢。但双方重臣心怀宿怨,出言相讥,致使丰臣家重臣怀恨在心,生起反意,而因联名状上又有丰臣秀赖之名,天下形势再陷危机…… -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
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乱世浩浩荡荡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成人、统兵,崛起三河狭地,铁血六十余年,最终结束战国烽烟,统一天下,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 洋洋洒洒五百五十万言,运筹帷幄,权谋诡道;战场与后闱交错,正邪与善恶纵横;或慷慨悲歌以武士壮烈,或缠绵悱恻于儿女情长;用兵以诈道,驭人以心道,治世以王道,治乱以霸道;要紧处动人心魄,动情处肠断魂伤;前后勾连,彼此呼应,有伏笔,有隐语,有难言之隐,有纸背之力,有艰难曲折人世之艰,有浩浩荡荡天道之气……如柏杨先生言:中文图书,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可与媲美。这部描写“有识人之明,有用人之度,有驱人之威,有容人之怀,能服人以德”的德川家康的“东方大书”,一言以蔽之:史家笔法,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