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河钓事
从《姐妹》到《丢失的小孩》,从《装满墙纸的篮子》到《一个硬币有几面》,科伦•麦凯恩的这部短篇小说集里都是关于远远放逐和流离失所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可能的方式,试图回归故里或者逃离家园。无论是一路遵循修女姐姐足迹的妹妹,还是从儿童之家短暂逃离的帕德里克。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情感的精准把握令淘气、自信又多变的麦凯恩成为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 麦凯恩建立了一种关于悲伤、成功、欢笑与致命悲剧的叙事,在精准的语言与叙述技巧中展现了他令人钦佩的写作能力,其高雅的形式如同散文。他的文字充满天赋又历经锻造,只有极少数的爱尔兰作家能像麦凯恩这样准确又灵巧地掌握这种写法。他是一种珍稀动物,一个真正的作家。 -
明日魔法书
● 一部诡秘的当代哥特式成长小说 ●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PS我爱你》作者最新力作! ● 氧气歌后范玮琪温暖推荐! ● 爱尔兰国家图书奖入选书目 英美畅销50万册! ● 台湾诚品外文版第1名 【图书简介】 什么人挑什么书。书立在架上仿佛早知道它们会进入谁的人生…… 女孩塔玛拉出身富庶,性格叛逆。17岁生日前,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句气话“再也不想看见你了”竟然一语成谶——父亲破产后自杀了。塔玛拉的生活发生了剧变,她和母亲从都柏林搬到乡下,寄居在亲戚家。少言寡语的舅舅,举止诡 异的舅妈,神秘的古堡和废墟都让塔玛拉不适又不安…… 一天,塔玛拉从流动图书馆得到了一本带锁的旧书,书中的文字分明是以她的口吻记述的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 从此,在日记的指引下,塔玛拉揭开了心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 -
露西·高特的故事
一九二〇年代爱尔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昔日移民爱尔兰的英国贵族和镇守爱尔兰的英国军官的深宅大院,被爱尔兰平民视为英国压迫的象征而焚毁泄愤。在保卫自己家园的过程中,英国军官高特上尉开火误伤了一个年轻人,深恐遭到报复,决定举家搬回英格兰。他们八岁大的女儿露西不解父母为何要离开美丽的海滨家园,便在搬家当天离家出走,想让父母回心转意,不料竟在森林中受伤,动弹不得。而找到了露西遗落在海边的衣服后,家人都以为露西不慎在海中溺亡,随即伤心回乡。不幸从此开始…… -
德拉库拉
1875年春,乔纳森·哈克因公出差去特兰西瓦尼亚,拜访德拉库伯爵。乔纳森其实并不想去,因为再有几个月他就要和他美丽的明娜结婚了,他现在不想离开她。 在德拉库拉城堡逗留期间,他坚持写日记,每天他都有越来越多可怕的事要写。为什么他只有在夜晚才能见到德拉库伯爵?为什么他在镜子里看不到伯爵?那三个有着血红的嘴唇的锋利的长牙,夜晚来到他屋里的美丽女人又是谁? 在英国的家里,明娜和她的朋友露西待在一个海边的小镇上。她期盼着乔纳森的来信,而他却音信全无,明娜有些害怕了。也许乔纳森病了,或是身处险境…… 当然明娜并不担心自己或者她的朋友露西。住在一个安静的英国海边小镇上,什么样的危险能发生在这两个年轻姑娘的身上呢? -
玫瑰的秘密
什么时候繁星在天空四落而散,如同铁匠铺中的火星,然后消逝?毫无疑问,你的时光已经到来,你的狂风在劲吹,遥远,最为神秘而不可亵渎的玫瑰啊! 跟随叶芝的步履,寻找远逝的天真,感悟随时间而来的智慧,窥视生命有限的窄缝出生无限的冥想。我们将远离这阴部的尘世,跟随精灵的脚步起舞…… 当代最伟大的诗人,“爱尔兰的灵魂”、“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将带你领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爱尔兰,骑士、精灵、吟游诗人的精神家园,一个浪漫、爱情、幻想、理智、自然秩序、民间传统相交融的世界…… 本书是叶芝散文性作品合集,展现了爱尔兰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秘密的玫瑰》中的故事围绕着“超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斗争”这一主题展开,同时也展现了精神与自然秩序之间的斗争;《凯尔特的曙光》是叶芝所搜集整理出的一部优美的爱尔兰神话传说集;《红发汉拉翰的故事》则是以主人公汉拉汉为线索的民间故事。 -
黑水灯塔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爱尔兰,由于同性恋弟弟德克兰身染艾滋病,海伦不得不跟疏远已久的母亲莉莉重新在外婆多拉的房子里聚首,共同照顾病入膏肓的德克兰。与她们同住的还有德克兰的朋友保罗和拉里。 海伦与莉莉隔阂已久,而莉莉也与多拉矛盾重重,在面对德克兰病情的过程中,怀揣不同信仰和感情的三代人,被迫在这片历史的浅滩里探索自己的过去,在互相碰撞与冲突中倾听彼此的内心,通过对过去的回溯逐渐达成了谅解。 托宾将爱的本质与复杂的情绪融入了一个家庭,塑造了一段闪闪发光的故事。 -------------------------------------------------------------------------------------------- 这是一本关于“归宁”的小说,揭示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也是一种接近母亲的方式。 ——特里·伊格尔顿 托宾在情感编排上显示出了作为杰出小说说家的才华,他完美地帮助书中的人物找到了平衡。 ——《星期日电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