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约定的场所
本书是《地下》的续集,亦为根据录音整理的采访实录。继采访东京沙林毒气事件被害者之后,作者又于1997年对多名奥姆真理教原信徒进行采访,了解邪教组织的内部情况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出疗救的主张。 绝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员口述的邪教黑幕,与《地下》同样详细逼真,触目惊心。 寻求疗愈的他们为何制造了“地铁沙林”这一毫无救赎可言的无差别杀人事件?他们为何难以在现世中正常生活?他们追求的梦想国到底在哪里? 直面奥姆信徒进行的彻底访谈,和河合隼雄先生之间的不设防对话实录,揭示现代社会包裹下的内心阴暗的一面。 -
逃离奥斯维辛
17岁的犹太少年鲁道夫·弗尔巴几度反抗,但最终被送进奥维辛集中营(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杀人工厂)。在集中营21个月,他目睹了176万人被屠杀,自己也十几次面临死亡威胁。但他凭着勇气、运气、智慧与品德,不但每次都化险为夷,而且进入了数十万囚犯中的上流社会,甚至还和集中营里的一个美丽姑娘谈了半年美妙的恋爱。当得知还将有近百万犹太人被德国纳粹骗到奥斯维辛屠杀时,他下决心逃出去告诉全世界真相。结果他真的成功了,他拯救了60万犹太人。 -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当代世界文坛最不可忽视的作家 ★入围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决选 ★曾获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 ★当代罕见的纪实文学经典,人类史上最浩大的科技悲剧 ★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经历过这种事,我们如何相爱? ★《纽约时报》——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伦敦时报》——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每日电讯报》——从受访者的独白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无论离这些事件有多远,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海啸不仅是由我们人类所造成的,而且还永无止尽。如果你对未来抱有好奇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中的切尔诺贝利是个充满极端与未知的地方,一个现代科技发展造就的戏剧世界。 ★《出版人周刊》——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国家》杂志——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这本杰出著作,忠实地记录着她那些白俄罗斯同胞的生命与死亡。本书终于将在美国上架……这是无与伦比的见证。 ★《书目杂志》——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
安妮日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过程。“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小巧的篇幅容纳了文明的博大,精致的文字表达出了智慧的深沉。本书为丛书之一。安妮·弗兰克192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十五岁时在法西斯集中营悄然死去。本书是她在与世隔绝的密室中写下的日记。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开始,一直记到1944年8月1日,是纳粹罪行的真实记录,是对人性、和平和安宁的激情呼唤。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一册小书,凝聚人类智慧,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我们和世界沟通心扉。本书为丛书之一。 -
皇帝
本书发表于1978年,记录了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统治的兴亡经过,揭示了这个非洲“雄狮之王”如何从卫国英雄逐渐转变成独裁帝王乃至被叛军驱逐下台的过程。 本书出版后,很快被翻译成英文和德文。1983年,《皇帝》被评为当年最佳图书。1987年英国伦敦皇家剧院把《皇帝》改编成话剧,搬上英国舞台,受到欢迎。1989年该剧又被搬上波兰话剧舞台,在波兰上演多次。 波兰传奇——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1932-2007) 1957年于日本转道北京,任特派记者。从此开始了四十余年驻外记者的生涯,足迹遍及五洲四洋一百余个国家,特别是深入拉美、非洲、中东等人迹罕至的蛮荒地带,亲临火线,发回弥漫着硝烟的真实报道和照片。 他一生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次被判死刑,四十余次被拘关押。作为作家,获五十项国内国际大奖,六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候选人,创作了二十余部文学作品,其中部分作品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在世界广为传播,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的一生堪称传奇,他身兼记者、诗人、摄影家、文学家多重身份,其身前身后都为他的祖国波兰留下了丰富的财产,被祖国人民誉为“世纪记者”。 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1892-1975) 1930年政变当国,加冕称帝,统治埃塞俄比亚长达四十五年之久。掌国期间,他积极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废除奴隶制,带领埃塞俄比亚走出贫穷落后,迈入现代国家体系。二战期间,他更带领军队全力抗击意大利侵略,收复失国,保障埃塞俄比亚独立主权,被人民尊为“埃塞俄比亚之父”,享有“非洲雄狮”的盛誉。 然而统治后期,海尔•塞拉西日益腐败专权,独裁统治愈演愈烈。为保障自己的皇权地位,他无视国内经济恶化,贫富差距日渐严重。七十年代国内大饥荒,饿殍遍地,海尔•塞拉西及其贵族集团依然纵欲享乐。直至全国范围的干旱出现,穷饿的百姓在愤怒中奋起反抗,各地纷纷涌现起义军,皇帝军队也频频倒戈。 海尔•塞拉西最终在兵变政权中丧失皇权,叛军领袖门格图斯执掌新政权。1975年8月27日,临时军政府宣布海尔•塞拉西当天因病逝世,但有传言称其被反对者门格图斯用枕头闷死。至此,这位“末代皇帝”黯然谢幕,雄狮帝国颓然倾覆。 -
亚细亚的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