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回忆
《北大回忆》是北大中文系78级学生、著名作家张曼菱(著名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曾经被改编为电影《青春祭》)回忆北大(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的新作。该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要内容,涉及北大的同学、老师、领导、文艺界、出版界的前辈等大量人物,以及发生在北大或者与北大有关联的种种事件,描述生动、人物鲜活,传达了作者体验和理解中的独特北大,为了解那空前绝后的一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北大的风格和传统,提供了很有意思的材料,也可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氛围。书中有各种著名人物,有同学间大大小小的冲突,有作者自身性格带来的戏剧性,可读性强。 -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
者从极峰边缘的不丹,到赤道边缘的委内瑞拉,再到极地边缘的冰岛,漫游考察另类社会发展模式,反省西方主流模式面临的困境;在书中通过全球视野的观察与比较,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怎样才能使幸福与GDP增长共舞?如何处理“蛋糕”才能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反对腐败的药方是什么?实现公正的方法是什么? 权力制衡和人民主权之间有没有矛盾,究竟哪个更民主,哪个更有利于民生? 人的自由和人类的自由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市场规范和道德规范各自的职能和利弊是什么? 温饱问题解决后,什么样的消费才是更理性的、更有利于人类进步的? 当人沦为消费奴隶的时候,应该到哪里去寻找救赎的钥匙? -
电影×音乐
本书把电影和音乐交叉连接,向读者展开一个“听读”电影的新视角。 把音乐和电影交叉谈论的书,当下并不多见。而观影族中,颇多音乐爱好者,因为很多经典的电影都有出色的配乐,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使得音乐与影像相映生辉,甚至流传更广。 作者对电影、音乐、文学有很强的感悟能力,本书是其电影音乐评论文章的结集,分六个部分,从不同的专题角度、不同的电影实践来谈论电影音乐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其对电影音乐的感性、理性之分析,为电影爱好者对电影的细读起了不少解惑的作用。作者引用了不少英文资料,也是从规范的学术立场对电影音乐这一媒体交叉的新文化现象的研究做出了尝试。 -
文明·国家·大学
作者强调:21世纪的中国人必须树立的一个新观念便是: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中国“现代国家”的最大资源。21世纪的中国能开创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人是否自觉地把“现代国家”置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之源头活水中。做中国人意味着属于当今世界唯一有可能在西方主导下争取文化独立的文化民族,唯一有可能充分获得自我尊严的民族。一个完全被西方所笼罩的非西方民族是没有尊严的,因此,做中国人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你有历史的可能性。中国的软实力在于“儒家社会主义”,深入发掘“儒家社会主义”的深刻含义是21世纪的最伟大课题。近百年前胡适留美时曾言:“以数千年之古国,东亚文明之领袖,曾几何时,乃一变而北面受学,称弟子国,天下之大耻。”中国大学之真精神和真生命在于对这一大耻的自我意识中。 -
解码西方名画
乔托、马萨乔、凡·埃克、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鲁本斯、维米尔、德拉克罗瓦……180帧名画,用900余幅彩图分解阐释。 14—19世纪,这段时期的西方绘画叙事性极强,有着浓厚的人文背景。如果我们对希腊和罗马神话、民间故事和基督神学的相关知识不能如数家珍,那么,就察觉不出这些经典名画中的象征、隐喻和多种暗示了,于是,我们也就失去了诸多品读绘画的愉悦。 画中的人物是谁? 他(或她)身处何地? 其行为有何意义? …… 有意味的造型、令人费解的构图、表面上不合情理的细节——本书引领读者追寻经典绘画的意义,了解古典绘画的理念,有的放矢,不落俗套,赏心悦目。 -
观音的秘密
《观音的秘密》讲述了:就像释迦佛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孩子,观音菩萨会把你拢向怀里;她会将你脱粒,除去障碍你、缠缚你的外壳;她会将你筛去皮屑,帮助你见到本来面目;她会将你碾磨,让你粉碎掉我执;她会调以清水,然后,将你揉搓,让你变得随顺;她也会将你送上一笔,直到你获得心智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