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与日记里的新文化运动现场
此书采用了近似编年体史书的写法,从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刊行第1卷时名为《青年杂志》)创刊肇始,收笔于1917年7月胡适抵达上海,中间穿插若干对往事(可视为《新青年》的前史)的回溯,作者专注于貌似琐屑、却能展示当时历史斑斓驳杂色彩的诸多细节。读罢全书,人们对那段历史,尤其是宏大话语无法覆盖、囊括的诸多侧面,将有更为真切的体悟和理解。 -
民间书信
本书收入1966-1977年间的中国民间书信100多封,堪称“文革”时期的中国民间思想实录,极具史料价值,收集信件内容涉及到十年间许多重大事件,从红卫兵造反、大串联、武斗、上山下乡到揪5·16、斗批改、知识分子下放五·七干校;从林彪事件到四·五天安门运动等。 -
一个上海知青的223封家书
本书收录的是当年一名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后,在1970年5月至1979年1月期间写给家人的223封书信。这也是他在这一期间写给家人的所有书信。如今,整整30年过去了,这批家书保存得如此完好、齐全,实属罕见。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年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生活、劳动、学习情况,十年知青岁月的心路历程,并以一个普通青年的视角,断断续续地触及了一些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话题。作者的经历在知青这一群体中是有较强代表性的,他的家书对于了解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了解和认识知青这一特殊的群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抗战家书
《抗战家书》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图文并茂,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 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既有战场的硝烟炮火,也有乱世的颠沛流离……国破家亡,民心凝聚,全民抗争,精神屹立,最终取得胜利。 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人动容。 -
狱中书简:致亲爱的奥尔嘉
-
史与物
中国近代学术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经历二段式,在数十年里,完成从学术共同体到专业性学术机构的蜕变的?祖艳馥、达西娅·维埃荷-罗斯编著的《史与物:中国学者与法国汉学家论学书札辑注》通过新近发现的约五十封珍贵信件,暨“汉学祭酒”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与中国国学大师和学术机构等的学术互动信件,及对这批信件的考释,精彩呈现了近代中国学术的发生和变迁。同时,本书也将通过信件所涵赋的独立话语,向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历史路径,认知在中西学术互动的某个繁盛时期,在人的运动和物的运动之后,思想,是如何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