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格瓦拉之死
在这茫茫的无情世界,没有任何人能成为如此的一个象征。或许,也没有任何一个象征能比得上他——如此不可撼动、如此持久地影响着世界。 在这乏美的庸碌人世,唯有他的魅力,如同一个不可抗拒的磁场。随着世界性的沮丧、失败和文化的低潮,愈来愈多的人发现了:他是一种深刻的批判,他是一种可信的精神。他没有死,就在那个玻利维亚的贫瘠小村里,他矗立着,发散着强烈的引力。 在这彷徨无依的地球上,当你穿行在资本的全球喧嚣之中,咀嚼着正义感的孤立无援,怀疑已经前途断绝的时候,突然在一个角落,你发现了他的头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内心遇上温暖的体验,新鲜而又普遍。确实,无论在欧洲、在非洲,无论你在热闹繁华的马德里还是在炮火纷飞的中东;更不用说在美洲,在墨西哥恰帕斯的丛林里,或安第斯大山腹地的库斯科——那幅英武狮子般的头像,被一代代青年视做最爱,印在胸前,刺在臂膀,如同一个时代信息的传播,如同一个革命幽灵的徘徊。 这就是切·格瓦拉,一个在1967年死于南美山林中的游击队员。 -
南美丛林日记
切·格瓦拉这位职业革命家,已经成为现在世界青年的时尚偶像,成为文化领域中的反叛象征。他是革命、青春、激情、力量和梦想的代名词。有关他的争论太多,他总是被人误读,永不被人理解。通过这部私人日记,读者可以了解一个真实的切。 -
切.格瓦拉
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只属于他自己。值此本世纪地末尾,距离格瓦拉在玻利维亚山区被残杀三十年之际,格瓦拉似乎又向我们递过最后一个鼓励我们随同他起义的眼色。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游击战士的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将对今后几代年轻人起深远的影响。继他那些在60年代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政治业绩之后,现在遗留下来的主要是他的形象。该形象传播着他的反对剥削制度的观点,展示着他的廉法奉公、不畏强暴的行为准则。 -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格瓦拉與朋友阿爾貝托兩人,於1951年12月,一同騎機車從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展開了一趟周遊大半個南美洲的發現之旅。從這趟旅行中,格瓦拉親眼看見了人間的苦難、社會的不公,進而引導他悟出自己生命的方向。本書手記式的文字紀錄著他旅途中的趣事與辛苦、觀察與思考,並呈現出他性格中浪漫、無私與正義感的一面。 要瞭解格瓦拉不平凡的一生,不妨先從這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場旅行開始 「這不是一個大膽的冒險傳奇故事,也不是某種『憤世嫉俗的評論』;最少那不是我在寫他時候的初衷。那是兩個有共通精神與相似夢想的生命體一起走過的一段經歷。」 故事從這裡開始,然而這個旅程也改變了一個人。 不管你知不知道Che這個人,但如同所有關於他的介紹「你一定看過他的圖像」。 該怎麼說呢?關於格瓦拉這個人。 世界上總是會有為了夢想而往前走的人,我非常欽羨這樣的人;曾經再找尋他的資料時還在某個網站看到他放多年後背找出來的骨骸,為他而做的音樂… Che這個人,在某種層面上或許已被稱之為神。 在這個時代,我們有時候需要的不是金錢或是盔甲,我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正直完美的靈魂。 -
切·格瓦拉语录
世界需要一部《圣经》,那些被《圣经》无法覆盖的人,那些永远孤独的看着切的画像泪流满面的人,则需要一部(切语录)…… 我们需要找到一部真实的可以让更多的同志速查并且能够快速领略到他的精神的语录。找到切在四十年后的精神造型,属于每个汉字语系的青年所可以接受的切的灵魂或者他的启示,而这本书试图表达的则是:影响力、全球化、互联网、英语或者西班牙语,或者汉语,或者更多的不同口音的阅读者,这样的精神平台下的切的精神源泉。 这本书的编选原则是以切的精神线索与他所创造的美,最主要是牺牲之美,来进行的一次切精神的平面GOOGLE搜索,这种搜索带着艰难的想象力与制造力,甚至偏离于切精神高度的判断力,但却是一次东方语系最重要的纪念切的行动,因为这本书,我们连通了台湾、香港和北京这样一个连续起来的纵横模块。这个模块基本上覆盖了我们今天所历经的不同时代与制度,包括精神背景,这种尝试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如同切的创造一样,如同切本身在他的身后,被他的敌人与同志一起纪念,甚至被不同阶层的人们奉成了某种传奇或者纪念目的…… 这是一本纪念切牺牲四十周年的全球性的纪念活动中的致敬之书。 -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中文版)》内容写到儒门少年、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主义”纷争、共产国际接管、马日事变前后、挣脱枪林弹雨——从井冈山到江西、富田:丢掉幼稚、苏维埃政府主席、寻觅苍龙:北上长征、延安插曲:圣哲至至尊、纸老虎、稚嫩的魔法师、不朽的冥想、灾变、壮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