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梦依旧
“闲趣坊”书系中又一本关于书的书。作者是一位职业文学翻译,因缘际会读过一些外国文学书籍,到过一些文学作品的原产地,更热衷的却是“淘”书看书,写书话和关于书的随笔。许多老书,许多淘书的故事,许多读书的感想,许多关于书人书事的文字,凑成了这本轻松而细腻的小书。 -
书衣翩翩
继《旧时书坊》、《买书琐记》,“闲趣坊”书系又一本关于书的休闲而有趣的小书。 本书收录36位作者的82篇文章。作者大多是与书为伍、嗜书如狂的爱书人,既有曹辛之、钱君匋、邱陵、张守义、吕敬人等书籍装帧艺术名家和莫志恒、徐雁平等书装研究者,也有范用这样的出版人,姜德明、倪墨炎等藏书家以及叶灵凤、唐弢、孙犁、张中行等作家……更不乏鲁迅这样身跨数界者。 本书以书衣为切入点,以现代、当代书刊为关照对象,随文插配170帧精品书衣黑白图像,希望感性直观的书衣形象配上诗意文字,不唯对书业人士、专家学者有参考之助,而且为都市爱书人提供一份简明鉴赏图录。 -
书的礼赞
本书辑录的八篇散文,均出自名家之手。旁征博引,说古论今,漫谈书的美好价值、书的敌人和灾难、书的保护和珍藏等等。译者叶灵凤(19O4一1975)是现代著名画家、藏书家、作家。译笔端庄、流利,富有情趣,读来不惟于茨威格等家的书林之旅中受益多端,而且细细品味译者的妙笔神韵.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
逛逛書架
一書一世界,書架即宇宙。讓我們到他人的宇宙中,逛逛! 2004年問世的《逛書架》,引發了眾多愛書人的迴響(與恐慌?)。以往談論藏書的文章,多是個人收藏經驗的紙上談兵,本書卻首度直擊,走訪作家、美術設計者、藏書家的書房,並且以圖像陳列的方式呈現「藏書」的過程與意義。 對愛書人而言,書架永遠是室內空間的視覺焦點。也因而,愛書人喜歡參觀他人的書房、留連心愛的書店、上圖書館,目標其實都是一致的:逛書架去!尤其,書架展示了關於買書讀書藏書的各種可能;不僅書架上的書籍種類,透露了書主的興趣喜好,書籍的擺放陳列狀態,更顯現了書主是否悉心照料,乃至於書主對書架材質樣式的講究,反映出閱讀伴隨的物質面向。 在讀者意猶未盡與殷切期待下,逛書架編輯小組再度出征,訪問多位主題式愛書人,參觀推理、漫畫、武術、哲學、占星、香港文學、格瓦拉、手工書、農民曆……各種類型的書架。除此之外,逛書架小組成員又跨足香港,探訪各界愛書人的書房,將港台兩地的精采書架齊聚紙上。 本書內容第一部分以類型主題出發,介紹傅博、劉康毅、韓良露、郝廣才、JOJO、辜振豐等人的主題書架;第二部分為遠征香港的採訪成果,實地拍攝作家蔡瀾、深雪、蔡珠兒,影人翁維銓、編輯人麥成輝等的書房。專文部分,特別收錄符號學大師艾可(Eco)論述亞歷山大圖書館之專文〈書的未來〉,並有延續《逛書架》的〈圖說書架簡史〉,與顏忠賢手繪〈理想書包:一種小考古學〉。逛完前次的書架後,這次再一起逛逛書架吧! -
书的迷恋
《书的迷恋》是《阅读的狩猎》的对照之作。 《阅读的狩猎》,是想看看有哪些人为什么又如何为书的内容而寻寻觅 觅,可以说是在谈书的软体在如何为人所追求。换句话说,比起拥有书籍的 本身,他们可能更看重获取书里的知识。 《书的迷恋》,则是想看看有哪些人为什么又如何为书的实体而执着不 已,可以说是在谈书的硬体在如何为人所喜好。换句话说,比起获取书里的 知识,他们可能更看重拥有书籍的本身。 【本书目录】 不需要理由的迷恋 说痴 问世间,书是何物? 藏书行为的后现代启示 有人问我关于“书痴”的事 书痴的种类 偷书者的秘密文件 温和的疯狂 毛氏之书走天下,供奉子孙喝好茶 迷恋的价值 中西藏书文化之别 一本1174年中国古书的结构分析 一本1673年西方古书的结构分析 一个台湾女婿的观感 古书的土壤和价值之一 一个老书店主人的心得 古书的土壤和价值之二 善本古籍价值的三棱镜 人皮书的故事 一个悍匪的忏悔录 藏书家追求的版本 黄金散尽为搜书 Maps 迷恋之人 猎书者的私密忠告 怪书立体动员令 《说部丛书》搜寻记 图文书败金女 我的漫画收藏 迷恋之所在 台北旧书店的3阶段转进 书街,我的无政府主义书店形式 网络买书的巧合与宿命 书籍拍卖会见闻录 家西书社老板的经验谈 从工程师到收藏家 李高雄的古旧书店经验 痴然生活 书得起 一些炫耀的展示 高移动性的书房 黄永松的老巢 如何照顾书 给书不一样的农服 黄碧端的装帧之乐 破铁网 藏书票搜集记趣 藏书印记 痴人之书 “书痴症”并发时要阅读的50本书 -
阅读的所在
《网络与书14:阅读的所在》收录了当代学者们的28篇文章,其内容包括:克莉丝蒂、艾西莫夫、海明威、胡适等人难得一见的阅读停格;全球17个城市阅读场面的同步连线;詹宏志对阅读世界的看法;朱天心、韩良露、李欣频的阅读场所;张惠菁、阮庆岳等人难忘的阅读体验……共同组成了阅读与各种环境的交响曲,那是一幅幅动人的阅读风景,也体现了阅读无所不在的精神。借此,帮助读者体认并掌握,人、书及空间的三角关系。 阅读的进行,除了人和书之外,还要有一个空间作基础。从浴室、书房等私密角落,到咖啡馆、书店、公园、图书馆等公共空间;或是都市里的一条街、一块文化区域,乃至于在地铁、飞机等移动工具上,不同形式的空间提供了不同的氛围,让阅读产生了丰富的化学变化,进而带来了多元的身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