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王树增战争系列作品登顶之作! 七十年,第一部属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完成了这部大书。 《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 这部作品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最广大的读者解读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牺牲巨大的历史现实下如何同仇敌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所揭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战争的本质在实践民族复兴伟业的今日中国,都有着巨大的认知意义和价值。 全面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是历史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可能。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对外交流通畅,两岸对历史的态度日趋一致,尘封已久的秘密文书档案也纷纷解密。有太多读者希望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太多他们的父辈曾亲身经历的战争需要重新讲述。 此时回首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创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巨著,便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他的“战争写作”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此,王树增完成了他“战争系列”最为宏阔的一部作品——《抗日战争(第一卷 1937年7月-1938年8月) 》。 -
抗战纪实
▌编辑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 尘封七十年的抗战细节震撼再现 117 幅作战地图 翔实还原惨烈悲壮的硝烟战场 兰封会战 天炉战法 虎贲之师 长衡血战 万家岭歼灭战 政略与战略 长沙大捷 扫荡游击 走近正面战场 重识那些陌生的战役 重现被遗忘被忽视的历史真相 ▌内容简介 本书从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记述,客观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军民全面抗击日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本书内容翔实,不仅有作战前的敌我情势分析,各部队的部署情况,亦有战后经验教训之总结,并配有珍贵的作战要图,是研究抗日战争不可缺少的史料。抗日战争,是中国集体的苦难。对于那段从未被忘却的记忆,时至今日,我们真正了解多少?事实那么近,而真相却那么远。历史面前,谁也不会被错怪。 -
抗日战争的细节2•空间换时间: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东京,靖国神社,密密麻麻的灵牌中,供奉着一个叫东宫铁男的关东军大佐;虽然只是一个中下级军官,但头号战犯东条英机、日本前首相岸信介都专程给他献过花圈。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东北军大元帅张作霖的专列从北京行至皇姑屯路段,一声巨响,列车被炸上了天。200米开外按下起爆钮的那个日本兵,就是时任关东军沈阳守备队第四中队长的东宫铁男。1937年11月14日晚9时许,入侵杭州湾的东宫铁男被陈安宝将军率领的国军79师击毙于浙江平湖长泖河,左胸中弹,当场毙命。50多年后,神田泰之助拍摄的相片被曝光,人们才看到列车腾飞在半空中的画面,前景是东宫铁男那张龇牙咧嘴的脸。得益于在东北的恶行,东宫铁男被日本人称为“满洲移民之父”。 作者以细腻的笔法,通过战场上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向您讲述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翻开本书,查看细节,直抵真相。 -
日军性奴隶
《日军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真相》揭露了日军强征中国“慰安妇”的事实,记录了受害人万爱花的控诉、袁竹林的自述、台湾阿妈的回忆等材料,反映了中国“慰安妇”幸存者对日本政府提出诉讼、赔偿等问题。 -
黄河殇
《黄河殇:1938•花园口》主要内容:淞沪抗战失败,南京陷落,徐州战事失利,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武汉频遭轰炸,抗战局势不断恶化,国民党同部的矛盾也日趋热化。日本侵略军闪电般占领豫北、豫东,中日军队生死决战前所未有的惨烈,郑州失守,武汉危在旦夕。蒋介石下令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黄泛区变成天然屏障,千万中原百姓为此或为鱼鳖,或为饿殍,流离失所…… 悲壮!惨烈!震撼! -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完成了这部大书。 《抗日战争》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 这部作品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最广大的读者解读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牺牲巨大的历史现实下如何同仇敌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所揭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战争的本质在实践民族复兴伟业的今日中国,都有着巨大的认知意义和价值。 全面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是历史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可能。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对外交流通畅,两岸对历史的态度日趋一致,尘封已久的秘密文书档案也纷纷解密。有太多读者希望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太多他们的父辈曾亲身经历的战争需要重新讲述。 此时回首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创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巨著,便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他的“战争写作”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此,王树增完成了他“战争系列”最为宏阔的一部作品——《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