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勋说红楼梦纪念版(全8册)
《蒋勋说红楼梦》是台湾美学大家蒋勋先生倾注长达半个世纪反复阅读《红楼梦》数十多遍后的心血之作,可谓品读最到位、讲解最感人的《红楼梦》赏析书。 《蒋勋说红楼梦》是蒋勋先生密藏多年以后,首次和读者分享共读《红楼梦》,并以独特的青春视角、脱离考据之后的纯文学角度解读《红楼梦》。 《蒋勋说红楼梦》没有“红学”的考据,只有迷人的小说本身!蒋勋从美的角度,从情感出发梳理《红楼梦》文本中渗透出的细微感觉。作者在《红楼梦》和读者的人生间架设了一条通道。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修订了首版的纰漏之处。 -
感覺十書
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美感經驗! 「一首樂曲、一首詩、一部小說、一齣戲劇、一張畫,像是不斷剝開的洋蔥,一層一層打開我們的視覺、聽覺,打開我們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記憶,打開我們生命裡全部的心靈經驗。」 --蔣勳 使一個人親近藝術的,其實是一些身體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記憶。本書並不教導一切與藝術有關的形式,作者重視的是透過「感官」所獲得的美感經驗:打開視覺、開啟聽覺、用全部的身體去感覺氣味、重量、質地、形狀、色彩;從自己豐富充沛的「感覺」中去體驗「藝術」。 作者鼓勵大家,要追求藝術人生,永遠不可以腐朽衰老;真正的藝術家,不會把自己置放在安逸、有保障的固定生活裡,不會是緊緊抓著腐鼠不放的鴟鴞,要大膽飛出去,飛去廣闊的世界。日復一日的原地踏歩,只會增加生命的腐爛萎縮,只有不斷出走,不斷重新出發,才能保有活潑、健康而年輕的生命力,也才感受得到真正創造的快樂,感受得到真正的美。 作者以其鑽研美學和藝術史的深厚根基,回到美感經驗的原生之處,提醒大家「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追求藝術就從感官知覺感受出發。本書讓大家能輕易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藝術。 作者筆觸細膩,全書以各種感官記憶開展美學的視角,從平凡的生活瑣事中,體驗出不平凡的感受,有如陶淵明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意境,藝術美感渾然天成。 -
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旋子,我要和你說台灣五月的油桐花。我不知道在這個戰爭頻仍,疫病流傳的時刻,為甚麼想上山去看桐花。以前看桐花多在苗栗,三義一帶台灣中部的山區。S說:不必跑那麼遠,台北近郊就有油桐。S住在台北南端安坑的山坡上,隔幾日他打電話來說:後山的桐花已經開得燦爛極了。約好上山去看桐花的前一夜,沒想到下了一夜的大雨。第二天清晨一早,陽光明晃晃照進室內。是個大好晴天,但仍心中忐忑,記掛夜裡的花是否被雨打去。S說:還是來吧,桐花本來就是隨開隨落。 想到不久前發生的戰爭,數千年的文物在一夕間毀壞,那戰戰兢兢捧在手中的美麗物件,忽然化為齍粉,我們的悲嘆哀嚎,我們對美逝去時的錐心之痛,還有存在的意義嗎?桐花像雪,遠遠看去,一片山都白了。走進樹林,桐花樹有十幾尺高。花開在樹梢,仰著頭看,巴掌大的綠色葉子襯著一叢白色花束。花型不明顯,倒是樹隙花葉間灑落一片陽光,陽光裡紛紛馥馥一片落花,像極了雪在空中迴旋。又像千千萬萬白色蝴蝶,漫天飛舞;在空中升升沉沉,聚散離合。又紛紛飄下墜落,墜落在仰看者的臉上,頭上,身上。墜落在地面,鋪滿一地,連林間小路上也都是雪白落花。走過的人不忍踩踏,又欣喜又為難地踟躕徘徊。 「我怎麼辦啊?」——一個孩子急得跳腳,旁邊聽得人都笑了。我們還有對花被踩踏的不忍嗎?不知道為什麼想起戰爭中一個孩子,截斷了手臂,轉動著像花朵盛放一樣明亮的眼睛,有一點惶懼驚恐地看著人間,疑惑地訊問炮火中父母是否無恙。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旁邊的人背轉身去,忍住淚水。他不知道要如何告訴這個孩子,戰爭的真實情形;他不確定該不該讓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多麼殘破混亂。 我們還應該相信甚麼嗎?在這戰爭病疫蔓延流傳的年代。桐花像雪,鋪天撲地,漫無邊際地飛舞。我把花接在手掌上,細看花的形狀。桐花五瓣,白而透明。花蕊很細,中心深處一點淺紅,是為了使蜂蝶容易辨識,前來傳播花粉的吧!S說:落下的都是雄花,雌花留在樹上,要結成果實。 雌花要結成果實,強韌地留在枝頭上;雄花交配完成,紛紛墜落。生命已經完成,離枝離葉,其實並不哀傷。我手中拈著一朵落花,五片花瓣,被一個綠色小小的蒂承接著。也許花朵落下或留在樹上,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我們所知有限,常常徒自驚恐哀傷。今年二月,我在母親臨終的床前,讀懂了《金剛經》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句子,知道驚恐哀傷,只是自己執迷。 我想回復成孩子,在撲滿花的林子裡,單純只是欣喜或憂傷,無思無想。旋子,你還記得童年初次被滿樹盛放的桐花驚嚇住的情景嗎?從那個時刻開始,你有了欣喜,也有了憂傷。我們要一生懷著這欣喜與憂傷,走過通向美的漫長途徑。 -
品味四讲
庄子多从大自然和一般生活中发现美;蒋勋更是深谙其道,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大美。 在《品味四讲》中,蒋勋从食、衣、住、行方面重新审视“美”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 在小吃里发现信仰; 感受服装的体温; 如何营造一个家; 怎样将急躁、焦虑和抑郁的心情转化成缓慢的生活节奏; 如何从生活细节中找到快乐,享受悠闲的文化…… 在《品味四讲》中,蒋勋首次提出生活美学的概念。让读者在享受孤独与体悟生活后,找到自己独特的品味,从美中获得情感与力量。 -
蒋勋和他的红楼梦
《蒋勋和他的红楼梦》写出一种无法言说的生命遗憾,那遗憾没有绝对的对错是非,只是留在心里,便纠结牵连成永世不尽的缠绵。《红楼梦》中青少年的性爱,常在一种流动、变换、不定型的状态。宝玉爱黛玉、宝钗、袭人、金钏儿,他也爱秦钟、蒋玉菡,甚至柳湘莲、北静王。男性或女性,对他而言,并不是重点。他眷恋美、善良、才情,他眷恋前世与他有缘的生命,他的眷恋,情多过于欲,情深如此,并没有性别的差异。黛玉葬花使许多人感动,因为我们或许已经埋葬了自己最美好的部分,我们妥协地活着,但是我们埋葬自己的“花冢”还在某处,作为曾经美好的纪念吧。 -
蒋勋说红楼梦有声书:第1-80回
蒋勋说,40年的阅读感悟,我真正爱上了《红楼梦》,《红楼梦》一部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善良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他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生命是一种“因果”,看到“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红楼梦》使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领悟“慈悲”的意义,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蒋勋说:《红楼梦》是可以阅读一辈子的书,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老师曾获台湾广播界主持人最高奖--“金钟奖”,他的声音具有宗教般的感染力量,难怪曾有陌生人对他说:“你前世在庙里捐过一口钟,所以这一世会有很好的声音。”一度吸引林青霞每周一次飞到台北,只为了听蒋勋老师讲《红楼梦》。 蒋勋老师在长达40年的时间中反复阅读《红楼梦》(第一回至第八十回),密藏多年以后,首次和读者分享共读《红楼梦》,并以独特的青春视角、脱离考据之后的纯文学角度解读。从美的角度,从情感出发梳理文本中渗透的细微感觉。完全超越了考据,满足的不是人们的好奇心,而是与你生命的对接。 “不老的传奇”林青霞唯一的偶像就是蒋勋老师,她说:“蒋勋老师是我唯一的偶像,听老师讲《红楼梦》,心里会产生安定的力量。 走进蒋勋老师的《红楼梦》私家讲堂,细细品味,会感觉正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让我们跟着蒋勋定静的声音,听他娓娓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