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空间
《第二空间》是米沃什晚年最后一本诗集,在他去世那年出版,写作时诗人已逾九十岁。如同诸多伟大的作家高龄时一样,面临大限,此时他们往往从宗教的角度寻找“生死”这个永恒问题的答案,是一生寻遍之后的唯一归宿吗?时间的意义、生命的真相,乃至神学的真伪,等等,一个老人的思考,远离了尘世的纷扰,而与终极终极世界更相接近,安静,广阔,深邃,悲悯。 米沃什在国内已经享有深远的影响,有众多崇拜者,这本诗集是首席推出,当能引起读者关注。 -
哈尼娅
主人公亨瑞克与赛林姆是一起长大的伙伴,虽然兴趣志向相同,但性格迥异,相比亨瑞克的忧郁敏感,赛林姆更加外放冲动。老仆人米可拉的去世使亨瑞克成为了哈尼亚的监护人,也深深的爱上了她,但哈尼亚却在一个暴雨的夜晚同哈尼亚私奔。私奔失败后哈尼亚染上豆疾,面部遭受毁容的危险。亨瑞克向赛林姆发起了挑战,在决斗中受了重伤,险些丧命。在一切风波过去之后,赛林姆仍向哈尼亚表达了爱意,但是毁容的哈尼亚已经心灰意冷,后悔当初的私奔行为,是青春的鲁莽造成了这一切。最终,她成为了一名修女,心如静水。 -
捍卫热情
《捍卫热情》一书囊括了扎加耶夫斯基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从对社会、政治问题的介入,逐渐转移到更个人、更内在化的精神层面。其中部分篇章是他对精神导师如:恰普斯基、赫伯特、米沃什等的精彩解读和追忆。读者可从他真切、带反讽自嘲式的语言中,读出其思想轨迹的进步,转折,提高及其精神追求的纯粹。他对时代的精神建设有强烈的责任感,善于学习及反思,诗性与哲理在他身上紧密结合。书中的论题涉及哲学、美学、诗学,论述独到而又有针对性。完美诠释了他永不知足、永远探求而“延缓做出评判”的精神,对读者颇有启示与警醒意义。所收文章凸显他的文风和特点:思想性和诗性,既带有波兰作家普遍有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观照,也论及当代及前辈作家艺术家的趣闻轶事,从而具有亲切感。这些文字使我们对诗人扎加耶夫斯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花园里的野蛮人
赫贝特是波兰大师级诗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候选人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世界近四十种语言出版, 获得波兰白鹰勋章以及二十余个文学奖项。本书是诗人研究欧洲文化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历经三年多问世;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游历欧洲,对欧洲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建筑、美术、宗教进行寻幽探胜的成果。书中糅合了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元素。作者信马由缰厚积薄发,对笔下的每一处遗址、每一个景致、每一个人物、每一件史实,都进行了精神和现实的深度交叉造访、探寻和写作,为我们呈上了一部欧洲的人类文明进化史,其中涉及法国的远古洞窟壁画、古希腊神庙、法国和意大利的古城、教堂的修建及其建筑艺术、一系列画家及画作,信息量大,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基督教阿尔比派、宗教裁判官和游吟诗人》和《为圣殿骑士团辩护》两篇无关艺术,均是讲述欧洲宗教派性斗争的长篇随笔,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言之灼灼,理据相依,充满个人洞见和思想的智慧。 -
石头世界
本书分为上篇与下篇,上篇包括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告别玛丽亚》、《某一个士兵》与《石头世界》,下篇主要是关于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的作品的评论文章,索非亚·纳乌科夫斯卡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椭圆浮雕》作为延伸阅读则以附录的形式体现。 -
福地
《福地》内容简介:波澜壮阔的资本社会的真实画图,资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人们拜倒在金钱脚下,而金钱又成为导致种种罪恶的根源及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这部5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中,以当时波兰最大的工业城市、财富追求者心中的“福地”——罗兹为背景,绘写了一副资本社会发展的真实画图,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资本社会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存竞争。作家笔下的一群波兰、犹太、德国资本家形象,既有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等等共同的本质,又各有发迹的道路和独特的性格。小说有力解释了人物个性的复杂和多样。主人公波兰实业家博罗维耶茨基在事业上的雄心、苦干,在情爱上的虚伪、自私,以及有关人物——从富豪、好友到情妇、未婚妻同他的关系,尤其刻画得准确、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