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
本书为社会学家陈达于1934年进行闽粤社区的社会和经济考察后形成的一份研究报告。全书共分为两编:第一编讲传统的生活方式及其变迁,分环境及社会变迁两章;第二编讲移民的影响,分为生计、衣、食、住、家庭与婚姻、社会觉悟、教育等七章。全书讲求调查的细致与全面,以及解读的深入与系统,为民国社会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一个典型范本。 -
中国南洋交通史
《中国南洋交通史》在对作者所掌握的大量中外资料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了综合考察,对以往史志中一些地名上和路线上的存疑或不明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南洋交通史》是中国海洋交通史的开山之作。 -
下南洋
在《下南洋》里,很难界定一种疆界、国家、民族,但我清晰看到中国人家的概念,家是中国人的信仰。 ——白岩松 《大国崛起》是刚性的,讲国家怎么走向现代化,《下南洋》是柔性的,从感情进入理性。 ——麦天枢 南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有两万多个岛屿,像上帝洒落在地球海洋上的一 颗颗珍珠。也许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数百年间,它成为人类历史上东西方文明相护碰撞和融合的最前沿之地和试验场。 在这样的文化洗礼和融合下,中国人是如何葆有自己的传统,如何历经血与火的苦难和血泪? 财富的成功和梦想创造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中华文明在这块土地上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形态。 《下南洋》不仅讲述了华人在异国远乡建造家园的故事,更通过他们的艰难生存历史,来反观大多数中国人的当下生活、传承、困惑和命运。 -
中国南洋交通史
今人所说之南洋,包括明代之东西洋而言。所谓东西洋之称,似首见于《岛夷志略》,至明代开始盛行。大致以马来半岛与苏门答拉以西,质言之,今之印度洋为西洋,以东为东洋,昔日大食人亦以此两地为印度与中国之分界。然在元代以前则概名之为南海或西南海。 冯承钧先生,号子衡,湖北汉口人。清末赴欧洲留学。初在比利时上中学,后入巴黎大学,专攻法律。民国初年回国,曾经任职教育部,又曾经一度在北京大学教书。他在法国学问兴趣旁及语言文字以及西域南海古代的历史地理,因此收录各种字典、著作甚多。他在巴黎时,曾经想将安南(今之越南)的古今地名依照汉字和近代罗马字对音,作一对照表,以便研究安南历史地理用。因此请教于留法的安南学生,竟不得要领。后来先生回国,由于生活困迫不得已将所收集的各种字典、书籍统统卖给北平图书馆,而安南古今地名对照表也因此始终没有写成。后来每当说及此事,先生便不胜感叹。 冯先生对于南海古代的史地,不仅翻译了许多法国汉学家的名著,还采用了国内前人的考证,也加入了不少个人的心得。赵汝骀的诸藩志,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游记,黄省曾的西洋朝贡典录,杨炳南的海录等等,多为研究十三世纪以后南海古代史地的重要资料。先生综合各家的考证,予以抉择,并根据所能够看到的各种本子,比较校勘,为治南海古代史地者之先驱。 -
剑桥东南亚史(共两卷)
《剑桥东南亚史(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东南亚是世界上历史、文化和民族多样性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儒学,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对这一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和美国在这里有过殖民经历。战后东南亚的新发展举世瞩目。东南亚的历史复杂而令人倍感兴趣。 《剑桥东南亚史》是享誉国际学术界的“剑桥史”中的一种,由美国,英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2位具有国际学术声誉的东南亚史学者合作完成。这部150万字的巨著,采用主题论述的方式,聚焦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尤其是宗教)的发展,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使人耳目一新,不同于此前出版的按国别或纯粹按年代顺序,以政治甚至王朝兴衰为主要内容的东南亚史致力于从整个地区的层面上论述东南亚历史发展的全貌,也不忽视各个国家的特点,各章既有鲜明的特色,互相之问又联系紧密,全景式地展现了东南亚史;充分吸收了20世纪90年代前历史学、考古学对东南亚史研究的新成果,并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和比较方法,体现了当代东南亚史研究的水平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剑桥东南亚史》第一卷分两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的东南亚历史。本卷在开篇第一章对20世纪的东南亚历史编纂学的极有学术价值的全面考察之后,运用新的结构和分析框架,多学科的方法和大量新的史料,在第一部分第二章到第五章中论述东南亚地区1500年前的历史,探讨了东南亚的原始社会。早期国家组织.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力因素、复杂的宗教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二部分(第六章到第十章)为1500~1800年的东南亚史,分析1500年以后外部世界的影响和东南亚社会的适应性,探讨了这一时期东南亚政治发展,经济变化,社会变迁和宗教问题,以及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这一重要的过渡时期东南亚在内外压力下陷入的困境。 《剑桥东南亚史》第二卷分两个部分,全面展示了19、20世纪的东南亚史。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五章)的内容包括从1800年到20世纪30年代的东南亚史,论述了殖民政权的建立和西方列强的政策,探讨了这一时期东南亚政治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殖民统治和国际商业影响下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和复杂化。宗教和大众文化及其与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关系,以及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现代化进程的开始。第二部分(第六章到第十章)探讨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东南亚,在论述殖民帝国的终结和东南亚独立国家形成后,深人分析了在当地历史传统。战后全球格局和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展示了当代东南亚的宗教变化,探讨了战后东南亚地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