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佃关系新论
本书系知名学者黄宗智先生主编的“中国乡村研究专著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作者高王凌在写作本书时,在自己大量的实地调查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经济史角度入手,以地租问题为切入点,讨论了历史上农民和地主的关系问题。一改以往学术研究中地主即为剥削者的定势,更多关注农民的“反行为”——抗租。对历史上似已成为定论的地租率问题、地主与农民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改良性的反叛。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问题的起源 1、有关地主占有土地数量的调查 2、有关地租征收对象的问题 第二章 地租征收量的下降 一、原额与实额,以及租额修订前后的对比 二、实收数与租额(或最高实收额)的对比 三、分阶段对比 附 图表:各地不同时期地租实收率 第三章 地租量下降的原因 第四章 农民抗租行为分析 一、日常行为 二、暴力反抗和有组织斗争 附 1,孔府佃户的有组织斗争 2,“伙子不偷五谷不收”——共产党在老区的调查 第五章 政府的有关法律和政策 附 雇工的身份与地位 第六章 几点余论 一、有关地租率的几个问题 二、有关土地集中农民竞佃的几个问题 三、有关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 四、农民文化的存在和农民斗争的历史作用问题 附 1,关于近代粮食亩产量的估计问题——《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读后 2,口述史的收获——关于租佃制的几个未明问题 3,宋代的农民抗租和政府法律 4,近代中国的减租思想 -
乾隆晚景
《乾隆晚景》内容简介:比起前五十年,乾隆晚年成为乾隆朝统治最为失败,最令人诟病的一段。与前两本写法颇有不同,《乾隆晚景》针对几种成说提出不同意见,似乎是要为乾隆帝作一点辩护:他失败的原因,或因政事废弛?或因官吏贪腐?或因和珅一人作祟?或缺乏眼光,以致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如在国际贸易上)?……最大的争议,可能还是在于所谓的“政事废弛”。人们心目中想象的“专制集权”,在这个广土众民、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家,其实谈何容易?乾隆三部曲中提及的另一个人物是刘松龄,《乾隆晚景》予以重点详述。另外,作者三十余年清史研究的方法论也得以列示,与读者见面。最终,乾隆仍不能不带着偌大的遗憾,告别这个世界,撒手而去。而我们的乾隆三部曲,也就此可以告结。 海报: -
马上朝廷
《马上朝廷》内容简介:乾隆朝须作分阶段的研究,不宜率意直书,一下子就是六十三年,为此作者把乾隆朝分为三个阶段:一、“乾隆初政”(即《乾隆十三年》),大约前十五年时间;二、“乾隆中期”(即《马上朝廷》),从乾隆十六年到四十九年;三、“乾隆晚景”,最后十几年时间。乾隆朝第一个阶段,主要还是从传统儒家的理念——如“回复三代”——来治理国家,到了第二个阶段,却更多地表现了清人统治的“满洲特性”,这不是简单的“宽严之辨”、“由宽变严”,而毋宁说是再现了他们“马上治国”的特征。《马上朝廷》就写的是乾隆朝这一段时间,大约三十三年的历史。以南巡为中心,把很多事情都串了起来,特别是跟“养民”相对的“教民”有关的那些内容,包括“文字狱”等不算小的题目,像写故事一样,逐段逐年一个个写下来…… 海报: -
活着的传统
本书在于考察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认为二十世纪与十八世纪的政府政策具有延续性,如此则破除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提出"活着的传统"的思路。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清代的农业发展政策,第二部分探讨政府职权的扩张。第三部分转入"工业"政策及其有关问题的讨论。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清代的农业发展政策,清人是怎样为解决人口问题而提出了一套经济发展政策,它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实施和起到怎样的作用。政策政策问题是历史研究中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过去学者们曾研究过许多王朝初年多会有过的“垦荒政策”,本书旨在回答,传统政策在所谓“招徕垦荒”这外或“恢复时期”之后,对于和平时期的经济发展,还是无征可言?如果说有,它是怎样的?或者我们可以倒过来问,经济发展及其政策问题,是否只有一个“现代”问题,这中间的历史难道只是一种“断裂”? -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
若不了解农民及其行为,就不能说是对人民公社有真正的了解。您知道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活中那些瞒产私分、“偷”粮食的故事么?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生活中到底有多少“猫腻”,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关于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活中那些“猫腻”的调查文集。 通过实地调查,作者发现,农民行为对人民公社的命运、对后来“包产到户”的形成,甚至对那以后的农村经济及农村生活,都有着长远、深刻的影响。 -
乾隆十三年
《乾隆十三年》所述即其第一个阶段,乾隆朝前十三年的历史。当时朝廷如何感受若干现代问题(如人口问题),提出跨时代有创意的发展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一脉相承),如何作出欧洲式的“现代反应”(如加强政府),以及打算“回向三代”,做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都是《乾隆十三年》的重要内容。但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是乾隆初年曾有预言“十三年必有拂意之事”,果然这一年就发生了许多不尽人意之事,从家庭到朝廷,从财政到经济,从政治到战争,也连带引发了政策的全面“收敛”,好像许多事都做错了,俨然成了一个失败的记录。检讨这些,也是《乾隆十三年》的内容之一。可以说,它为大家展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