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史之乱
本书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运用叙事史学的笔法,将安史之乱置于唐代历史大背景下,从韩翊与柳氏爱情离别的悲伤遭遇、杜甫与李白流亡路上的艰辛跋涉写起,深入探讨了大唐极盛之时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浓墨重彩地叙述了安史之乱中的关键几点——封常清与高仙芝枉死、颜真卿兄弟顽强抵抗、哥舒翰战败降燕、张巡浴血睢阳城、郭子仪与李光弼再造王室,并剖析了唐玄宗父子对平叛策略的选择及平叛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探寻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走向藩镇割据并演变成五代的症结所在。 -
大唐惊变
本文选择的时代,锁定在大唐,是大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至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末,期间经历了使赫赫大唐盛世开始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悲剧的序幕拉开了,帝王、权臣、英雄、叛将、宦官纷纷登场…… 往事越千年,如今那场大乱早已尘封在历史的积淀中,但我们通过诸多史书还能依稀感受到当时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史家用文字铺成了一条路,辗转曲折,峰回路转;我们的心也随之时悲时喜,跌宕起伏。本书将围绕安史之乱向您展现这场使一个朝代发生剧变的事件——大唐惊变。 -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公元755-763年)》主要内容:要读懂唐朝,先要读懂安史之乱。这场战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百年帝国从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战争的创伤,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是谁埋下了祸根?是谁点燃了硝烟?是谁在苦撑危局?一场长达七八年的战乱,导致了怎样的力量重组、政坛变化?暴露了怎样的人情与人性?《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公元755-763年)》通过展现这场战争的全景,对此一一给出答案。 -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六卷
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贵妃的身影,唐明皇也不再指挥《霓裳羽衣曲》,摇晃的帝国勉强支撑,宦官专权、朝臣内讧、胡人添堵、藩镇割据。私盐贩子出身的黄巢,又用农民大起义踹了唐王朝一脚。公元907年,二百八十九岁的帝国终究咽了气。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平叛的过程为何如此漫长?为什么强大的唐帝国会从此由盛转衰?解答这些疑问,体会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六卷: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