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夜的缪斯
你如此浓重,爱情的记忆…… -
俄国文学史(上下卷)
这部《俄国文学史》被纳博科夫称为“用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写就的俄国文学史中最优秀的一部”。 作者米尔斯基起初是当做教材来写作的,具有“通史”性质,它实际上由两部文学史组成:一,《自远古至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时的俄国文学史》,二,《当代俄国文学(1881-1925)》,其文字简洁优美,观点新颖独到,长期以来被欧美各国名校的斯拉夫系选为专业课本,在西方斯拉夫界享有盛誉,好几代学者都深受其影响。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史巨著的翻译出版无疑填补了我国俄语文学研究界的一个疏忽和缺失. -
俄罗斯文学讲稿
文学评论经典。《俄罗斯文学讲稿(读者期待已久的书)》是在俄裔美籍大作家纳博科夫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授俄罗斯文学课程时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分别对俄罗斯的七位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及其重要作品作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这些讲稿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价值观,同时显示出相当独特的文学分析方法,具有很高的价值。 -
曼德尔施塔姆随笔选
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编者认为,无论是他的诗还是诗论,都值得引起中国读者和诗人更严肃的关注。 本书编者的译文作了两遍校订、多次通读修改外,还增译了八篇文章,包括论维庸、论勃洛克、论索洛古勃。这样,除了使内容更丰富,也使本书达到了收录曼德尔施塔姆所有重要诗论。 -
日瓦戈医生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 “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侯,就会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骗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骗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日瓦戈医生》的意大利文译本在米兰首次问世。此后不到一年时间内,法国、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陆续用十五种文字出版了这部小说。菲尔特里涅利并同意荷兰出版了俄文版。苏联国内报刊从1956年起重新发表批判帕斯捷尔纳克的文章,但为避免国内群众知道小说的存在,这些文章只提到作家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缺点。
-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或许,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的回忆录(就我所读过的部分而言)因此才让我感到最为准确(瓦西里萨•格奥尔基耶夫娜说:“全都是事实”),最为愤怒,因为它不仅是关于时代的,而且也源自时代,源自时代的血液,同等份地源自你所遭受的痛苦和你所造成的痛苦,源自你所敌视的特征和众人皆有的特征…… ——俄文版序者 尼•潘琴科 她的几部回忆录不仅仅、不单单是回忆录,因为,对隐秘的诗歌创作的洞悉,对诸多历史事件的沉思,各种评判(尽管并非总是公正的)所具的“力量和愤怒”(她自己的用语),以及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同步对比手法,这一切足以使娜杰日达•雅科夫列夫娜的书位列近二十年内最优秀的俄国文学作品。 ——巴黎YCMA-PRESS1982年俄文版编者 丰富独特的叙事内容与音乐的结构和政论的风格相互交织,使曼德施塔姆夫人的这部书成了一部“不止于”回忆录的文学作品,一部富有史诗韵味的特殊时代的编年史。……深刻的心理描写与书中不时穿插进来的哲理思考和抒情文字相互呼应,共同交织成一种起伏跌宕、浑然天成的有机文体。 ——中文版序者 刘文飞 这两本回忆录当然是阅读曼德施塔姆诗歌的指南,但是其意义不仅于此。任何一个诗人,无论他写作了多少作品,从实际的或统计学的角度看,他在他的诗中所表现出的至多是他生活真实的十分之一。……奥西普•曼德施塔姆遗孀的回忆录正好涵盖了其余的十分之九。这些回忆录驱走了黑暗,填补了空白,矫正了误解。其总体效果接近于一次复活逝者的行为,那害死诗人、比诗人存在得更久并仍继续存在、更为普遍的一切,也在这些书页中得到再现。由于这些材料的致命力量,诗人的遗孀在处理这些成分时如拆卸炸弹一般小心。由于这样的精心,由于这部伟大的散文是用曼德施塔姆的诗歌、用他的死亡过程和他的生命质量写成的,因此,一位哪怕没有读过曼德施塔姆任何一句诗的人也能立即明白,这些文字再现的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仅凭那朝向他的恶所具有的数量和能量。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布罗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