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纪的自由七艺
本书是国内首本系统介绍七艺的论著。它清晰明确地介绍了12~14世纪的七种自由技艺,即由语法、修辞和逻辑(亦称辩证法)组成的“三艺”(trivium),和由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组成的“四艺”(quadrivium),并将其与更早和更晚时期的发展进行了比较。本书为相关领域的专业读者和对古典文化感兴趣的一般读者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参考,其大量引文和脚注更方便读者做更深入的了解。 -
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
如美国著名中世纪历史学家哈斯金斯所说,“中世纪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黑暗和落后,文艺复兴也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光明和突然”。中国对西方中世纪的学术研究一直很薄弱,对中世纪科学史的研究更是基本处于空白。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西方中世纪物理学史的专著。它基于原始文献和此前科学史家的研究成就,以问题为线索,以语境主义的眼光,比较完整而系统地讨论14世纪经院自然哲学家的运动学成果及其背景,填补了国内空白。 -
雅各布·克莱因思想史文集
本书是雅各布·克莱因去世后整理出版的一本文集,原名为《雅各布·克莱因演讲与论文集》(Jacob Klein Lectures and Essays)。该书最能体现他全面的思想,充分反映了克莱因广博的学识以及对根本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其独树一帜的研究思路和风格非常值得广大哲学和科学史研究者借鉴。书中近一半的内容与科学史有关,大都结合希腊数学及其形而上学背景,彻底回溯近代自然数学化观念发生的必要条件——古代数学的符号化以及整个近代形而上学体系发生的革命性转变。 -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科学源流译丛》之一。作者以近代与中世纪世界观的清晰对比为线索,批判和评价了哥白尼以来每一个重要的近代预设,对因果性、实体、时间、空间、质量等基本术语及其内涵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历史分析。 -
世界的重新创造
本书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关于科学革命的最新研究著作。它打破了学界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流行叙事方式,以宽广的视野对不同文明的自然认识作了深入而系统的比较。作者将最新的科学史研究成果融会贯通,极具原创性地把科学革命归结为六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革命性转变,从而解释了近代科学为何最终产生于欧洲而非古希腊、中国或伊斯兰世界,更别具慧眼地关注了近代科学为何能在欧洲持续下去这一新问题。本书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引人入胜,一经出版即获由荷兰科学研究组织颁发的2008年科学传播最佳著作奖——尤里卡图书奖(EurekaBoekenprijs)。 -
无限与视角
人们往往把现代世界的兴起与科学态度在16、17世纪的出现尤其是哥白尼联系在一起。然而,要想理解现代世界的兴起,就必须理解它在中世纪的开端。全球性的现代文化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自我演进的一种产物,其先决条件是人的自我理解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与对上帝、上帝与人、上帝与自然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的理解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的兴趣是理解这种发展的一把钥匙,阿尔贝蒂的《论绘画》对此作了简洁表达。但与此兴趣密切相关的是关于上帝无限性的神学思辨,库萨的尼古拉的工作特别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关联。 现代的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必然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后现代思想已经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提出了质疑。然而,只有理解了现代世界的正当性,我们才能开始理解和面对其非正当性。正是本着这一精神,本书最后呼吁一种或可称为后后现代的(post-postmodern)地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