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及其他》是基于两篇讲稿。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和二十六日,吴尔夫自伦敦两次来剑桥大学,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手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说一题发表演讲。此后,一九二九年三月,她将两次演讲合为一文,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而此时,她的小说《奥兰多》出版,为自己造成了一座小楼,并在这里,将《女性与小说》大加修改和扩充,写出了《房间》一书。 -
弗勒希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顾名思义,小说的主角是一条叫弗勒希的狗。但这是一条很有来头的狗,他的主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传奇女子,《葡萄牙人十四行诗》作者布朗宁夫人。弗勒希出身后不久,就由米特福德小姐送给了当时的巴雷特小姐即后来的布朗宁夫人,从相互抵触到形影不离,从遭歹徒“绑架”到跟随夫人与布朗宁先生私奔意大利,最后“寿终正寝”。作者以简洁幽默的笔法,借着给狗立传,从侧面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她的性格,她与诗人布朗宁不平凡的爱情,他俩秘密结婚后私奔,在阳光国度意大利度过的愉快的婚姻生活。同时,作者还以狗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等,给这部小品似的作品,增添了令人回味的思想深度。 -
达洛维夫人 到灯塔去 雅各布之屋
这本书是吴尔夫的三部以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的合集。三部作品分别以吴尔夫自己、她父母和她哥哥为原型,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对其思想意识流程细细临摹,全面再现,精炼典雅的行文中蕴含着对生命意义和存在本质的思考,优美而深刻,堪称经典。《达洛维夫人》记叙了一个国会议员的妻子在举办宴会的一天里,遇见旧情人,闻听自杀事件时的种种感悟。《到灯塔去》讲述的是一个经历战争的家庭中子女成长,与父母逐渐达到和谐与认同的故事。《雅各市之屋》则描绘的是一个青年人的成长经历:求学剑桥,游历欧洲,最后死于战争。这部小说在国内是首次被译成中文。《达洛维夫人》1998年已被拍成电影。 -
到灯塔去
小说第一部分临近结尾处,拉姆齐夫人——到第二部她就死了——的一段内心独白,可能更其重要…… 伯·布莱克斯东在《弗吉尼亚·吴尔夫:一篇评论》中说:“阅读了《灯塔》之后再来阅读任何一本普通的小说,会使你觉得自己是离开了白天的光芒而投身到木偶和纸板做成的世界中去。”这代表了有关《到灯塔去》的一种看法;读过此书的读者,也许还有别的乃至完全相反的看法…… -
达洛维太太
长篇小说《达洛维太太》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的成名作,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的最初尝试之一。文学评论家丹尼斯·普帕德指出,吴尔夫认为传统的欧叙事形式已经变得过于造作,对作家束缚过多,使他们难以用富于诗意的、印象主义的方式表现生活。 -
奥兰多
奥兰多的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庭。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是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她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