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老房子
本书是大型画册,所收录的大部分图片摄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图片说明中括号内的年代为拍摄日期。 历史,是流动的,而建筑,却可以相对永恒,光阴的河流涤荡了粗劣与糟粕,而留下的,多是美与精华。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建筑,它们,曾经是军事帝国侵我中华的罪证,是殖民者压榨人民的役所;它们,是同时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沉淀了历史的财富――凝固的钢筋水泥背后,蕴涵着丰富文化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情趣,成为记载历史的丰碑,凝视它们,抽象的历史仿佛活了起来,丰满了起来……贯穿历史,目击现实,部分的它们,还将延续到未来。尽管我们习惯于感叹历史,可它的脚步却总匆匆向前!本书将勾起尘封的记忆,纪念那些业已远去的岁月并寄托我们对历史的感悟与思考;明日的大连还将加速发展,且让本书中的这些老房子代替我们去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见证明日的美好。 -
印象 大连老地儿
本书内容源于大连晚报棒棰岛新闻周刊《地理大连》专栏,旨在挖掘大连老地名、老街区所承载的大连人文历史。全书共记录了大连16个地理名词,近40篇文章,是编辑记者们精心采访和记录下的、大连人所记忆和讲述出来的大连。 胜利桥、寺儿沟、三八广场、民主广场、南山、岭前、东关街、香炉礁、大纺……一个个大连人耳熟能详的老地方,在作者精彩细腻的笔触下鲜活而生动,是这个城市最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最能拨动人心旋的绵长的文化符号。 -
记忆 大连老街
老街犹如城市的长者,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目睹了历史的沉浮,也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本书在查阅大量史料和不遗余力地实地调查基础上,复原了大连城区三十余条老街百年来的变迁和传承。 如果说城市如树,那么老街就是这棵百年大树的枝与蔓,它们存储着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每一片叶子都印记着城市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 一条老街,一座老房子,它们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有哪些人曾经走过,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在本书之前,你不知道去哪里追溯这些故园旧影;本书之后,大连的历史街里将变得清晰立体起来,你终于可以对孩子说,从前,这里…… -
大连开埠建市
近代以来,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座城市像大连一样,从诞生之始,就遭受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先是两次鸦片战争之时,英国人的军舰打破了半岛的宁静;继而在甲午之年,日本人凭着海战取胜的淫威在这片土地上大肆杀戮;再继而是沙皇俄国的军舰打着保护大清国利益的幌子,于1897年的冬天闯入旅顺口,并强凭零租金的条约在大连湾开埠建市;接着在1904年,日本殖民者发动日俄战争赶走俄国人,统治大连地区40年;最后是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大连,直至1955年5月撤离。 多少人、多少次试图打开大连这座现代城市的档案,结果却大多令人失望——这座城市,110多年前诞生之时的原始档案几乎是空白,即使遍寻国内各大档案馆,往往也是空手而归。 于是,大连档案馆从2009年至2011年,几次奔赴俄罗斯与日本,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大连开埠建市》一书,将这些历史的印记和曾经演绎过的故事,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挖掘、解读,力争穿越时空,构建起大连港口和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史演变的清晰脉络,全面再现110多年前大连从一个小渔村向远东自由港和全世界贸易中心推进的曲折历程,深刻揭示人们一直以来关心的这座城市因何而建、为何建成这般模样等对大连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为今天和未来城市化之路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参考,也为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关心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大连真实往昔的机缘。 参看CCTV—4纪录片《大连密档》: http://tv.cntv.cn/video/C10352/62b58542f30942309d88164783cda960 -
流光碎影
《流光碎影》是素素写作生涯中耗时最长的一本书,陆陆续续写了六年。在《流光碎影》中,素素以大连各具特色的静态建筑为描写对象,叙述了辽南的乡土史和大连的城市变迁史。书中文图并茂,时空交错,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建筑提供的现场被还原,并在作者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使阅读变成一次与童年记忆和逝去岁月的重逢。该书的责任编辑认为,“这是一本少见的关于大连地方志的通俗历史读物,集厚重和通俗于一身。”2008年1月,《流光碎影》一上世,便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众多旅游爱好者进入“浪漫之都”大连历史的极佳读本。 -
旅顺口
1941年,原苏联作家斯捷潘诺夫(A·CTEIIAHOB)著就了长篇历史小说《旅顺口》,忠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日俄战争中的旅顺口防御战,记录了两个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进行的为控制远东重要战略经济区和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侵略战争。由于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于1946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一等奖。《旅顺口》写作的最大特点是,基本反映了旅顺口防御战中的历史原貌,写出了沙皇封建制度的腐败,热情歌颂了俄罗斯下层官兵的英勇无畏。可嘉的是,《旅顺口》还写出了武器的发展史、战略技术史,并高度肯定了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歌颂俄罗斯下级官兵英雄主义的同时,恰恰也强烈地散布着殖民思想。这也难怪!因为斯捷潘诺夫的童年是在旅顺度过的,他的父亲即为沙俄侵略者中的一员,在日俄战争中任老虎尾炮台司令。旅顺口战役中,作者12岁。以后,他是作为日军战俘与其父返回家乡的。他从小就被殖民侵略思想熏染着。这些,均必须给以批判。所以对于本书,有导读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