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碎的生活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
从纳粹独裁、二战、大屠杀、冷战到柏林墙倒塌
在充斥着杀戮与死亡的剧变中,普通人如何重建破碎的生活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私人生活与历史进程罕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回顾一生的经历时,曾经的热情因看清独裁政权的真相而幻灭,有人忏悔,有人以无知和被蒙蔽作为开脱的借口,也有人声称德国人同样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传和回忆录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其中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最终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独裁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人权,从军事侵略者变为欧洲的民主支柱。
「编辑推荐」
★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生动地展示普通民众在时代动荡中的颠沛命运。
20世纪20 年代出生的德国人,承继了德意志帝国的历史荣光,拥有幸福自由的魏玛童年,之后却经历了纳粹的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大屠杀的罪孽、战败的离散与清算、冷战东西德的分裂,最后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迎来两德的统一。他们的一生就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缩影,是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最佳写照。
★ 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完整呈现普通人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处境与选择。
本书的主角既有在前线浴血杀敌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了解他们为何支持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政权,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大屠殺切割,最终如何理解自己蒙受的苦难与战争的责任,进而体会普通人如何与强大的命运进行斗争并选择自己的生命道路。
★ 一个还原普通人声音的真实世相,揭示剧变下普通人重建破碎生活的日常点滴。
从一战到大萧条,从纳粹到二战,从冷战到柏林墙倒塌,20世纪的普通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还有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与同伴的游玩时光、在爵士乐声中摇摆的青春、在战争的死亡威胁下建立的温暖家庭、在冷战的紧张情势中重建的生活……这些普通人的日常,正是生命的真实面貌。
★ 史密森学会2018年最佳历史书籍,《柯克斯评论》2018年最佳非虚构类图书,《选择评论》2018年优秀学术著作。
-
别人的动物园
编辑推荐
柏林墙倒塌32周年纪念之作,德亚4.7高分热评,《明镜周刊》等媒体佳评如潮。
作者亲身多年走访、实地考据东西柏林两大档案室,翔实梳理一段隐藏于动物园琐碎日常中的战后德国大历史,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再现冷战期间东西两大阵营之间剑拔弩张的大国博弈。
笔法幽默深刻,如数盘点从二战末至冷战结束期间许多有关东西柏林动物园的精彩的奇闻逸事,把严肃的冷战时代化为一个个柏林人生动真实的日常。
精心收录23幅冷战年代东西柏林珍贵历史照片。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分裂的柏林,军备竞赛却以怪诞的形式上演着,动物园就是赛场。
在动物园界,大象是威望的象征。西柏林动物园园长科略斯要求市长维利·勃兰特增加大象数量,唯有这样才能打败东柏林动物园,这事关荣誉!在这种情形下,东柏林动物园园长达特被迫“予以还击”。
自此,一场持续近30年的动物园“军备竞赛”便拉开了帷幕,亦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
魏玛共和国史
☆一部纪念失败政治的历史
☆关于魏玛共和国史的权威之作
【编辑推荐】
与其分析纳粹为什么会诞生,不如检讨魏玛共和国为什么会失败。
“一战”后人们设计出来最为完美的民主制共和国,何以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就宣告破产?
作为德国民主党的领导者,埃里希·艾克亲身经历了魏玛时期的政治沉浮。但他 并非当局者迷,被纳粹驱逐后,他一直在反思为之奋斗的政治体制,为何难以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该书写成虽然距今六十余年,但其中观点仍不过时。特别是作者作为魏玛共和国高层政治的亲历者,使得该书除了独到的学理分析之外,也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历史上存续时间不长,但由于其居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而有了特别的意义。它的建立和解体是值得进行深刻反思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是德国人在政治体制构建过程中的一次探索和选择。
本书论述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议会民主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即从1918年德国“一战”失败、魏玛共和国建立,到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上台、魏玛共和国解体的历史。作者根据大量一手材料,深入地描述了这一时期德国在政治、外交、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并评述了艾伯特、拉特瑙、施特雷泽曼、兴登堡、泽克特、格勒纳等重要人物的历史作用。
德国人既已选择了魏玛政体,为何很快抛弃了它,再次走上独裁制和战争之路?该书全面分析了魏玛共和国的成败,深度剖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欧洲尤其是德国社会,清晰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
本书被评价为魏玛共和国史的权威之作。
【媒体评价】
论述魏玛共和国的作品已有很多,但是艾克的这部书将长久地被视作“关于这个时期历史的最好著作”。
——瑞士卢塞恩《祖国报》
由于对事件的全面认识,由于他的追求真实,也由于他的美好的文笔,这部书成了所有人——不论他是赞成还是反对共和国——的一面镜子。
——巴登·巴登《德意志评论》
-
德国的欧洲
《德国的欧洲》内容简介:“德国的欧洲”中的“欧洲的德国”,我们似乎目前就在经历这么一种微妙的变体。 在德意志历史上,这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德国。但偏偏此时,欧洲却陷入了危机。这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危机,更是一场社会和政治危机。这次危机让德国一跃成为整个欧洲的教师爷,稳定的德国模式悄然成为了整个欧洲的指导思想。 欧洲危机造就了欧洲势力的新分布,布鲁塞尔的民主了受到质疑——经济危机正在演化成分裂危机。 是否希腊或其他债务国退出欧元区就能解决欧元危机?解决了欧元危机是否就意味这能解决欧洲危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谁把欧元与欧洲相提并论,谁就已经放弃了欧洲!表面上是欧元的即将崩溃,但更深层的问题是欧洲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的崩塌。 危机正在考验欧洲——欧洲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团结一致,究竟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除了“财政契约”,欧洲是否更需要一个“社会契约”?“但凡有危险的地方,也会有解救的希望”——或许度过这次危机,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欧洲之春”。 编辑推荐 当您手里拿着《德国的欧洲》这本小册子的时候,在希腊,人们是否已经重新用回原来的货币“德拉克马”?或者,在德国又重新用马克来付账?还是因为危机早已被克服,并形成了强大的欧洲,因而您觉得曾经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人们满怀疑虑,在茫茫迷雾中探索。这就是目前欧洲的大致状况以及要面临这种状况的风险。 在这本政论小册子里,笔者乌尔里希·贝克打算对危机作出一种新的诠释,并尝试对人们每天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以及在报纸头版中读到的消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它们的内在联系。 名人推荐 德国前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Joschka Fischer):“出色大胆地分析了欧洲势力分布的改变。”(A brilliant analysis of Europe's shifting landscape of power.) 欧洲议会成员、绿党和欧洲自由联盟党团主席丹尼尔•马克•科恩-班迪(Daniel Cohn-Bendit, MEP and co-president of the Greens/Free European Alliance Group in the European Parliament):“一本激烈而又振奋人心的书。不仅对欧洲危机作了令人大开眼界的预测,而且对此也提出了可靠的解决方案。”(An immensely incisive and encouraging book. Not only does it present an eye-opening outlook on Europe's crisis, it also offers a credible solution.)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全球治理教授玛丽•柯道尔(Mary Kaldor, Professor of Global Governance, LSE):“乌尔里希•贝克的新作《德国的欧洲》是一本罕见的出色的政论小册子,它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表达来理解目前的危机状况,使我们可以塑造未来。”(Ulrich Beck's German Europe is one of those rare and brilliant political tracts that offers us a new language with which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crisis so that we can shape the future.) 媒体推荐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一个对德国令人信服的分析。”(A compelling analysis of Germany.) 《每日邮报》(Daily Mail):“这是一本对德国现代经济支配地位的猛烈的控诉书,由当代德国最杰出的知识份子之一提出。”(A blistering indictment of Germany's modern-day economic domination, by one of Germany's most distinguished intellectuals.) 《星期日电讯报》查尔斯•穆尔(Charles Moore, Sunday Telegraph):“大胆出色而又精炼简要地分析了安格拉•默克尔的政治才能。”(A brilliant and succinct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ngela Merkel.) 英国综合时势杂志《前景》(Prospect):"A short but punchy book by the distinguished German sociologist."(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所写的简短而又极具冲击力的书。)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对针对布鲁塞尔的顽疾而提出的反动论述来说是一个可喜可贺的补充。”(A welcome tonic to reactionary discourses on the ills of Brussels.) 《洛杉矶书评》(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民主不会真正降临在欧洲,除非那种法律已经被提出,被讨论,以及被所有相关者投票表决。贝克通过让他的读者习惯思考一个‘欧洲的德国’而不是‘德国的欧洲’,让我们向这种令人向往的民主完善以及欧洲政治统一更进了一步。”(Democracy won’t be real in Europe until that kind of law has to be proposed, debated, and voted on by all concerned. Beck has moved us a small step closer to this highly desirable consummation, and to a unified political will in Europe, by getting his readers accustomed to thinking of a 'European Germany' rather than a 'German Europe.)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对欧洲面对的困难提出了现实而又清晰的诊断,展望了一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Diagnoses Europe's troubles with a realism and clarity that suggests a long and arduous road ahead.) Journal of Global Faultlines:“关于欧洲经济危机的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建议所有对此感兴趣的人阅读。“(A thought-provoking essay on the European economic crisis, recommended to all interested in this topic.) -
非自由主义的失败
本书考察了从俾斯麦到第三帝国终结期间德国历史的关键环节,并分析了德国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反自由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加强了德国的反西方和反民主力量,并为它的海外冒险提供了动力。作者描述了德国政治的风格和精神,证明了文化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了德国寻求自由主义之替代物的尝试怎样给它自身和全世界带来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