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定隆兴寺
本書對隆興寺這座千年古蹟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展示。 本書以嚴謹翔實的科學資料和圖文並茂的編輯形式,成為幫助人們深入瞭解和欣賞這座古代經典建築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圖集。 隆興寺,中國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原名「龍藏寺」,因寺以銅鑄大佛像著名,又稱大佛 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年),宋初由皇帝下詔重建寺內主要建築——佛香閣及閣內21.3米高銅制觀音像,現僅觀音像為宋塑原物,閣為1942年重建。 寺內摩尼殿,建於宋皇四年(1052年),面闊、進深皆七間,十字形平面,內部採用殿堂型構架,重簷歇山頂,四面出抱廈。轉輪藏和慈氏閣皆為宋代樓閣,外觀相似,均為單簷歇山頂,二層樓,下層帶抱廈。但樓層結構作法有所不同,慈氏閣採用永定柱造,是現存宋代建築中唯一的孤例。轉輪藏殿內的北宋時代轉輪藏是最早的藏經櫥遺物。 -
蔚县古堡
-
隋唐对河北地区的经营与双方的互动
《隋唐对河北地区的经营与双方的互动》主要内容:随着全国局面的确立,东部的发展,特别是南方的崛起,原有的控制格局逐渐不能适应,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形势的变化,有一个突出的发展方向,即由西向东转移。安史之乱将这个转移明确起来,以河北为中心的藩镇势力割据该地,正是这种转移的某种表现,只不过它是以地方割据的形式反映出来而已。到唐末,王朝控制能力的丧失,使包括河北在内的各个地区不再受到限制,纷纷割据独立,又一次形成分裂局面。在这里,河北的发展,在契丹人建立辽朝的冲击下,河北与东北开始形成新兴势力崛起与发展的核心地区,以后的王朝由此而兴,正如早期王朝从西北兴起的那样,后期王朝都将河北视为控制全国的重心而予以特别的关照。唐朝中期以后中央与河北发生的这个变化,是中国历史东西转移的关键之处。如何从这种角度认识河北,将有助于理解唐朝中央与河北地方的关系。但是,我们在这里也仅仅是涉及到这样的问题,许多具体的情节有待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